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盤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1910年建國至1935年,在帝國1540教育計劃的長期推動下,帝國教育擁有7400餘所專科學校和415所高等學院,每年培養中高等專科畢業生180萬人,培養大學生16萬人,通過“兩個萬人計劃”的長期推行,帝國每年在海外英美德法等國都長期保持超過一萬名的留學生,其中約有1/4在海外高等學府取得博士學位。{請在索,首發網閲讀}至1935年,帝國通過技術移民、國際公區計劃從海外引入外籍人口超過780萬人,其中,外籍的中高級技師、工程師、科研人員、學者、醫生、科學家、教職員約佔總比的14,僅有資格納入外國專家總局管轄的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工程專家就超過1。55萬人。
正是有了這樣基礎,中國才可以在20世紀的30年代複製德國在一戰前的奇蹟,通過zhèngfu扶持及企業主導的科技研究迅速成為世界科技大國,從1933年到1935年,中國的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包攬了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學獎、醫學獎,帝國zhōngyāng科學院組織的尼古拉。特斯拉爵士科學獎也被視作代表最高榮譽的國際應用科學最高獎。
在1928年之前,帝國的科技研究主要是在追趕歐美列強,而從1930年之後,帝國的科技研究則幾乎都處於追求更高水平,從1925年至1935年的這十年時間裏,帝國一直是世界上科研支出規模第一大的國家,特別是在大蕭條的1929年至1933年期間,帝國的科研投資幾乎佔全球的80以上,這五年也是帝國拉開和英美德法等國差距,一躍成為世界科技領域的最強國的關鍵時期。
但是,這種領先地位還處於一個相對微弱的狀況,為了追趕差距,在經濟恢復之後,英美德蘇法各國都加大了科技研發投入,特別是美國、德國和蘇聯,其投入規模空前強大,而帝國為了維持現階段微弱的科技領先優勢,也繼續加大投資規模,在科技研發資本投入的規模上仍然牢牢佔據世界總量的50左右,在科研人員的總量和平均教育水平上,帝國也佔據世界的領先地位。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這個最簡單的道理已經在整個帝國上下都達成了一致的共識,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之上,1935年底,帝國已經完成了兩個具有世界**的新技術。
第一個新技術就是半導體材料的圓晶直拉法,從201工程開始創立起,帝國就從將這一技術納入研究範圍,邀請在1915年發現了這一工業技術特徵的波蘭科學家簡。裘克拉斯基來華擔任中國半導體工業研究院的的首席科學家。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間,帝國不斷投入資金進行相關的研究,加上反向研究,逐漸摸索出更有效率的高規格硅、鍺等二十多種不同的半導體材料的圓晶直拉法工藝,並且找到了更為特殊的新一代砷化鎵、砷化鋁等複雜工藝下才能出現的半導體材料。
隨着這種工藝技術從研究院的實驗室進入工業規模生產階段,這就意味着帝國的晶體管研究已經進入新的階段,zhōngyāng計算機研究院在此基礎上也啓動了全新的晶體計算機的研製工程,集成電路在帝國內部的秘密運用也將進入新階段。
在現在的階段,晶體管和集成電路還都只限制於軍事用途,對於帝**事武裝的雷達、計算機等特殊發展都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整個世界工業史的發展來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就是抓住了二次工業**的末班車,憑藉人口和資源優勢一躍成為世界工業大國,又抓住了世界第三次工業**的早班車。
在這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複印機、傳真機、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雷達、聲納、渦噴發動機、油泵柴油機、青黴素、盤尼西林、計算機、彩膠捲、塑料、化學纖維、玻璃纖維、信用卡、縱橫式自動電話換機、核電站、核武器、航空母艦、導彈、晶體管…改變人類歷史的一切都誕生在這十年,或是在這十年成,或是在這十年開啓。
帝國幸運之處就在於大蕭條期間,一躍成為這十年間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並且擁有最強的科技研發實力,乘機同歐美力強拉開了一定的差距。
在這些新的世界工業科技中,有兩種非常重要的產業技術是帝國保持着絕對優勢的領先地位,並且是歐美短時期難以追趕的,第一是此前所説的半導體工業,第二則是核工業。
帝國在晶體工業上投入的時間長達二十五年之久,才在zhōngyāng計算機研究院、東北電子研究院、江南電子研究院三所國家級科研中心**完成了整個半導體工業的基礎工作,耗資數億中圓完成了半導體工業從基礎研究的發明時代到量產時代的大**。
在核工業領域,雖然美國和德國都在發展這一領域的科技,美國也在同一時期建立了實驗質的石墨反應堆,帝國卻在蒙古阿奇特湖修建了第一座具有商業質的重水反應堆核電站。
這座核電站建成之後,帝國就將每年擁有製造六枚原子彈的武器級鈈-239,而帝國的原子彈工程已經正式確定了兩種方案,一號方案是鈈彈,二號方案是鈾彈,因為鈈彈具有可參照的設計和部分樣品,一號方案進步的速度最快,預計在1936年下半年就能進行第一次核爆炸試驗,相關的實驗場地也已經在修建之中。
帝國科技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關鍵領域投入規模大,優勢相對更明顯,核、電子、冶金、重型機牀、電氣、航空六個領域就是帝國追求全面領先地位的區域,而在基礎工業和其他工業領域的領先優勢並不大,甚至相比英法美德等國還略微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936年,無論此前有多少種可能,皇帝自身又有多少種希望,顧維鈞還是無可爭議的在黨內擊敗了陳其美、歐陽錫、楊兆麟、汪兆銘四位人選,成為光復黨提名的總理人選,又在國會選舉中率領光復黨再次大勝宋教仁領銜的nzhu立憲黨。
自此,顧維鈞正式成為帝國第六任zhōngyāng內閣總理大臣,他似乎也註定將要成為中華帝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那位總理。
1936年2月,在倫敦舉行的第二次海軍條約談判中,為了確保中國能繼續簽署條約,英美在談判中同意給中國等同英美的海軍條約標準,而本則繼續維持原有的條約標準。
一心退出條約的本乘機強烈的抗議,最終退出了該條約,同樣不願意受限於條約的中國隨之宣佈退出,在中意三國退出後,英美法三國也無法達成一份有意義的海軍條約。
自此,《華盛頓海軍條約》徹底終結,世界海軍假也從此結束了。
在退出條約不久之後的3月中旬,中國國防部公佈了新的zhōngyāng海軍建設規劃,正式提出要在四年內建造四艘東方皇帝級高速戰列艦,並將之稱作“世界終極戰列艦”設計標準排水量5萬英噸,本則秘密計劃建造四艘大和級戰列艦,以保持對中國海軍的主力絕對優勢。
實際上,皇帝級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排水量只是48500英噸,真正的建造計劃也只有兩艘,第一艘為東方皇帝號,簡稱東方號,第二艘為中華皇帝號,簡稱中華號,至於第三艘的遠東號和第四艘的神州號都純屬虛構,只會有編號和撥款等等詳細真的情報記錄供本參考。
埋藏在這一級名稱就具有極大侵略和象徵意義的世界戰列艦建造計劃之下,帝國海軍真正要發展的還是新一代的西北級航母,這一級航母將第一次擁有滑躍甲板。
帝國並不是無法建造蒸汽彈器,但是在5萬噸級航母的規格上,帝國經過反覆推算和測驗,還是認為蒸汽彈裝置對鍋爐功率損耗太大,又要同時保持高速航行,還要保障蒸汽彈器的難度太大,如果將鍋爐功率全部用於蒸汽輪機的動力部分,採用滑躍甲板已經足夠保障渦噴戰鬥機的起飛。
宋彪的意見也是如此,除非採用核動力航母,蒸汽功率近乎是無限的沒有任何障礙,否則在5萬噸級航母的級別上,結構簡單的滑躍甲板不僅成本低廉,可靠也更好。
但在預計會在1940年小規模建造的兩艘華北級航母上,帝國還是會安裝最新型號的蒸汽彈器以累積海軍在這一領域的使用經驗。
在中陸續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雙方在1936年的造艦計劃都非常瘋狂,已是再明顯不過的海軍競賽,本海軍不僅要增建四艘大和級戰列艦,也要建造8艘重巡洋艦和2艘航母,而帝國則是增建2艘皇帝級戰列艦和4艘東北級航空母艦、2艘西北級航空母艦,圍繞龐大的航空母艦羣建造大量的護航巡洋艦和驅逐艦。
領先一步是天才,領先太多就是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