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百年基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功在當世,福及千秋!”用這樣高度的評價來讚譽財政大臣張康仁在一戰期間的功績是絕不為過的,通過在帝國內部強硬推行《貨幣金屬管制法案》,張康仁在一戰之前為zhōngyāng儲備局持有55172噸的白銀,市值約合2。73億英鎊,據統計佔據當時中國國內白銀總量的75%以上,在整個一戰前期,張康仁不斷拋售zhōngyāng白銀穩定住國際市場的銀價,1917年,隨着帝國大規模參戰,國際銀價巨幅飆升,張康仁選擇果斷在1918年底將白銀拋售一空,用於購置英法美俄等協約國的國債和兑現黃金,籍此全面調整為金本位貨幣制度。{清風手。打s。h。o。u。da。8。c。om}除此之外,在戰爭爆發前期,為了抵消戰爭導致銀價提高的風險,zhōngyāng儲備局大量調用貨幣儲備購置軍工業股票和資產,而僅僅是在戰爭期間低買高賣這些資產,儲備局從中獲利就接近1。7億英鎊。
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1月,帝國央行和zhōngyāng儲備局在持有2714噸黃金的基礎上(沙俄黃金可是不能公佈的哦,怎麼都不會認帳的,當年本也一直不認帳啊,所以到今天,俄羅斯對本還是很陰狠,這就叫報應),不僅償還了帝國拖欠外國的債務,還持有英法美俄等國國債總額11。83億英鎊,法俄債務比例佔其中的一半。
如果沒有一戰和財政大臣張康仁,帝國以如此大的國民資產規模和如此低的黃金儲備。想要從銀本位轉變為金本位的可能微乎其微,一戰中的軍費開支也將會異常困難。
如今的帝國不僅順利轉變為金本位的國家,貨幣儲備率在各大國中位列第一,甚至高於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債權國,zhōngyāng儲備局通過高價沽售白銀和軍工業資產、物資,從中所賺取的利潤超過4。5億英鎊。基本抵消了帝國在一戰中的所有軍費開支。
帝國之所以能在中蘇戰爭中保持極高的軍費開支,也完全是得益於zhōngyāng財政和zhōngyāng儲備局的良好狀況。
中蘇戰爭結束後,帝國zhōngyāng財政將從外國累計獲得超過41億英鎊的基礎賠款和債務返還。折算利息之後,這一數字更加驚人,在平均還款期的35年內。每年可以1。35億英鎊的賠償收入,相當於1919年zhōngyāng財政收入的1/2。
這只是一個方面,如果再計算帝國在戰爭期間沒收的德俄兩國在華資產,zhōngyāngzhèngfu的實際收入更為驚人,其中僅鐵路一項,帝國沒收的資產總額就超過3。4億英鎊。
張康仁擔任了十年的zhōngyāng財政大臣,帝國也一躍從窮國變成了世界上前三位的富國。
宋彪之所以不打算推選張康仁當帝國的第三任總理,那是因為他心裏明白張康仁的蓋世功業有水分,水分還很大。
過去的十年堪稱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黃金十年,帝國能有這樣的成績。卻未必要全部歸功於財政大臣張康仁,也未必都要歸功於總理大臣唐紹儀。
宋彪不是説要出來搶功勞,但他身為皇帝一貫不受黨派、地域和其他各種關係的束縛,可以説是真正的不拘一格的選拔和任用賢才。
在過去的十年裏,宋彪憑藉訓政之權大量任用瞭如袁世凱、徐世昌、陸潤癢、梁敦彥、唐景崇、孫寶琦、張錫鑾這樣的前朝大吏和地方大員。也破格重用了楊兆麟、顧德鄰、項驤、朱光燾、王兆桐、楊廉臣、吳乃琛、楊壽桐、孫昌潤等一甘宣統遊學進士和光緒經濟特科出身的新派進士。
袁金鎧、王文江、王樹翰、金銘鼎、關海青這些東北系的地方官員,唐紹儀、張康仁、歐陽賡、蔡廷幹、唐國安這些留美幼童,光復會、同盟會、共進會的革命黨人,宋彪一概予以重用,甚至連勞乃宣、徐仁鏡、郭育才、俞省三這樣不受前朝重用知名士子和維新派官員,連梁士詒、曹汝霖這些北洋時代著名的權術高手。只要有合適的位置,有合適的能力和行政經驗,宋彪一概都用。
宋彪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氣度和心,正因為他是皇帝,他所受到的黨派和其他關係的束縛是最低的,上到內閣大臣,下到一府的府長,他通常都會有所過問,即便不是賢才和能人志士,也要是守業有成的資歷之輩。
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在唐紹儀內閣的全力以赴之下,帝國才能繼往開來,不僅很平穩的度過了兩朝替的紛亂之際,又在外國的扶持和一戰的刺下,一躍跨入強國之列。
正是有了這十年的黃金歲月,再依靠中辛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中蘇戰爭積攢的皇朝威信,帝國才能正式跨入新的時代,徹底擺前朝的陰影,成為一個新興蓬而充滿生機的新帝國。
英雄成就時代,時代造就英雄。
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時代,如今的帝國無論是在財政、外、法務、地方治理,還是軍事領域各方面,都正在快速步入一個不缺俊才的時期。
在他們這一帶之下,東北政法大學、zhōngyāng帝國大學和其他大學,以及海外留學歸來的新一代帝國時期的新青年正在不斷進入zhèngfu,在直隸、東三省、江浙、湖廣諸省,府長一級已經開始出現了東北政法大學的早期畢業生。
在這種平穩的過渡和世代替中,帝國漸擺了前朝舊式官僚的陰影,已經有了依法治國的基,此時正走向從人治到法治的過渡期。
比之本,此時的宋彪至少敢説自己也未必就缺多少治國之才,治國之才或許也不多,治省、治府、治縣之才還是不缺的。
比之歐美。大家各有所長,民國也好,帝國也罷,此一時期的中國人未必就真的輸給外國人太多,正是持有所長,寸有所短罷了。
國家之穩定在軍事和行政,軍事和行政之穩定。在於體系之通暢,人才從低到高,如何收補充。如何退出,都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至此。國家才能真正的穩定。
帝國的軍事人才來源是全國的諸所軍事院校,行政人才的培養和遴選則有公考、黨選、議聘三種。
“公考”以專科教育為基礎,由各zhèngfu機關通過公開試考錄取,基礎科目考國文、外文、歷史、政治加數理化綜卷,再考專業課兩到三門,擇優錄取為zhèngfu行政人員,屬於公員編制,合同五年或十年一簽,不受政黨輪換限制。
“黨選”則由各黨派在各大學直接招錄,作為人才儲備從黨政內部事務做起。由黨派據條件委任安排鍛鍊。
“議聘”指的是省府兩級地方長官可在議員中直接聘用官員,非正式編制,類比內閣官員,任期結束則自動離任,省府長官換任之後。有權利結束議聘、黨選官員的合同,重新安排新的人選。
清zhèngfu中斷科舉可以説是自掘墳墓,帝國自建立起就在全國建立公考機制,此後逐漸開拓出黨選、議聘兩種nzhu機制,完善帝國官員晉升和選拔體系。
以此為基礎,再過二十載。帝國在行政治理之上必定就能進入更為穩定的時期。
宋彪對此是非常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