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回玄家出功德金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至於另外四層功德,則是全部朝着飛揚落下,飛揚沒有直接這這些功德收,而是大袖一揮,將這些功德都給收了起來。
然而,這顆還沒完呢?飛揚這個時候覺他的學説已經具雛形了,也是時候立下玄家,搶先佔據一部分氣運了。
飛揚在獲得了天道功德後,當即就將燧人經、《飛子堪輿篇》還有上品先天靈寶定海神珠同時祭出,對着天道禱告了起來,“悠悠上蒼,容我一稟,我今立下玄家教化蒼生,以《燧易》和《飛子堪輿篇》為教化之方,以此兩件功德靈寶和上品先天靈寶定海神珠鎮壓我玄家氣運,玄家又玄,眾妙之門,玄家,立”就在這一瞬間,風雲湧動,天雷亂舞,一道碩大的功德金輪從天而降,落在了飛揚的腦後,大放無量光明,照耀三界十方,將其襯托得彷彿神聖一般,三件鎮壓氣運的寶物懸浮在功德金輪之上,中間拱衞着一個字,熠熠生輝,乃是道祖所傳道文當中的“玄”字。
初生的“玄”字很是不穩,彷彿隨即都會被風所吹散一般,然而,那三大寶物的存在,卻是鎮壓着這個字,使其不會消散,而這時,功德金輪上面出一道金光,擊中在這“玄”字,立馬使得此字徹底地穩固了下來。
而當這“玄”字穩固了之後,也就意味着玄家正式建立了,這次飛揚建立玄家,乃是首開先河,並且成為了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起始,天道有之下,賜下一道功德金輪。
這功德金輪乃是由大量功德所凝聚而成,因此只要將其給打碎。便能夠獲得大量的功德,只不過沒有人會那麼做,否則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為這功德金輪雖然是由大量功德凝聚而成的,可是並不是説只要擁有大量功德,就能夠凝聚出這等金輪。這世間只有天道有這個能力,利用功德凝聚出一個金輪,能夠擁有這等金輪的人,都是受到天道垂青的人。
這種功德好處多多,首先由於全部都是由功德之力凝聚而成的,因此鎮壓氣運的能力,還在同一級別功德靈寶之上,除此之外,催動這功德金輪。可以一定程度上萬法不沾,諸退避,最後擁有這等金輪的人,都是天道所鐘的人,別人不敢輕易將其打殺。
而就在這時,整個洪荒一片譁然,幾乎所有修為足夠的人,都將目光給投了過來。畢竟這接連兩次大功德落下,想不驚動眾人都難。
當他們見到那身具滔天功德的飛揚後。羨慕的有,嫉妒的有,敬佩的有,驚慌的有,就在這一瞬間,飛揚彷彿是成了整個洪荒的中心一般。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而就在這時太清仙境大赤之天中,老子此時正與元始天尊一齊議事,在飛揚立下玄家,獲得大量功德的時候,老子當即目光投向飛揚所在的方向。微微嘆了口氣,當即説道,“本想等幾年在分身下界,現在看來卻是不行了”當即,老子腦後出一道光芒,朝着幽冥地府當中的六道輪迴而去。
而元始天尊在見到這一幕後,當即面驚訝之,趕緊對着老子問道,“師兄分神下界是不是太早了些,多寶師侄現如今還沒完全領悟出大乘奧義,如何能去分走西方氣運”
“必修得下界了,不然的話豈不是得讓那位飛揚道友將所有的功德氣運搶光,我道門在封神量劫當中氣運大損,而這次百家爭鳴,是恢復我道門氣運的最好時機,不容有失,我等若是不能儘快恢復道門氣運,如何抵擋接下來佛門的大興”
“也罷,既然如此,我也讓我的幾個弟子下界廣收門徒,立下道統,雖然比不上師兄建立道家,氣運昌隆,但多少也能幫助到道門”
…
此時西方須彌山上,萬佛之祖阿彌陀佛正端坐在九品金蓮之上,下方坐着現如今佛門數千佛子,其中有三千多人乃是截教弟子,既有萬仙陣收取的三千紅塵客,也有一氣仙馬元,乃至是背叛截教的長耳定光仙。
而除了截教弟子外,也有闡教弟子,現如今上古七世佛之首的燃燈古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還有那手持降魔杵的韋護羅漢。
而除了闡截兩教的弟子外,其他的要麼是原本西方教中之人,有的是後來被準提接引擄來的,還有是看佛門大興在即,主動投奔過來的,加起來也有數千人。
此時,阿彌陀佛正在為為萬佛講經説法,只見他通體大量無量金光,照耀諸天,頭頂現出一片金雲,在金雲上面三顆舍利子不斷地沉浮着,捏蓮花印,做獅子吼,不斷口吐真言,“如是我聞,若有所不空,應當有所空,不空尚不得,何況得於空?凡人見不空,亦復見於空,不見見無見,是實名涅盤。不二安隱門,能破諸見;諸佛所行處,是名無我法…”然而,就在飛揚立下玄家的剎那,阿彌陀佛立馬便停止了講道,並且睜開了雙眼,目光看向飛揚所在的方向。
萬佛正聽道聽得津津有味,卻未曾想這個時候阿彌陀佛突然停止了講道,那些實力低下的不明就以,而實力高深的,立馬就掐指一算,算出了飛揚立下玄家的事。
而就在這時,燃燈上古否突然上前啓奏阿彌陀佛,説道,“阿彌陀佛,貧僧燃燈,見過我佛,那二十四顆定海神珠事關貧僧道途,請我佛准許我前去東土,取回定海神珠”
“不可”阿彌陀佛趕緊説道,“這位飛揚道友只可好,不可得罪,此外,這定海神珠並不是只有二十四顆,而是總共有三十六顆,只不過經過太古一戰,其中十二顆已經不知所蹤了,貧僧會全力幫助你找到這十二顆,燃燈古佛切記不可前去為難這位道友,否則的話,他投靠東方聖人,對於我等西方來説,必將是一場大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