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五百七十一章進展飛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就要看書網

寇越來越多,我們不能不防備,建鬥,你和杜擎,還有張中丞,要安排好人馬,把宣府和大同都看好了,絕對不能讓寇闖進來,擾亂了大局。”

“王爺放心。”盧象升信心十足地説道:“王爺,寇不過是土雞瓦狗,要不是內地的兵將太飯桶了,早就剿滅了。”杜擎也説道:“沒錯,別看他們號稱二十萬,三十萬的,其中老弱婦孺就佔了一大半,就算他們是二十萬丁壯,只要給我一萬,餓不,五千足夠,就能殺一個七進七出,落花水。”敢和趙子龍相比了!

經歷保安州一戰,杜擎也是信心大增,鬥志昂揚。

張恪和欣賞部下積極進取的勁頭,可是他卻不這麼看。

“你們説的都有道理,寇的確戰力不行,可是你們也萬萬不能大意。寇只是表面的東西,深層的源不解決,消滅了十萬寇,還會冒出二十萬,消滅了二十萬,還會出來四十萬,八十萬,不論多麼強大的軍隊,早晚有一天都會被他們拖垮的。”張恪説話從來都是有依據的,把寇看得這麼高,也不由得大傢伙一愣神。倒是張宗衡,他經歷多,見識廣,知道地方情況的糟糕,深以為然點點頭。

“王爺所言不差,自從秦漢以來,一旦農民揭竿起義,寇就只會一波接着一波,聲勢越來越大,殺了陳勝吳廣,就冒出了更難對付的項羽劉邦,很不幸,如今大明又走到了這一步,真是讓人唏噓啊!”張恪同樣不輕鬆,他固然看不起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可是他們卻代表着幾千萬被到絕境上的百姓,水一般的起義巨,足以淹沒任何一個王朝,甚至包括他安東王,和義州兵。

要麼找出解救百姓的辦法,要麼就像滿清一樣,靠着瘋狂屠殺,大量減少人丁,再過幾十年。同樣會有一個“康乾盛世”可是那能是張恪希望看到的嗎!

“張中丞,你在地方多年,可有辦法解決民的問題,讓他們能安身立命,休養生息?”張宗衡一愣神,其實他和張恪剛見面的時候,就提議恢復屯田,這段子他也推想過。發現恢復屯田或許可行,只是耗時太久,投入太大,眼下民四起。這絕非最好的辦法。

“王爺,屬下斗膽言之,當下老百姓四處逃難,原因無非是三個。第一田地出產少,田產兼併重,第二朝廷盤剝加重。地主爭相增加地租,第三是天災不斷,再加上幾十年來,河工水利投入不足,灌溉溝渠都被填滿了。就拿宣大來説,想要恢復屯田,除了涿鹿一帶,其他的都是不可能。”張宗衡説着,大家都聽着,漸漸的臉都不好看了,的確眼下問題太多,種種弊端糾結在一起,已經成了一個無解的亂麻,想要力挽狂瀾,除了要有超強的智慧,還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無與倫比的執行能力。

這時候大傢伙都看向了張恪,想要知道他能拿出什麼辦法。

如果放在往,張恪或許還有些猶豫,他不想做的太過,可是既然解開了心結,他也就沒什麼顧及了,試問天下,誰又能奈何他呢!

“張中丞既然説了這幾點,咱們就對症下藥,本王立刻上書朝廷,要求免除宣大的税賦,並且撥付一百萬石糧食,用於安置湧入宣大民。再有,曉瑜境內所有地主,要求田租降到一成以下,另外借款年息不得超過一成五,凡是超過的視作高利貸,百姓可以不還!”張恪説到這裏,喝了一口水,然後繼續説道:“第三,張中丞説的沒錯,想要恢復灌溉溝渠,花費時間太多,也未必能有成效。把宣大乃至長城以外的土地全都劃分成牧場,組織百姓養殖牛羊,所產羊,全數供應紡織作坊之用。”

“前兩條是減輕百姓負擔,朝廷的壓力我扛着,地方上有人反彈,就一律按照通匪處理,本王不介意血成河。”説着張恪看向了嶽子軒,命令道:“嶽總兵,你安排士兵進入各鄉鎮村莊,有誰敢牴觸法令,一律殺無赦。”

“遵命!”嶽子軒不管別的,他是奴隸出身,最瞭解百姓的疾苦,而且也不把大明朝放在眼裏,只聽張恪一個人的命令。按照他的想法,早就應該這麼幹了。

可是別人可不敢這麼想,尤其是張宗衡,嘴都歪了,愣是不知道説什麼好。

就張恪這三條,第一條是脅迫朝廷,第二條是向士紳宣戰,挖人家祖墳,斷人家的命子,不用問,下面不光是反彈,甚至會大亂起來。

“王爺,您看是不是…”

“沒有商量。”張恪果斷説道:“本王心意已決,諸位留給咱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張恪語重心長説道:“外面的民湧入,如果不安排好百姓的生計,接下來宣大本地的百姓也會加入民行列,到了那時候,咱們再想穩住大局,甚至有所作為,那就難上加難了!”

眾人臉都是一變,盧象升率先站出來,説道:“王爺深謀遠慮,屬下們一定照辦,只是光憑着我們還不成,必須有能夠辦事的人才,我提議從遼東調來三百名中下官吏,嚴格執法,把衝擊降到最低。”張恪毫不猶豫點頭:“你們放心,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本王全力支持。”會議迅速結束,下去之後,各個人馬全都開動起來。

首先是軍隊方面,張峯率領着騎兵前出長城,進駐西土默特部的駐地,一來是按照當初和巴爾特和哲諾的約定,保護兩個部落,防範林丹汗,同時也是推動貿易,保護漢民出長城一線。

嶽子軒則是被力放在了內部,他委派二十把總,率領人馬進駐宣大各個城堡,協助落實政令,彈壓地面。同時他又安排了車營,騎兵,甚至還有炮兵,隨時待命。畢竟有些大地主大宗族人員眾多,都有自己的私兵,不能不小心應付。

看到了張恪拉開架勢,要大刀闊斧幹一場,盧象升和張宗衡等人也忍不住摩拳擦掌,躍躍試。

他們先是在各地建立難民營,把民暫時安頓起來,與此同時,排查宣大一帶的田地,凡是荒廢的田地,能繼續耕種的,就安排民耕種,如果不能耕種,就按照牧場處理,種植牧草,養殖牛羊。

好在這些在大寧都司都有過先例,進展飛快,兩個月之後,鄧文通領着一幫人來到大同,竟然有了一絲繁榮景象,不由得嘖嘖稱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