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卻説先生自華山別歸,復居巖深林,深會老子之旨,思宛邱之語。運道益堅,用功益力。能出陰神,四方清逸,幽人聞風興起,相與往來,多求為之徒者。

先生與其徒論道,忽見祥光繞其户牖。先生觀之良久,乃曰:"此氣非常,必有異人降臨吾室。"乃獨自出齋散步。高山絕頂,見一鷹振羽高崗,喟然嘆曰:"詩云:-綿蠻黃鳥,止於丘隅-"知其所止也。此鷹獨立於此,誠為知止。即有清間弓矢之徒,惟嗟望耳;繒繳之巧,安能施乎?奈何世人營營逐逐,於蝸角之虛名,覓蠅頭之微利,自驅陷井,至死方悔,豈不出此鷹之下乎?吾益有自儆矣。因口占一絕雲:知止不求寸,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崗,何效戀塵埃?畢,正見祥雲縹渺,清氣汪洋,見二人跨鶴而來。向前視之,乃老君、宛邱也。先生急忙拜。老子笑謂李曰:"觀子今之遊,固然足以發吾昔之旨矣。"乃與李同至茅齋,先生再拜請教。老子曰:"為道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遊心淡,浩氣養,與物自然無私矣。"因與李約曰:"吾遊西域諸國,偕汝行遊。可於十後,神馳吾側,毋相違也。"言訖,即同宛邱駕鶴望空而去。先生目送,嘖嘖稱善,乃歸茅齋。

不覺光陰易過,十已周。乃呼其徒楊子囑曰:"吾將出神,赴老君之約於華山,留魄在此。倘遊魂七而不返。方可符吾魄化之。若七未滿,當好為吾守此魄,勿使傾壞,以違吾言也。"囑畢,靜坐遊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