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奉天巡撫蔭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人此前已經見過面。見到蔭昌,宋彪還是很主動的先和他握手道:“巡撫來的正好啊,一路辛苦了!”蔭昌心裏很複雜,他一貫是個圓滑之人,為人也算是善良,經常提拔自己認為有才的軍官將領。當初向袁世凱推薦了不少良才,後來在袁世凱有難之時也幾度出面保護過袁世凱,他當時的理由就是“袁世凱人才難得”這個人愛他的大清國,也愛人才。
雖然是巡撫,比宋彪的級別低,可他還是用長輩的身份來看宋彪,覺得這個人才更加難得。
他心情沉重的和宋彪握手,沉思片刻才道:“讓總督大人頗受了一些刁難,實在是我等的失職,未能誓死相保啊。好在是雨過天晴,下官這就前來拜見總督大人。”宋彪微微點頭,他也覺得自己此前有點小看此人了,能夠屹立三朝不倒的人,總還是有點水平的。
他和蔭昌説道:“外面風寒,巡撫大人就去我的辦公室再談吧。”
“也好,有勞總督大人相陪了!”蔭昌連連,顯得心意極其誠懇,讓人頗是嘆。
宋彪愈發覺得這至少是一個好人,只是好人也很複雜罷了,一起進了辦公室裏,正好房間裏有暖氣,蔭昌特意將官帽雙手取下,小心翼翼的託給一旁的舒方德保管,很是謹慎的説了聲謝謝。
官帽上連着黑的假辮子,而蔭昌自己則是留着短髮,身材消瘦,八字鬍鬚很濃,看起來倒像是一名本人。
宋彪大致看了一眼,知道蔭昌用意,表態自己也是支持新政,支持改革,而且和宋彪一樣討厭辮子,不想留辮子,趙爾巽那些人都是老頑固,連我一個滿人都剪了辮子,還有什麼人不能剪的。
這只是蔭昌的一個表態,他從未在正式場合説過這種話,甚至連私下也未説過。宋彪請蔭昌坐下來,想了片刻才道:“説來有趣,我們新軍辦公所的暖氣鍋爐正好是從德國買的,比俄國貨貴了很多,質量倒是真的好啊,做工都明顯緻很多。所以説,德國的工業水平還是更高,巡撫大人以前常年在德國留學和工作,想必對德國異常瞭解,您來奉天府主持新政,我心裏就有底了。
“説到德國,蔭昌頗顯的有興致,笑道:“總督大人抬愛了,德國之強,我倒以為首先強於教育,德國教育之高。恐怕是高於整個英法列強的,這才是德國強大之所在。所以,若要推行新政,首先當推新學。其他各省都在興辦新學,奉天乃是本朝基業故土,焉能落後於他省,我來此之前已是雄心萬丈。想要聯手大人積極推行新政,在東北辦新學,以奉天新學領先於其他各省為先。而推動東三省新政優於各省為後。”宋彪笑了笑,點頭稱是。
正好舒方德為他和蔭昌倒了茶過來,他就端着大茶杯坐在椅子裏先琢磨着。喝了一大口。
軍部有軍部的特徵,那種瓷小盞不符合軍隊的風格,他一律換成了軍隊式的大茶杯,喝茶就喝個痛快。
蔭昌對這種大瓷杯很是有點興趣,稍加留意的多看了兩眼,心裏很是喜歡。
宋彪道:“各省新政都有勞民傷財的問題,你看像四川那樣,一個直隸州的地丁税漲了十幾倍,原先一畝一兩銀子就很多了,漲到十三兩。我真不知道老百姓是怎麼活的,你我在三省決計不能做這種事。我考慮過了,新政首先是要花錢的,咱們得先解決錢的問題。我打算和俄國關東州總督謝葉尼斯基準將就東三省官號銀行東北銀行的創辦一事進行討論,按照我的計劃。東北銀行壟斷銀圓和銅圓的發行權,其他銀行必須使用本銀圓和銅圓,在此基礎上增發銀圓券,而東北銀行獨家持有銅圓券的發行權。有此基礎,我就要強行驅逐各國在東三省的銀圓,本省只准使用東三省銀圓。”蔭昌讚道:“這倒是好事啊。只是不知道俄國人能否同意?”宋彪想了想,道:“我會想辦法説服他們。”蔭昌知道宋彪在俄國有極高的聲譽和很多關係網,或許是能説服俄國,就道:“若是真能如此,咱們倒是能解決一些財務上的問題,有錢自然就好辦事了。”宋彪點着頭,道:“生財之道,我琢磨來去就只有三條,一是開銀行,二是招商引資,開設工廠商埠,三是在吉林、黑龍江設立開墾局,從內地招募沒有田地的荒民前來墾荒;特別是第三點,增加税收的速度會更快,我考慮直接提議朝廷增設東三省開墾督辦大臣,正二品銜,級同巡撫,親自在各地督辦開墾事宜。其實,我和趙爾巽之間的爭鬥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慘烈,我對三省之權要求並不高,至少我得像一個總督吧,至於全權大攬之事,我倒是真沒有想過。開墾督辦大臣的差事,我琢磨還是請唐紹儀來擔任,他給我的印象很好,又和我沒有任何關係。”蔭昌讚道:“那確實是一個明能幹的人才,不如此事就由總督大人上奏,我再聯合其他兩位巡撫共推,朝廷想必是沒有道理不批。東三省地廣人稀,若是能再增一千萬百姓開墾荒地,那便能增加不少税收,又能阻止俄野心,此為大事,不得不辦,必須要辦啊!”宋彪也拍掌讚道:“説的對啊。”他覺很痛快,和蔭昌合作想必也會很愉快,絕對不會像此前那樣以死相爭,而且蔭昌是比較懂新政和西學的,辦新政肯定有一定的尺度。
即便如此,宋彪並沒有急於將自己編寫的《東三省新政五年發展規劃》拿出來給蔭昌過目,因為蔭昌看了之後肯定會覺得這樣搞新政花錢太多,而東三省新政的財路到底從哪裏來,宋彪暫時還不想透的太多。
或者説,宋彪自己對此也不是很有把握。
宋彪想到了另一件事,就從辦公桌上的電報簿裏將兵部衙門的一份電報拿過來給蔭昌看,道:“你來的正好,軍機處昨從兵部衙門給我傳了一份電報,要我在東三省督練四鎮新軍,説的倒是一件好事,仔細一琢磨,似乎也未必吧。”蔭昌很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清政府計劃在全國督練新軍三十六鎮,直隸六鎮,東三省四鎮,軍機處有意將東北新軍的規模和編制控制在四鎮之內,避免東北新軍盲目擴大到難以應對的局面。
他還是先將這份電報看完,這才很認真的和宋彪嘆道:“以總督大人之才幹,在東三省督練四鎮新兵實屬易事,只是東三省四周環地。更要面對俄國這樣的強國,莫説是四鎮,就是十鎮新軍也未必能擋住啊。”思量片刻,蔭昌又和宋彪問道:“總督大人以為要練幾鎮才合適,大人儘管説,由我來稟奏朝廷,絕對不會讓大人為難的。”宋彪想了想。道:“暫時練不滿四鎮,過幾年再説吧。這幾年裏,蔭昌大人就請和我一起夾着尾巴做人。不要太去招惹俄國,至於本,偶爾打擊一下氣焰即可。”蔭昌點頭。道:“大人所言甚是,我此次前來正是要和大人一起卧薪嚐膽的。”頓了頓,他又道:“説起新軍之事,其實徐尚書還有一些話想説,只是未敢直説,他聽説大人手中步槍有較多的盈餘,正好兵部在外購置軍械屢屢受挫,想從大人這裏買下多餘的槍械。”宋彪哦了一聲,道:“你説的晚了,我本來有二十萬杆步槍。前幾個月就和本做了易,將其中一半都賣回給本,我自己都只留了六萬杆莫辛納甘步槍,還有四萬杆村田22年式8毫米口徑步槍做預備槍械,另外有兩萬杆村田22年式步槍用於三省巡防營和警務局。確實沒有多的槍支了。”他究竟有多少步槍,誰也説不清楚。
蔭昌將信將疑,但也不好再説什麼,就道:“這倒是頗為難辦啊,朝廷如今四處買槍,各國都不願賣。自造的步槍又不能讓人滿意,真是讓人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宋彪則道:“我賣給本十一萬杆軍三十年式金鈎步槍,不賣也不行,那玩意口徑是6。5毫米,全世界唯獨本一家,另外就是瑞典有6。5毫米的瑟步槍,那玩意的兩種子彈不一樣,也不通用。所以,我就只能賣掉,換了村田22年式的彈藥。咱們辦新政,東北軍工廠一定要搞起來,自己不能造槍,如何能夠自保呢?這件事呢,我倒是已經和法國人談過了,他們此前有一個軍工廠給俄國代工莫辛納甘步槍,現在俄國能夠自造了,也不買他們的法造莫辛納甘步槍了,這批設備就想轉讓,只是價格還沒有談好。”蔭昌當即是頗為熱切的説道:“若是能夠置辦下來,那肯定是再好不過。”看到蔭昌如此熱切,宋彪心中唏噓,同為中人的一員,生在這個時代,他們心裏都是有同樣的觸吧?即便對方是滿人,他是漢人,其實在這一點之上的想法都是一樣的,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兵工廠。
宋彪和蔭昌這天談了很長時間,越談越是投機,在此之前,宋彪確實是一直低估了這位滿人留德將領,現在越發覺得不錯,兩人索就在宋彪的辦公室裏談了一整天。
他們談了很多話題,練軍、鐵路、開墾荒地等事的態度都差不多,關於東三省的新政,兩人談的也是很深入,特別是要優先學德國,適當開放移民,允許外國技術工人、教員、工程師進入東三省就業等等想法都差不多。
兩人倒是一拍即合,此前還真沒有遇到能談的如此投機的人,至於新軍建設,宋彪有意的不去談的太多,大致談了一些,蔭昌對他也是全盤支持,甚至是使用洋式軍裝、教典、禮儀。
談到天亮,因為坐了幾天火車的蔭昌本來就很疲勞,晚上很早就回招待所休息去了。
送蔭昌離開後,宋彪就一個人在辦公室裏煙,心裏琢磨着蔭昌這個人。
他覺得蔭昌這個人不錯,難怪這個人後來都辭去北洋政府的軍職跑去復辟,給溥儀當侍衞統領了,結果還能在北洋軍擔任參謀總長。
關鍵就是人真的不錯。
大家也都能理解他。
至於蔭昌率領北洋軍去打武昌的各種不得力,與其説蔭昌無能,倒不如説是北洋軍下面搗亂,當然,蔭昌缺乏實際指揮大軍的經驗、能力和威信也是事實。
宋彪一上手指揮新滿洲步兵軍四萬多人的時候也亂過,但他好歹還有一個多月的集訓期和過渡,又有布魯西洛夫、馬爾託斯等人協助,下面的各級少校對他也是很友善和尊重的。
熬過了遼陽會戰,各級將領都是老部下,對他無比尊重,他指揮起來就更為得心應手,何況有兩個參謀處協同處置各種事情。假如當時不是布魯西洛夫上校來配合宋彪,而是派了其他人,並且不肯和宋彪合作,宋彪怎麼也不可能打贏遼陽會戰。
所以説,人的運氣有時候是很重要的。所以説,人的運氣有時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