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靈峯與孤山探梅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冬去來,入駐杭城已三月餘,卻常公務繁忙,節假又得奔波數百里外的老家,平時難得出來遛達,儘管西湖山水近在咫尺間。拙作之幾則《錢塘散記》,漫不經心的,收錄着點點滴滴的心靈印記。

偶見江南論壇上在吆喝着去靈峯探梅,遂叫偶然兄代為把名報上。記憶中的靈峯,已是有些遙遠了。90年代初的學生時代,翻過玉泉山至青芝塢,第一次來到靈峯賞梅,景區好像剛重新發掘起來不久,梅樹並不多。次年重訪,景緻更見豐富,已移植了不少老梅樁,有了瑤台等觀景點,梅花品種也更添繁多。此後一別二十來年,除了幾回曾泛舟西湖,離湖不遠處的靈峯山谷卻一直無緣再次光顧。

2012年3月11,久雨初歇,天灰濛濛的,陰冷依舊。一行五十多人,搭乘大包車至老浙大,翻越老和山,沿着山脊過美女山,躡跡免票線路,斜穿靈峯山小道,下至靈峯景區。眾人走馬看花,如風一般的掠過梅園,又翻山越嶺的轉去北高峯與靈隱了。我自個兒鑽入梅園裏,靜聽着梅開的聲音,端起相機,留下了倩影如許。

今年的梅花,比忘年開得要晚一些,大多尚在花蕾時期,星星點點猶如串串紅珍珠掛滿枝條。枝頭早先傲放的紅梅,一朵、兩朵、若干朵,引來遊客那一雙雙驚喜的目光。或謂之,向陽花木易為。融融光裏,飄動的人影打破了梅林的靜謐。有的搭起了帳篷,從帳篷的縫裏時而出一個人頭來,東張西望着。是啊,家在梅園裏,無憂香雪下。小孩在嘗試着放風箏,但山谷裏的風偏小,風箏掙扎着、始終不肯飛起來。最為愜意的,是這些躺在嬰兒車裏的寶寶,呼着最為清新自由的空氣。

瑤台上觀全景,一來花未及旺盛時,二來前方兩側的大樹遮擋了一些視野,總覺得不甚理想。在瑤台,遇見幾位亦來自嵊州的驢友,他們是自駕來的,談及唐人等大部隊應早已去北高峯一線了。路旁的紅山茶亦不敢寂寞,猩紅如火。徜徉花徑,連忘返。這裏是梅的天堂,香雪的世界。如令人稱奇的灑金梅,粉梅與白梅同枝,相映生輝。有雨後的殘梅,缺了一個花瓣兒;乍暖還寒尋,猶俏枝頭梅新殘,未減一份秀麗。有早開品種的觀賞梅,密集的枝條向上簇生,燦如紅霞。稀少的綠萼梅,淡雅如碧玉,馨香怡人。仰觀白梅,其向天伸展着花姿,天昭昭,梅亦高潔。

趨步至品梅苑,典型的中式園林,處處浸着典雅的民族風格。圍牆上鏤空的花窗呈現出各式各樣的圖案,不經意的一瞥間,紅梅幾點透的氣息。窺,且住。一種風景,一份心情。

循着贊梅軒旁側的九曲長廊,端視着一幅幅有關介紹梅的圖文。自古以來,國人推崇梅花,視其為花中君子,又因其凌寒獨放而為歲寒之友。看來,獨特的梅文化與梅的神,已滲入國人的思想髓裏、尋常生活中,而無處不在。與梅結緣,平生無憾。

且行且停,深入山谷密林處,在攏月樓前小坐,掬月泉邊照影。在石刻“庾嶺老友”的花台上,為大梅樁,千年老樹已萌發出若干新枝。不同桃李混芳塵,散作乾坤萬里

植物園裏,除了梅花,臘梅已乾癟,別的花卉尚無蹤影。至玉泉魚樂園,正在整修中。觀魚的人不多,未見舊印象中的擠擠嚷嚷。

騎車過西泠橋,至西湖孤山,已是下午三點半了,匆匆抵放鶴亭前。二十年來,每當來杭、一有時機,總想着來此地逗留會兒,拜謁林逋之遺風,探問梅鶴之淵源。竊以為,千百年來梅詩中,以《山園小梅》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最為傳神,深得梅之韻味。澄淡高逸,清新邃美。故,錢鍾書先生謂之“林逋用一種細碎小巧的筆法,寫清苦而又幽靜的隱居生涯”林和靖處士之墓,座落在孤山北坡、圍牆內。牆外,紅梅已早得之先機而綻放,牆內尚為“小萼點珠光”我折了一束紅梅,於石碑前,鞠躬跪拜。在水邊,尋覓疏影橫斜的模樣,且見花影灼灼,孰非月下,莫問年年知為誰生?

登臨孤山南麓中山公園裏側,眺望“西湖天下景”亭柱中的迴文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低聲之,返來複去,玩味無窮。

在西泠橋頭,等候着850路公車。一隻小小的水鳥,為雀形目白鶺鴒(motacillaalba)吧,踩着輕快的腳步,在草地上覓食,時而作波式的飛行,掠水而遠去。橋那頭、亭子內,應是慕才亭與蘇小小安魂處了。休提油壁車,無論青驄馬,惟見雲煙空濛。紅梅笑紅塵,靈峯接靈隱。在這名山勝水處,梅魂何曾散去,孤山從來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