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85章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米內光政也只是無聲無息的向西園寺公望一起頓首致歉。

他並不打算辭去海相的職務,哪怕戰勝的希望極其渺茫,在這個位置上,他還是能竭盡所能避免戰敗。

無論如何,他也不願意看到大本帝國被徹底打敗的那一天。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為了本重新復興的希望,他恐怕還是要堅持下去,他一直覺得這才是自己最可悲的地方。…客觀的説,身為中華帝國的神武皇帝,宋皇帝這幾年並沒有盡職盡力的為帝國謀福祉,簡單的説,宋皇帝這幾年有點遠離政治和軍事中心,當然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因為他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中國要進步,他必須讓出更多的空間推進君主立憲制國家的正常化發展,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訓政時期。

就今天的政治形勢而言,華皇同本昭和天皇、大英帝國國王兼印度皇帝喬治六世的情況都不一樣,在憲法上,華皇依然保留着很高的君主實權。在帝國內部、亞洲及整個世界範圍內都擁有極高的聲望和軍政影響力。

即便如此,宋皇帝也沒有像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那樣掌控着國家的一切。

特別是在顧維鈞內閣上台之後,這是帝國的第六屆中央內閣,宋彪在這個時期就選擇讓出更多的實權給內閣,他在這幾年間主要的工作都是在協調中央內閣、軍部及一些重要社會機構、科研機構的人事。這個情況有點反常。他反而像是給顧維鈞、蔣方震他們做下手,替他們做一些輔佐工作,幫他們掃除一些人事安排上的障礙。

通過他的努力,在顧維鈞的政治聲望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帝國的第六屆中央內閣還是非常平穩,每一位內閣大臣都是最佳的人選,下面的儲備人才也很豐富;在帝國中央軍部,高階軍官、中央國防委員和各軍區的司令、教導總長都換上了中青代,整體的新陳代謝很順利。沒有出現那些不太好的情況。

本昭和天皇裕仁這個年輕的皇帝不同,宋已經是經驗豐富的老皇帝了,他只需要控制着人事就能保證帝國的平穩和軍事政治的穩定,不會讓軍部從帝國的榮譽變成禍害。

只是在本傳出可能偷襲三都澳的消息後,宋皇帝還是很謹慎的一改前幾年的習慣,正如歐陽賡內閣剛上台時那樣,重新開啓訓政之時的各種制度,更多的直接處理國家軍政要務。

在這個月裏,宋彪已經兩次召開中央訓政會。讓內閣驚慌不已,在軍部,他每天早上都會準時9點在中央宮宣政閣的辦公廳工作,軍部每天9點30分要由一位中央國防委員向他彙報昨一切重要事務,並由他親自整理對作戰的各種情報統計工作。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軍事統帥之一。宋彪在整理這段時間的各種情報後,他總體的一個判斷就是本並不具備成功奇襲三都澳海軍基地的可能,因為三都澳海軍基地的周邊環境和佈防過於複雜,本在技術上還缺乏突破這些障礙的實力。

三都澳海軍基地從1915年進行全面的勘測。1922年正式啓用和大規模建設,從1930年取代羅源灣成為帝國中央海軍南方艦隊的總部所在地。核心港口位於三都澳中央的白馬港外門樓軍港區和鹽田港的東澳軍港區。

所謂三澳就是東澳、西澳、北澳,分別是三個半封閉的港口區,北澳位於中間北側,由白馬港和鹽田港組成,在這三個半封閉港口區的外圍又存在一個天然的環形島嶺,使得三澳真正通往東海的出口只有5公里寬,而內部的總面積則770平方公里,在這個三都澳的大港區內部存在着大量的島嶼山嶺,面積雖然大,但整個飛行環境卻並不高,特別是在低空飛行的狀況下。

這正是三都澳作為軍事港口中心優於羅源灣的地方。

海軍的本部相距太近,為此,三都澳海軍基地在整個建設期中都不斷增建了大量的防空設施,在軍部的模擬測驗中,其防空實力足可抵禦一千架以上的戰機。

在三都澳的東側,帝國在台山列島、東引島、彭佳嶼、島嶼島、台灣基隆都設有雷達基地,在台北、福州都設有空軍基地,福建壽寧則設有一個備用的空軍基地。

正因為這種層層的防禦異常緊密,本想要突防的可能很低,帝國上下才顯得特別鬆懈,絕對不相信本敢於偷襲三都澳海軍基地。

宋彪猜想本確實有可能採取偷襲三都澳海軍基地的行動,以此突然對話宣戰,並妄圖在開戰之前就消滅中國海軍的主力,帝國會這樣想很正常,但宋彪確實覺得本真的不具備這種實力。

從現有的情報來看,本的00式艦機的研製計劃很順利,這種後來被稱之為零式戰機的新飛機擁有很低的翼載荷,加上全硬鋁合金機身和中島榮式引擎,整體設計參數確實是非常優秀,但就目前來説,本真正的主力作戰飛機是1936年剛服役的九六艦戰和九七艦攻,其艦載俯衝轟炸機還處於雙翼階段的九四艦爆,這三者在整體作戰參數上相比中國海軍現役的j3\4\303和g2都還有一定的差距。

最重要的問題是航程,九四艦爆及其改進型號的九六艦爆的作戰半徑只有450公里。這就意味着本航母羣必須在抵達東經125\北緯26的區域,才能發起對三都澳海軍基地的攻擊,而在這個作戰區域,帝國空軍在台灣的第215空軍師和温州的第223空軍師都恰好具備最佳的攻擊範圍。

加上駐守在福州的第210空軍師,本海軍幾乎要冒着三個空軍師。以及帝國海軍南方艦隊航空第一大隊的反擊。它的艦羣防空力量是撐不住的。

如果軍要在帝國三個空軍師作戰範圍外實施航母空襲作戰,它的艦載機航程本不足以支撐這一作戰,如果它選擇和空軍師先進行空中戰鬥,以它的航母羣實力又難以撐住這麼大規模的作戰計劃。

這就意味着本海軍只能冒險一搏。並且在沖繩縣部署陸軍航空隊進行支援作戰,即便如此,本海軍還是要冒着極大的風險,因為它的艦載機航程不足,只能非常靠近中國海軍基地的本土區。

不管偷襲作戰是成功。還是失敗,它的母艦羣都必須瘋狂的高速往沖繩的方向逃跑,150海里左右的距離,這基本就是5個小時的航程,其中至少有3個小時都處在中國空軍的反擊範圍內,而它自身基本等於零防禦,唯一的救援只能是來自沖繩基地的本戰機羣。

這確實是太冒險了。

帝國現役的艦載機基本都是在1933年左右服役的j\g系列的第二代,也就是j3\4\303和g2系列的各種改進型號,陸軍的重型殲擊機有雙引擎的j5。這種戰鬥機在整體的設計和構架上基本雷同於美軍後來的p-38,憑藉巨大的機體,它的作戰半徑接近1300公里,可以説是專門為了本而研發的特殊戰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重型戰鬥機。

因為這種j-5虎鯊戰鬥機裝配了第一代戰鬥機的機載雷達和渦輪增壓技術。它甚至可以替代s系列的巡邏機在高空巡航偵察,也可以攜帶2枚905kg的炸彈,或者是4枚230kg的炸彈。

j-5虎鯊戰鬥機主要部署在沿海空軍基地,福州、台北、嘉興空軍基地都有部署。但是數量並不多,因為它在近距離格鬥中並不佔據較多優勢。其最大優勢在航程、夜戰、機載機炮的口徑和程,以及高空航行的優異參數。

整體來説,j-5虎鯊戰鬥機在國內的定位更像是戰鬥轟炸機,屬於具備較高格鬥能參數的中型戰鬥轟炸機,在對付本這個對手時,j-5虎鯊戰鬥機的高空高航程優勢是極其明顯的,並且是絕對的優勢。

本目前在航空領域同帝國的差距是整體兩代機的水平,即便帝國在1935年之後就已大幅減少了在螺旋槳戰機領域的研究投入,本也不可能在五年內追趕上來,這是因為雙方的基礎工業水平差距的問題。

帝國的螺旋槳航空發動機主要由三家公司供應,分別屬於不同的系列和設計,總體馬力都在1000匹以上,而本最新的中島榮式引擎最高動力也不過950匹,而且本還缺乏使用渦輪增壓技術的經驗和工業材料,只能採用一級機械增加,新研製的14缸引擎仍然屬於單排。

帝國現役螺旋槳戰機主要運用三種航空引擎,分別是東北重工的星形系列氣冷引擎,江南富道公司的富克系列單排4機軸u系列引擎和d系列的艾莉森冷引擎,福州重工的東南之星v系列引擎。

這三種引擎的特點各不相同,總體以星形為主體,而富克u型系列引擎主要用於大型客機、巡邏機、運輸機和重型轟炸機,其特點是機體結構較大較重,但燃油率和輸出功率極高,d系列引擎本身介乎於星形和萊特旋風引擎之間,採用冷設計,不像傳統星形引擎會導致螺旋槳和機首部分那麼大,不會阻擋飛行員的視野。

d系列引擎和噴火戰鬥機的梅林引擎相似,其引擎整體結構較長,直徑遠低於風冷引擎,主要用於j-3蝰蛇及j-303海蛇戰鬥機,做為艦載機,這一系列的戰鬥機氣動結構好,瞬時盤旋和爬升率數值高,格鬥能好,高空作戰能不足的問題通過渦輪增壓技術彌補之後,整體可以保持在較高水準。

福州重工的東南之星v系列引擎存在兩種設計,一種是常規正v,另一種是類似於德國db601的倒v設計,前者目前運用的已經比較少,後者的優點同d系列相似,但有較大的空間增加二級或者渦輪增壓裝置,彌補飛機在高空的作戰能。

目前,帝國已經大幅減少了新型螺旋槳戰機的研製投入,目前主要是基於現役戰機進行小幅度的修改和升級,主要的戰鬥機是j-4,j-4閃電戰鬥機採用了東北重工的雙排18缸星形氣冷引擎,馬力達到了1350kw,約1805匹馬力,其試驗型號甚至達到了2400匹馬力。

實際上,東北之星系列引擎和美國聯合工業公司下屬的普惠公司的r2800是完全相同的一種發動機,只是後者僅在美國生產及銷售,並且專用於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隊。

東北重工也在研製雙排22\24缸的更大規格的星形引擎,但這一引擎的直徑已經到了難以接受的程度,只能運用於航空運輸機、客機和巡邏機,而在大功率領域,星形氣冷引擎的表現未必優於江南富道公司的u系列引擎。

因為馬力極端強大,j-4閃電戰鬥機擁有極高的作戰能,但是其唯一的詬病是過大的引擎前罩對視線有較大的阻礙,這一點和p47及蘇聯的拉系列很相似,即便如此,j-4閃電戰鬥機依然是帝國現役戰鬥機中的主力,其艦載機型號j-402也即將在年底服役。

本在引擎這個領域相對中美差距就太大了,它確實也從美國引入了星形引擎,並且做到了14缸的設計,但是在材料領域差距是很明顯的,所以無法達到中美這麼高馬力的水準。

蘇聯也面臨這種問題,蘇兩國解決問題的思路就不一樣,蘇聯採取多機種的搭配彌補單一戰機的能不足,而本則採取拼命減低重量的方法,中美是另一條線路——拼命增加發動機的馬力。

這三種思路的不同主要是因為各國的工業實力和基礎不同,中國和美國在航空引擎和重工業領域的技術積累更深厚,有條件不斷增加引擎,而蘇則做不到,只好劍走偏逢。

那能不能在一架極輕的飛機上採用中美這種大馬力的引擎呢?

這是不行的,因為飛機的強度無法達到引擎所匹配的標準,除非是放棄硬鋁合金,直接採用鈦合金,帝國也確實在鈦合金領域投入了長達十年的研製週期,在噴式的p系列飛機上也採用了一部分鈦合金零部件,但就整體的機身而言,還是做不到的。

鈦合金太貴,加工難度高,成本高,批量生產率低,這是現階段最大的一個限制。

所以,中國的飛機只能是更皮實和馬力更強,而本則只能是在馬力的制約下不斷減輕機身重量,增加飛機的靈度。

雙方是殊途同歸,在飛機的作戰參數上差別並不是特別大,最終究竟是孰優孰劣,那就只能通過戰爭來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