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57章東北海軍啓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彪沒有選擇,遠東財團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有一個新的指導方針,如果容星橋和張康仁沒有這種覺悟,那這個決定就只能由他親自下他一開口,這件事就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此次年會也被迫緊急新增一個主要議程——審查各虧損公司的經營問題和限期整改。

在這樣的方針下,遠東財團今年的年會只能是顯得異常悲壯,雖然財團今年在美洲市場的盈利能力驚人,在本土市場依然保持着極高的利潤規模,但在中經貿大戰的慘烈局勢中,註定也要實施壯士斷腕的手段來減少虧損面,增強在主要產業中的長期廝殺能力。

前面幾年的年會中,宋彪通常只參加一半的議程,今年的情況顯然是很特殊,他幾乎是全程參加了每一個議程,特別是在審查虧損公司和限期整改的問題上,他將所有的董事都拎出來單獨質詢了一番,讓今年的年會變得特別緊張。

宋彪要是生氣了,東北新軍上下都得直哆嗦,何況遠東財團這些人呢?

每個人都能體會到這種空前驚人的壓迫力,壓的每個人都難以息。

宋彪不可能親自辦這些事,最後,他給容星橋一個硬指標——將非主業範圍內的小企業賣出一半,集中財力支持管理水平好的企業撐過經貿之戰,儘可能的支持主業乘機擴張;同時,他給張康仁另一個任務——提前召開東三省金融行業的年會,制定完善的各行業信貸支持計劃,即便遠東財團退出了小行業,也要支持其他民族資本和外商資本度過難關。

宋彪對於中經貿大戰的意見很簡單,絕不能因為大的經濟局勢是好的就掉以輕心,絕對不能手軟,東三省困難,本也好不到哪裏去,要乘着這個雙方的共同危機,利用本方的大局優勢給對方致命的痛擊。

道理很簡單,本工業越慘,東三省工業就越好。

不管是東三省、關內、朝鮮和東南亞,所有市場一概不能放鬆。

在宋彪的高壓決策下,宣統元年的遠東財團年會開的是腥風血雨,但只要遠東財團真的堅持下去,這一場中經貿大戰的最後勝利方也必然是東三省。

本工業真正的大發展實際上是《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從1901年到1908年是本工業發展最快的階段,東三省並不比本晚太多,當然,本工業的核心還是國家投資領域,比如説本工業的國家資本比例,1875年為81。7%,1880年是57.5%,1885年是74。9%,1890年是最低的29。8%此後累年逐漸遞增,至1905年達到44.1%,1909年則剛好超過50%本工業的國營資本在1890年之前是比較混亂的,此後則專注於重工業和科技、軍工領域投資,比如説長崎造船廠在1898年就建造了六千噸排水量的“常陸丸”——俄戰爭中被俄軍擊沉,1907年建造了三萬噸級的“天洋丸”正在建造兩艘世界上最大的兩萬噸級前無畏級戰列艦薩摩號、安藝號。

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為了重建海軍還從本購買了14艘小型艦艇,雖然14艘小型艦艇加起來的排水量總噸位不到5700噸,可畢竟也是本第一次對外國出口軍艦。

遠東財團想要追趕本的船舶工業,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十五年內都不可能實現,但在其他領域,中差距並不大,東三省和本的差距就更低了。

東三省的這些大中小的企業家們都很清楚,只要遠東財團真的願意繼續拼到底,本就憑那點家底想要一口氣擊潰東三省工業基本等於扯淡,至少在東三省的市場上沒有貨的機會,在中國內陸市場也遲早被擊潰。

至於現階段血拼最厲害的紡織業,本八大紡織社要是繼續這麼血拼兩年,基本就是自尋死路,中國的紡織業目前有半壁江山是遠東財團的,隔着關税、運費和遠東財團拼家底,這不是找死嗎?

遠東財團往年本不承認有年會這種會議存在,今年的年會一開完,卻故意將大方向的消息放出去,整個東三省企業界一片振奮,人人都覺得有救了,銀行業和外資這邊也都鬆了口氣,因為東三省明年在貨幣上肯定還是維持寬鬆政策。

之間的外商投資有一個問題是的差距,那就是外國資本在東三省擁有發鈔權,這就註定了外國資本湧入東三省的規模遠超過本。

作為東三省的僭主,宋彪鑑於東三省和中國本身的人才缺乏問題,以及在現代工業、農牧業、金融業的經驗和認識上的匱乏,加上本身的外匯和白銀儲備匱乏,他也不排斥外國資本和外資企業,這是東三省外國人口在過去五年中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現在幾乎所有的學校裏面都有外國教員,所有的企業都有外國技師和練技工,總督府外國專家局、軍墾總局和遠東財團是東三省最大的外國專家聘用單位,在每一個軍墾局、軍牧局都有外國農牧專家組成的顧問團,東三省的科學研究院、工程研究院、農業研究院則都有80%的人員來自於外國招聘,東三省的各所大學、中等專科學校最低也有一半的教員是從國外招聘而來,包括遠東陸士。

外資、外企、外籍移民其實也是東三省經濟發展奇蹟的一個重要支助,除去韓民外,總數約有185萬的外籍移民在東三省經濟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絕對不可忽略的。

存在就是合理,每一個所謂的奇蹟的背後都有着各種各樣的因素,東三省只是抓住了歷史上最有利的一個階段,這是一個資本輸出的時代,這是一個煤炭比石油更重要的時代,這是一個大豆最重要的時代,這是一個歐洲人口大規模出書的時代,這是一個現代農業大規模種植正在快速推廣的時代,這是一個技術轉移限制最松的時代,這是一箇中國關內人口最大規模向東三省轉移的時代,‘…。

東三省只是抓住了所有的機遇而已。

東三省沒有道理髮展的不好,東三省也沒有道理在中經貿大戰中遭遇失敗,因為這正好是對中國最有利的一個大時代,抓住它就將能改變中國的命運。

年會結束後的第三天,在東三省工商界漸穩定後,宋彪在新軍參謀二處參謀長蔣方震、總督府防務廳廳長舒方德、海警總局局長宋文翽和美國駐華公使羅克希爾等人的陪同下,前往海州府接見在當地工作的東三省海警總局美國專家顧問團的全體成員海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置海州衞,清順治十年(1653年),改海州衞為海城,宣統元年,東三省總督府重新劃定海城府轄區,改稱海州,府治從海城縣遷移到營口東側的永安鎮下轄海州縣、海城縣、盤山縣、營口縣、蓋縣、岫巖縣,7月。

在經歷了這些年陸軍大投入之後,宋彪終於開始考慮建設海軍的步伐,東三省畢竟是地區政權,不可能擁有自己的海軍,他就選擇學習歷史上東北海軍的籌建辦法在總督府防務廳下設海警總局,聘請美國海軍中校愛德華.華爾特.艾伯爾擔任海警局總顧問,聘請美國海軍少校歐內斯特.金恩擔任東三省海警學校的校長,以海岸巡警局的名義籌建海軍,並從遠東陸士的畢業生中調學員在東三省海警學校進修。

乘坐火車抵達海州新城,宋彪先去營口縣西炮台營區的海警總局本部視察,接見在海警總局工作的45名美籍專家顧問。

宋彪在中國的海軍領域遲早是要大展宏圖的雖然現在礙於很多限制只能低調的從小做起可他的起建標準就設置在非常高的程度,考慮長遠的發展,以及平衡俄法、英同盟的需要,特別是美國海軍部急於制衡、牽制本海軍在太平洋擴張態勢的需求包括他和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私人來往,他直接選擇以美國海軍部為合作對象,聘請了一個龐大的美國顧問團全面學習美國海軍。

這是一個從基礎到體系,從軍事教育到軍艦製造、管理的全面學習美國海軍的中國海軍三十年之大規劃而這個大規劃就在宣統元年,在這個營口港西炮台營區低調開啓。

營口是一個條件很不錯的商業埠口也是遼河進入遼東灣的兩個主河道區之一,在東三省沿海的結冰期較短,通常在每年的12月中旬才開始大面積冰封,沿河道和海灣的主要港區可以容納五千噸的船舶停靠。

這樣的基礎條件對長遠發展是很不利的,但就現在而言,特別是考慮實際面臨的國內外情況,宋彪選擇這裏作為東北海軍的始發站也是經過了很多的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