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一五計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彪思索了很長一段時間,此時的他已經要從各個方面都開始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衝擊,不僅要確保國家乘機在一戰中受益,還要保證國民資產和國民經濟發展的穩定。
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展起來。
因為缺乏在金融領域的專業素養,宋彪在思索了一段時間後,還是和張康仁道:“英德在未來五年中全面爆發歐洲戰爭的可能至少是50%,所以,央行和財政部一定要制定絕對可靠的應對之策,提前做好準備,正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至於貴金屬的控制問題,黃金是一定要在全國範圍內控制住,只能由國家持有,白銀則儘可能地集中在zhèngfu儲備。短時間內想讓全國都接受紙幣,那是不可能的,銀圓的通行量肯定不能小,這裏面就要多想點辦法了。”張康仁點着頭,道:“請皇上放心,臣下等一定竭盡所能,務必想盡辦法處置此些事。”宋彪微微頷首,和容星橋繼續問道:“遠東那邊的情況怎麼樣?”容星橋道:“回稟皇上。咱們這邊的情況還好,此次戰爭的開銷倒是比預計的少一些。時間也短了很多,對國內經濟和遠東商行的進出口貿易幾乎沒有太大影響。zhèngfu今年的生絲税降的很厲害。國內的柞蠶絲出口創了新高,按照目前的趨勢,預計全年能突破四千噸,桑蠶絲出口也比往年厲害的多,大致能恢復到三千噸的規模。明年的話,桑蠶絲出口的恢復增長速度還會更多。去年的大豆、砂糖和煤炭出口也很順利。到目前為止。遠東銀行還有接近六千五百萬英鎊的外匯儲備,只是説起來很多,真等zhōngyāng一五和二五計劃的175項工業計劃一啓動,這些錢也就遠遠不夠分量了。”宋彪嗯了一聲。鼓勵道:“175計劃關係到整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嘛,投資規模偏大是很正常的,遠東這邊一定要鼎力支持,內閣zhèngfu那邊也不容易,如果國內還不支持,那他們再去國外找援助就更不容易了。”容星橋道:“皇上聖明,內閣zhèngfu確實是不容易啊。”他們説的這個175項工業計劃是內閣zhèngfu一五、二五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還沒有正式公佈,從去年底其實就已經開始辦理,所謂“175項工業計劃”最初是宋彪在東北新政時期提出的150個大工業計劃。就是要在全國範圍內建設150個大型工廠、工礦和新型企業,完整的建立中國的化工、化肥、能源、鋼鐵、船舶、冶金、電力、通信、汽車、紡織、機械、機牀、動力、五金、食品、玻璃、水泥、陶瓷等等產業體系,用150個大企業帶動整個工業發展,50個側重於基礎原料的供應,50個輕工業,50個重工業。
東北當時基礎薄弱,最初連火柴廠都沒有,肯定搞不出這麼多新工業。
經過這六年的高速發展,東北現在是基比較紮實了。如果沒有內戰的突然爆發和推翻滿清的光復革命,東北的二五計劃就準備實施“150項大工業計劃”和宋彪商議之後,唐紹儀總理就打算在帝國一五計劃中完整收“150項大工業計劃”並且擴大到175項計劃,將電力、通信、汽車這些高技術產業也納入進來。
內閣zhèngfu也是雄心萬丈,希望是通過在全國建設175個大型工廠,推進三十到五十個大公司的發展,在整個工業體系領域取得系統的大進步。
按照唐紹儀的設想,175個大工廠中,1/3是zhèngfu和民族資本合資興建,1/3是zhèngfu、民族資本和外國商人合資,1/3是民族資本自建,zhèngfu統一提供政策優惠,zhèngfu出面協調引入技術和設備,聘請外國專家指導,建立與之配套的教育體系和市場管理政策,以及其他配套的各種設施,包括鐵路、電廠等等。
東北的工業基礎好,資源豐富,大企業也多,目前的175項計劃中,東北佔了1/3,直隸魯豫晉佔1/3,江浙、湖廣、兩廣、四川加起來佔了餘下的1/3,總體以東北最多,江浙其次,直隸和湖廣再其次。
遠東財團財力雄厚,技術和產業基礎好,按照目前的規劃,遠東財團在175項中至少能佔到一半的機會,可唐紹儀有限制遠東的意思,另外還想扶持其他商團。
唐紹儀畢竟是唐紹儀,他已經有反壟斷的傾向了,只是現在迫切需要遠東財團出力,特別考慮遠東財團是皇帝的私人產業,他還是非常謹慎的小心處理。
容星橋不高興,項目多了,他不高興,因為投資巨大,他也擔心資金鍊和經營上的風險,項目少了,他也不高興,關鍵是他想要的幾個大項目,唐紹儀都沒有給遠東財團。
這裏面的很多事情呢,唐紹儀也和宋彪談過兩次。
唐紹儀的意思很簡單,皇上您現在已經是坐擁天下,當以天下為重,宋彪沒有太多的搭理他這番話,當然,這並不是唐紹儀就想和宋彪過不去,他就是覺得自己身為總理,應該以國家為重,有條件的話,他還是要堅持原則。
除非宋彪親口,或者派別人和他説你這麼辦事不太好。那就是沒有條件繼續堅持原則,他也就不會再堅持下去。
關於唐紹儀的這一點特。宋彪還是很清楚的,這個人在大方向是為國家考慮的。有原則,但也還算是比較靈活的政客。
很多事情其實是很複雜的,也很簡單的,宋彪一直沒有對此事有什麼表態,那就等於是默認了唐紹儀身為總理所應該堅持的原則,他沒有必要用自己的大腿去踩唐紹儀這個小總理的細胳膊。
容星橋也明白這裏面的道理。除了發個牢sāo外,他倒不敢説太多,特別是不願意在皇帝面前評説老同學的壞話。
宋彪現階段還沒有力過問“175項大工業計劃”的事,和身為國會議員的容星橋問起了國會的事。道:“國會那邊組織的怎麼樣了?”容星橋道:“回稟皇上,國會這邊倒是一切準備就緒了,各省的議員都已經到了京師,172個席位中,光復會佔了一半,立憲會佔了24席,新政強國會、中國nzhu黨和維新進步會分別在15席左右,工商界人士單獨選7席,陸軍佔7席,海軍佔3席。這些都是固定席位。唐總理最近正在和新政強國會、維新進步會洽談聯合執政的事,光復會、新政會和維新會加起來,再加上其他一些人,基本就佔到了70%的席位,除了修改憲法之外,其餘立法之類的事情都可以順利通過。目前就是第一任國會議長的事情沒有談妥,梁啓超原本説是自己送上門談聯合執政的,可最近據説是有點自以為是,或者説是喧賓奪主。搞出不少事情,就是衝着第一任國會議長的位置去的,野心倒是不小呢。”宋彪冷笑一聲,繼續問道:“袁世凱那邊的情況怎麼樣?”容星橋道:“我倒不清楚這位通大臣的動向。”張康仁則道:“袁世凱一直在外面奔波,回京師的時間很少,前段時間剛從四川回來,都是在忙鐵路和疏通江道的事情,據説是提出了一個新的鐵路計劃,和唐總理有些爭論。我前些時間聽章駿説袁世凱這段時間一直在和梁啓超、張謇等人接觸,可有人説他想加入光復會,不知道陶成章是怎麼説的,大約是沒有談妥,沒有同意他入會的申請。”宋彪很驚訝,道:“他不是在新政強國會嗎?我記得他還是直隸總督的時候就在新政強國會啊?”張康仁道:“據説前幾年被勒令辭官的時候退出了吧。”宋彪一時不解。
袁世凱也就是前段時間突然復出,宋彪當時讓段祺瑞給袁世凱傳了話,底線是不準再和軍隊來往,其他自便,情勢比人強,袁世凱急於出山就同意了這條底線。
宋彪這一年裏一直讓保密局和情報局注意着北洋軍舊派官僚的動向,每個人都盯着,自然也包括袁世凱,現在看來還是很清靜的,暫時沒有違反底線的地方。
至於新政強國會,這裏都是前朝官員出身,很多都是封疆大吏,比如説周馥、魏光燾、張人駿、丁振鐸,甚至還有錫良等滿人大臣,也都是早期各省總督中的新政派,後來陸續都被攝政王載灃想辦法給擱置下去,或者是掛了閒置,這些人自然不願意繼續在新帝國內閣zhèngfu中效力,保留自己身為忠臣的名聲,可他們在新政強國會中影響很大,新政強國會在各省選出來的學員多是他們擔任學政時點出來的門生,或者是昔幕僚。
新政強國會中還有一批真正可用之才的,比如説滿清第一位經濟特科狀元袁嘉穀,以及後來留學本早稻田大學的金邦平等晚清遊學進士。
辛亥革命之後,這些人基本都退出政界,成為各地軍閥的政治顧問,比如説袁嘉穀在雲南擔任省zhèngfu顧問近二十年,不管軍閥怎麼換,雲南地方政務都還是他在主持。
光復革命成功後,宋彪還是通過新政強國會派人勸説,即便他們還是想為前朝盡忠,也希望他們為國家和民族考量,國家人才凋零,既通政務,又知中外之學的人極少,宋彪自然希望他們繼續留在新zhèngfu工作,如果一時想不通,抹不開情面。比如説陳寶琛這樣的,那就以各省議員的身份進入國會參與國事。
帝國的國會效法英美。下設各個委員會,除了表決投票之外也有一些實際的工作要做。
緩衝了一段時間後。宋彪還是希望他們回到zhèngfu中任職,參與國家的治理,畢竟靠革命黨人治國是很誤事的,都太年輕,嚴重缺乏從政經驗。
宋彪對這些人網開一面,對梁啓超的維新進步會倒是並無好的認同。顯然不可能同意梁啓超的野心。
稍加思量,宋彪就和張康仁道:“這個事情,我就不單獨將陶成章他們喊過來談話了,你轉告一聲即可。如今還是要以光復革命為旗幟,高舉光復中華,復興民族的旗幟,這個旗幟比什麼三nzhu義都要強大和合法。暫時就不急着選優良組建中華革命黨了,直接組建中國光復黨。如今我身為皇帝就不適合繼續留在任何政黨中,需當維持君主中立之原則,我退出光復會後,可由蔡元培擔任會長和中國光復黨的第一任黨主席,也由他以第一大黨的黨主席身份擔任國會議長。另外告訴唐紹儀,維新進步會那邊並無可選之才。就不要和他們搞聯合執政了。”張康仁則道:“其實總理正是看透維新進步會除了梁啓超之外,本沒有幾個真正合適之人選,只是仗着當年公車上書的舊名聲在地方頗有聲望,所以才有十幾個席位罷了。現在大約也沒有想到梁啓超居然如此自負吧!”政治上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複雜和詭異,所以宋彪才不想過問,可不過問似乎也不行。
“175項大工業計劃”這種經濟之事,宋彪還真的可以不過問,政治上。誰上誰下,內閣大臣如何挑選,國會議員中的席位比例之事,光復會這邊的具體議員人選,他都還是要過問的。
控制着內閣大臣的大部分人選,控制着國會中的大部分人選,他這位君主立憲制之下的不過問行政的皇帝照樣能控制着國家的大方向。
仔細一琢磨,宋彪覺得讓張康仁給唐紹儀傳話這個事不靠譜,就改口道:“算了,這位唐總理要彙報的事情也多着呢,明天讓他這個時候過來一趟吧,我見了他再談這些事。”張康仁點着頭答應一聲,又問道:“皇上,關於四川鐵路爭議的事,您收到了消息嗎?”宋彪道:“我聽説了,我當時正在組織鴨綠江攻勢,實在沒有力過問這破事,不就是四川鐵路公司的那幫鄉紳不肯棄權嘛,明明虧損了三百萬兩銀子,居然還要zhèngfu按原價回購,等於是他們投資失敗,結果要zhèngfu買單,這怎麼可能?袁世凱的想法是對的,這條鐵路不管什麼時候建,首先還是要收回來官辦,讓這些本不懂鐵路,甚至連現代公司規則都不懂蠢貨鄉紳辦鐵路,不是讓利於民,而是禍害國家。”張康仁道:“袁世凱當時提出的辦法是直接強行收回路權,可那時候正在打仗呢,皇上千叮嚀萬囑咐,國內一切求穩,唐紹儀就希望緩辦,即便要辦也是以談判解決為主,袁世凱認為這個事情歸他管,態度有點強硬,兩人爭執很多啊。”宋彪嘆一聲,道:“袁世凱嘛,舊官僚辦新事,來來去去還是老一套的門生觀念,大概覺得唐紹儀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門生故吏。兩人要能相處的好,那才是見鬼了呢。話説回來,袁世凱説的也對,此事不能讓,這裏讓,那裏就要讓,中國鐵路就無法辦妥當。路權這個事情,我的意思還是按照咱們在東北時候的經驗來辦,頒佈三個經營特許牌照,兩家民營鐵路公司,一家zhōngyāng國立鐵路公司,商人不願意辦的賠本鐵路,那就由zhōngyāng鐵路總公司負責經辦,具體的路段再不斷分包給合資公司修建經營。”談到這裏,他拍了拍手,道:“你們這些人啊,就是總把小問題想的太複雜,將大問題想的更復雜,袁唐二人則是將私事混淆在公事裏一起折騰,來來去去都是為了權力,其實有什麼好爭的,爭到最後難道要和我爭權嗎?”容星橋想了想,和宋彪回答道:“皇上,這人生在世不就是這樣嗎,其實每個人都是吃着碗裏,看着鍋裏的主兒,誰都不省心!”宋彪贊同的點頭,道:“對,你這話説的太對了。”宋彪一貫是能將各種複雜問題簡單化的人,四川鐵路的事情在他看來就很簡單,首先依法制裁挪用公款炒股票的四川鐵路公司的職員,確認此為公司經營自身的問題,國家不予賠償;其次是查賬,對公司已經投入到鐵路勘探、建設中的費用進行補償;最後按價收回公司買斷的路權。
唐紹儀不過是拿着他這個皇帝的一番話來壓袁世凱,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唐紹儀覺得袁世凱威脅到他的位置了。
政治就是這樣,很多事情可以很簡單的處理清楚,結果被各種利益捆綁起來,變成了非常複雜的問題。
比如説反腐反壟斷的改革為何總是光打雷不下雨,就是利益捆綁的太狠,牽一髮而動全身,一説改革,手握實權的這些政客就紛紛想着各種辦法阻擾。
一旦內閣zhèngfu遇到這種糾紛,宋彪就肯定要出面了,他不管你什麼理由,什麼原因,錯的就是錯的,對的就是對的,遵照原則和法律簡單化處理,一是一,二是二,誰的個人利益和權勢鬥爭到他這裏都是狗,他讓你滾,你就得滾出內閣zhèngfu,不管你是內閣總理大臣,還是通大臣。
宋彪之所以找張康仁和容星橋這兩個不着邊際的人過來,就是因為他們不沾這些利害關係,可以如實彙報國內這段時間的情況。
在宋彪去朝鮮督戰期間,內閣zhèngfu和國會這邊也真的有很多扯蛋的事情,只是大局為重,誰也不敢真的鬧大,而且上面畢竟還有宋彪真正控制着一切實權的這位皇帝,真讓宋彪覺得你是一個不值得用的人,你就可以滾出局了。
這天下午,宋彪就和張康仁、容星橋問了很多事,基本都是內閣zhèngfu和國會這邊的瑣碎事,聽起來都是大事,可再大也不過是事,再大也大不過中辛亥戰爭和中停戰談判。
,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