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留學歸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秦簫此時在嶺西已經逐漸習慣,在這個山區的村莊中,夏天吃冬瓜茄子,冬天是蘿蔔白菜,對他來説倒也逍遙自在。但是最讓秦簫頭疼的還是馬口村小學這幾十個上學的孩子,因為教育資源實在匱乏,常年看着這些山山水水,也會是單調和乏味的,最本的是會讓人產生一種安逸。
試想,如果你是一個在宇宙遨遊的人,突然有一天讓你困在地球上一輩子,你會覺得人生無望,那一直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倒不會覺得生活在地球有多麼乏味,原因在於他不瞭解外面,甚至他連地球這個小“世界”都沒看清楚。同理,我們假想一個宇宙人看地球人,也就能夠明白別人怎麼看山村的這些孩子。
而如今,謝雲海老人已經完全恢復了正常的語言能力,所以每天也都是在秦簫忙閒的時候來找他玩。縣裏和鄉里的領導得知這個情況後,都來詢問老人的打算,可是老人跟秦簫關係十分融洽,竟然不願到敬老院中去。秦簫也覺得這個與時代隔離的老人思維一定跟不上現代的節奏,所以也勸説上面的領導讓他留下倆,自己負責照顧他。於是謝雲海也就留了下來,秦簫覺得老人雖然年紀大,可是一輩子八十多年,有五六十年在深山之中。況且這麼大的年紀打獵自理毫不遜於年輕人,所以倒也不用擔心老人家的身體狀況,而且,自己在衞生室忙不過來的時候。可以讓他來幫忙。
但是這段時間,衞生室還在創建之中。而且學校的課業聽了好久,所以秦簫和馬老師也是抓緊時間給學生補課。還好小學的只是並不是多麼難以追趕。而且夜裏,秦簫一直專注於看曾祖父秦瑞明那段殘缺的歷史,心情和思維都陷入其中,也就沒有多的時間跟老人聊天。只有到了很晚,秦簫是在看得心累眼也花的時候,才出來走走,這個時候,老人似乎早就等在門口一樣,拿出自己的眼袋。上好煙葉,兩人就一起了起來。
起初秦簫還覺得禮讓一下,不過後來,看到心煩,而且也跟老人完全混了,也就不顧及禮儀,晚上見老人出來他就直接接過上好煙葉的眼鬥,自己點着就了起來。
秦簫早就給洛川寄去了好幾封信,可是一封回信也沒收到。也不知道他們幾個老同學境況如何了。
可是説來也巧,今天他竟然收到一封回信,確切地説是一件掛號包裹。秦簫很是興奮,從村委會領出來之後。回到宿舍就迫不及待的拆開,看看哥幾個跟他説些什麼。
但是拆開之後,他驚奇的發現。卻不是洛川或者孟凡他們寄來的,而且整個郵件也沒有寫寄信人的具體信息。秦簫不有些納悶,更是有些擔憂。他此時腦海中有了很多的猜測。難道是張正國知道了自己的下落,找到這來?或者是小曼打聽到了自己下落寄來的信件?
為了急於得出答案,他便立刻將裏面的包裹打開,結果發現是一個記本,上面寫的名字自己似曾相識——秦瑞哲。
這竟然是曾祖父的弟弟的記本!秦簫此時有些心中亂顫,他似乎意識到,有人在暗中幫助他:本來他是知道祖爺爺秦志鴻是有兩個兒子的,可是後來讀家譜的時候,卻不見這個秦瑞哲長輩的訊息,而且族譜的紀實中,徹底少了一部分記錄。然而此時此刻,這個神秘消失的長輩的記卻神奇般地回到了自己的手中,彷彿冥冥之中,自由上天安排,一樣,讓這個消失的人再回來。
另外,整個記本,還付着一封寫的歪歪扭扭字像出自孩子手筆的信。秦簫又撕開信封,讀到:先講祖上遺物贈上,近期拜訪。
秦簫明白,看來是對方害怕自己不見,活着故意躲掉,而先將這東西送來,意思是要自己心中有疑惑,必定會留下來等他們。但是秦簫此時此刻就已經決定,此人非見不可,哪怕是張家的陰謀,他也要涉險才行。
於是秦簫也不含糊,就把記翻看起來,一看才知道,這便是秦家的那個叫秦瑞明的長輩的經歷,他忽然想起爺爺在臨終前曾經説過,曾有秦家的旁支來找他,就是一個嬌秦羽翔的人,説是要開發七靈花散,然後找張家復仇,最後爺爺拒絕了,不久聽説這個秦羽翔也就謝世了。而爺爺秦羽漢最後也因為沒有保護好孫子而愧疚死去,秦簫知道了秦家以前的經歷後,也發誓要報仇。如今竟然有人把秦瑞哲的記送上,那不是秦家在美國的後人,也定是秦羽翔囑咐來幫助自己的。
想到這裏,他心中寬了不少,於是靜下心來讀這個自己幾乎一無所知的曾祖叔父秦瑞哲的記。
公元1930年,也就是民國十九年,此時中國的大地上,雖然經過了北伐戰爭,但是依舊是派別林立,軍閥混戰,東北,西北,廣西依舊是貌合神離,委員長卻一直忙着剿匪。
此時,一個青年帶着行李從青嶼下了船,他在國外留學兩年,回到了故鄉。這個榮歸故里的青年就是秦瑞哲,秦志鴻的二兒子。秦瑞哲到了青嶼,直接坐火車到了博水,然後再坐車到了河東村。
到了家之後,秦志鴻十分欣喜,立刻讓瑞澤堂全體休假一天,大擺宴席,慶祝兒子回來。父親秦志鴻和大哥秦瑞明問起了秦瑞哲在美國的求學生涯,秦瑞哲侃侃而談,興奮異常,他講述了諸多在加州時候的奇聞異事,父兄聽了也是興趣盎然,不知不覺一頓午飯經吃到了下午三點。
然而此時,一個行政官員卻來到了秦家,秦志鴻和秦瑞明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秦瑞哲卻認了出來,正是比自己高一年的學哥王經年。王經年的到來讓秦瑞哲十分高興,沒想到自己當年在異鄉的老鄉竟然在自己回家的當天來歡他。
不過王經年來看秦瑞哲不只是來給他接風,他來帶來了一張任命狀,那就是請他到博水一所女子高中任教,所教科目就是化學和外語。
秦志鴻更是興高采烈,他沒想到他們秦家能有人成為先生,要知道,在當時的社會境況來看,在學校當教師可以説是人人敬仰的職業。從薪水上講,一個警察局長的月薪在三十到三十五塊大洋之間,而手下的巡警月薪不到十塊,而當時僅僅是一個小學教師的薪水就在六十塊大洋之上。如果從物價上講,當時一座京城最好的四合院在三百塊大洋左右,也就是説,一個教師半年的工資就可以買一處京城最好位置的四合院而有餘。——放到現在,簡直不可想象!
在家中帶了一週之後,秦瑞哲就收拾行囊道博水女子中學報道去了。這次雖説也是背井離鄉,一週最多也就能回家一次,可是對他來説,卻沒有那種離鄉的覺,因為跨越重洋的千里之遙喝着幾十裏的山路不可同而語,而這種距離的縮短也使得人心中的距離按照原比例降到了幾乎不存在了。
説來也巧,河東村的許文德有兩個孩子,大兒子是許靖國,小女兒叫許妙蘭,需經過自然跟着秦瑞明平裏處理瑞澤堂中的事宜,而小女兒,許文德十分疼愛。他也知道不讀書沒出息的命運,於是就讓靖國和妙蘭轉一直在校讀書,而許靖國卻從小不喜歡讀書,於是沒有上國中就跟着秦家經營藥堂了,而小女兒許妙蘭卻成績優異,於是父親許文德就一直供她讀書,如今卻也是在博水女子中學就讀了。
女子中學的課程多事文科藝術類的,理工類極少,所以秦瑞明到了博水女子中學之後,也就主要以英語為主,偶爾涉及到理工類的時候,他就負責了全年級的理工類課程,當然也只是普通涉獵一下,不作為主要課程。
許文德雖然對女兒疼愛有加,但是子卻不同意他把女兒送去唸書,因為她覺得女孩子家,只要能認得幾個字,將來不做睜眼瞎就行了,何必苦苦幾十裏的山路去博水求學。但是父親許文德卻堅決要讓女兒自己決定,許妙蘭自然不願待在山村,最後找個人家嫁出去了事,於是就跟父親説要去博水讀書,長見識。
而父親許文德雖然依着自己的女兒,但是對於女兒隻身去幾十裏外的外地讀書,卻是不放心,尤其是放假回家上學的路上,每次都是自己這兒做父親的親自去接她。
但是秦家二少爺秦瑞哲留學歸來,竟然被任命在博水女子中學教書,於是許文德就興高采烈地找到了秦志鴻,跟他説了自己的意思。秦志鴻自然欣然同意,於是囑咐兒子秦瑞哲,許叔叔的女兒妙蘭也在就讀,以後放學回家的時候,要跟她一起回來,省的許叔叔來回跑。秦瑞哲自然懂得這個禮數,也就答應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