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宰人的藝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就彷彿是腳下踩了棉花一樣,都不知道邁哪條腿了。整個人就彷彿在半懸空中飄着,他可是連續吃驚,第一驚是朝廷竟然給兑換了工分,第二驚是銀元九折兑換,竟然多給了他三十塊,第三驚則是蒙古人居然收了銀元,更沒有折價!
以往朝廷收糧食,收銀子,都是死命要火耗,什麼時候讓老百姓佔過便宜!怎麼這一次轉了,是不是吃錯藥了,還是真正遇上青天大老爺了…
範榮慶抱着腦袋,苦苦思索了一個時辰,還是沒有結果。不過他想到了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趕快把剩下的銀元花掉。
“石柱,好好看着牛,我去買農具了!”範榮慶撒丫子就跑,生怕晚了…
範榮慶不知道,他急吼吼的動作,正好落到了一個人的算計當中,那就是咱們的少保大人張恪!
似乎朱家皇帝都有個拗勁,天啓對於廢兩改元有着異乎尋常的熱情,可是滿朝上下,幾乎沒人支持。
這時候張恪恰逢其時,上了一道奏摺,請求在遼東和大寧都司暫行。
所謂大寧都司就是剛剛光復的千里草原,不出預料,張峯出任大寧都司都督,營州總兵,加太子太保銜,成為了一品武將。
當然張峯只是負責打仗,其他的全都要聽張恪的。
經過一番周密的籌劃,廢兩改元的行動正式開始,張恪雖然不是研究金融的,但是好歹有着遠超時代的眼光,佈局起來,從容不迫。
首先貨幣的基礎是信用,張恪鄭重宣佈銀元和銀子等同,一兩銀子一銀元,再徵收税款的時候,以銀元計價。
有了税收保證,銀元的價值就有了保證。
這還不夠,因為一個貨幣最重要的是要在市面上不停的通起來,而不是被藏在地窖,錢庫里長
。
在貨幣市場上有個規律,叫做劣幣驅逐良幣。後世幾乎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同樣面值的紙幣,一張新的,一張舊的,舊的往往會被先花出去。而得到舊幣的人,也會如此,這樣一來,市面上舊幣越來越多,成了通的主要貨幣。
其實舊幣就相當於劣幣,而新幣就是良幣。
銀元有三成銅,顯然比較起來,就是劣幣,必須要大肆通,把銀子趕出去才行。
張恪投放的第一批銀元選擇了普通百姓,以兑換徭役工分的形式發放出去。這些百姓幾乎一無所有,拿到銀元之後,會立刻花出去。
而且為了避免有百姓攢錢成痴,張恪特意安排了九折兑換。讓老百姓真正意識到花銀元是佔了便宜。就好像超市的打折促銷一樣,拿到了銀元的百姓一定會迫不及待地把銀元花出去,多留一刻他們都不安心。
拿到了這些銀元的商人也知道銀元不及銀子,同樣會花出去,不管是採購原料,還是上繳税金,如此一來,銀元就會在市面上快速通起來,廢兩改元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張恪得意洋洋,把其中的奧妙向鄧文通解釋道。
“原來如此!”鄧文通伸出大拇指,讚歎道:“二弟果然是玲瓏的心機,佩服,佩服!倘若是先把銀元投放給世家大族,他們或許看到銀元美,就收藏起來,如此越藏越多,銀元就沒法驅逐銀子了。”
“姐夫説的沒錯。”張恪笑着喝了一口茶。
鄧文通隨即眉頭又皺了起來,忍不住問道:“二弟,既然銀元是劣幣,那為何韃子會喜歡呢?據我所知,韃子賣牛羊馬匹,可都爭着搶着要銀元,難道他們不知道嗎?”
“知道,當然知道,不過還有另外一個規律,他們不知道。”
“是什麼?”
“良幣同樣驅逐劣幣!”張恪嘴角掛着得意的笑容,在後世,同樣存在良幣驅逐劣幣的規律,就比如在後世的國際市場上,投資者往往會選擇美元規避風險,原因就是美元足夠堅,背後支撐的國力強悍,美元就成為良幣,大行其道。
在設計廢兩改元的時候,對內用劣幣驅逐良幣,對外就用上了良幣驅逐劣幣。
張恪規定,凡是前來貿易的蒙古商人,必須繳納一成税金,而且只收銀元,若是繳納白銀,則需要支付火耗!
沒錯,就是火耗,老子把白銀變成美的銀元,一樣要花費功夫,必須給老子
錢。明明鑄造銀元是大賺特賺的,還要多要錢,就是這麼任
!就是這麼囂張!
蒙古人當然也可以不答應,但是就別想來大明做生意了,什麼茶葉,絲綢,瓷器,呢絨,都別想要了。蒙古人有別的選擇嗎,他們只能乖乖接受銀元,接受張恪的剝削,這就是貨幣霸權的厲害!
而且張恪還頒佈了一個更缺德的規定,一年之內,蒙古人拿着白銀兑換銀元不收費用,後兑換要加百分之五的税。
鄧文通聽張恪説到這裏,眼珠子都差點掉下來了。
“二弟,你也太狠了吧,趕快和我説實話,韃子是不是乖乖捧着銀子上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