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42章尖端人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華帝國在航母的發展上一直是循規蹈矩的典型,現階段的世界航母大國中絕對沒有國的身影,世界七大航母都是從戰巡、巡洋艦改裝而來,特別是本的赤誠、加賀和美國列剋星敦、薩拉託加,這都是從4萬噸級戰列巡洋艦改裝而來的航空母艦,而且享有豁免條約關於航空母艦最高2。75萬英噸排水量的限制。

帝國在1924年建造的第一艘(a024)鎮遠級航母基本就是列剋星敦號的翻版,也是在參考美航空母艦的基礎上建造的,宋皇帝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鼎力支持航母的發展外,基本未對具體的參數做出任何的建議。

只是在此之前,帝國已經建造了(a022)福州船政、(a023)東北船政兩艘試驗航母,對航母的作戰方式進行了大量的測試,在列剋星敦號航母的基礎上又做了大量的細節改進,重新在1924年正式建造第一艘航母。

帝國對海軍艦艇的分類以水上艦艇為a系列,水下艦艇為b,01系列為戰列艦級別標號,02系列為航母級別標號,03為巡洋艦,04為驅逐艦,05為防衞艦,潛艇分大中小三極,大型潛艇為b01系列,中型潛艇為b02系列,小型即為b03系列。

在軍艦的命名上,戰列艦以古九州為命名,第一艘破格以震旦級命名,航空母艦採取省名為主要命名方式,同時也可以採取其他特殊意義命名,第一艘特別以鎮遠號命名。

鎮遠號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為2。55萬英噸,最高時速能達到33節,因為這一級航母本身就已經是在福州船政、東北船政兩艘試驗航母的基礎上大量改進而成,相對這一時期已經比較成,預計未來還會在其基礎上繼續建造海圻級兩艘。

鎮遠號和海圻號在很長時間裏都是國海軍的長期旗艦,國海軍能有今天這樣的規模和水平也實屬不易,如此命名也是希望全軍將士珍惜現在。…霞飛元帥在中華帝國的考察週期長達一個多月,正是在這段時間裏,中法兩國加深同盟合作的決議也基本確定下來,1925年5月底,在霞飛元帥的建議下,法國總統杜梅格親自抵達國訪問,在běi和國簽署了正式的《中法戰略同盟條約》,將中法關係定位在真正的牢固的永久同盟位置,隨着這份討論了兩年之久的條約正式簽署,中法之間的合作也進入新的階段。

這或許就是真正的好事多磨吧。

帝國之所以要和實力已經不如自己的法國繼續維持同盟關係,一是因為世界範圍內的陣營競爭過於烈,而美國並無和任何一國正式締結同盟的可能,國要和英同盟競爭,同法國維持同盟關係是必然之選;二是對皇帝宋彪而言,他也本無心躲避第二次世界大戰。

如果世界在十年後必然要爆發新的世界大戰,以那時的國的國力和實力,絕無必要作壁上觀,否則只會害了自己,最佳的選擇就是從一開始就給對手沉重打擊,用戰爭證明中華民族的真正之崛起。

總的來説,法國比國更需要維持中法同盟關係,現階段幾乎是法國曆史上最為虛弱和困難的時期,在歐洲面臨着英德意三國的競爭壓力,和美國的關係也不好,兩國在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存在着極大的利益衝突,在南太平洋和美的衝突漸劇烈,而法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都在不斷的嚴重下滑。

一戰之前,法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利貸國家,通過cāo控金融霸權還能維持自己的國際地位,一戰之後隨着金融霸權的喪失,這就徹底不行了。

隨着最重要的同盟沙俄帝國崩潰後,如果不能維持中法同盟關係,法國就是世界上最為孤立的國家,它幾乎在全世界和每一個列強國家都有競爭關係,甚至和西班牙的關係也極其僵硬,堪稱是四面受敵。

所以在《中法戰略同盟條約》中,法國所做出的讓步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是除了越南和法屬印度地區之外,法國將泛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大體都出售給中華帝國,僅象徵的保留了墨西哥東海岸的克利伯頓島;其二,法國將哥斯達黎加北部(約1。5萬平方公里)及周邊島嶼轉售給中華帝國。

這些地區其實沒有多少的價值,國本身也沒有這樣的要求,但是為儘快恢復本國的資本優勢,法國要求國大幅度減免債務,國肯定不同意,最後就達成了這麼一個特殊的協議,法國象徵的賣掉一些殖民地,正好可以撤離太平洋地區,同時也給國在印度洋一些合適的補給點,比如説哥斯達黎加北部的安奇拉納納港口就是世界級的天然良港,帝國在這裏設置一個印度洋海軍基地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帝國本身也急於開拓漁業,整個印度洋的漁業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有了這個基點,只要加大漁業投資,長遠的收益率還是很不錯的。

法國出售的這些殖民地都不是很值錢,但是國卻要付出1。5億英鎊的高昂價格,而且還要面臨着在整個太平洋地區和本烈對峙的問題。

仔細算下來是很不划算的,法國實際上做出的真正的最大讓步是在戰略同盟條款中,約定中法雙方開放殖民地,享有同等通商和投資待遇,對雙方都有莫大的好處,但從總體而言還是對國更有益。

法國的税收是很高的,殖民地基本是封閉的僅同法國本土進行貿易,在這個條約達成之後,國就等於是加入了這個經濟圈內部享受同等低税待遇,雖然法國同樣享有等同於國的中亞、中東、北部朝鮮等國殖民地、保護國的通商待遇,但法國畢竟不是一個工業出口國,包括其作為資本輸出國的地位也在一戰後被大幅削弱,雙方對等,那肯定就是國佔據大的優勢。

法國國內對這個事情的反對聲還是很大的,最終能達成這一同盟條約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中法繼續維持同盟條約之後,作為回應,英也加強了兩國同盟的合作,隨着國的造艦速度加快,本則同樣被迫增加了巡洋艦的建造計劃,其實中兩國的巡洋艦都不便宜,特別是像撫順級這種裝甲巡洋艦,基本就是小號主炮的準戰列艦,隨時可以通過更換主炮變成戰列艦,從一開始也就直接奔着戰列艦而去的。

撫順級一艘的造價是700萬中圓,本類似重巡洋艦的造價大致相當,雙方一口氣都增加了四艘,於是從1925年開始,中海軍競賽就再次被點燃,對本而言,維持這樣的競爭就要每年多開支五千萬圓的海軍經費。

國倒是沒有什麼大問題,海軍軍費順勢增加到5。2億中圓,佔央財政總預算的8。5,本則重新的被迫擴大回30左右,等於是沒有簽署《華盛頓條約》。

本真沒有必要這麼做,因為在一戰結束的時候,中經濟規模對比是7。85:1,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到了1925年,本又被打回原形,中經濟規模對比再次擴大回9:1的差距,而且本經濟目前來説也不是以前那麼繁榮式的增長,雖然受大宗商品和全球物價下滑的影響,國的礦業和農產品的出口有所下滑,但國的經濟增速還是比本快啊,整體情況也比本好很多啊。

國畢竟不是過去的大清朝時代,在這麼大的差距下,本非要生搬硬套中甲午戰爭的對比,繼續堅信自己能夠打敗國海軍,這就真的很不明智。

當然本也有自己的道理,因為它的國民經濟基本就是靠軍工業在拉動的,軍費開支增大對經濟的短期刺作用是很明顯的,可長遠來看呢,不能説你這幾年刺一下經濟之後就靠海軍優勢和國開戰啊。

雖説中海軍開支相差不大,但國在陸軍和空軍的開支規模也是非常驚人的,陸軍軍費一直維持在每年3。5億中圓的水平,空軍軍費在1925年則是1。2億中圓。

軍費之中還存在幾個很特殊的問題,一是**費的科研開支很大一部分是內閣工業科技部支出的;二是**費背後存在着兩個隱形的翅膀,一個是新華公司和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的信託資本;二是軍墾系統。

中華帝國央軍部的軍費盈餘信託管理的規模是非常大的,國的軍墾系統規模也是很龐大的,這兩點是本完全無法難對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