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對天的知和悟,最早是從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一詩中找到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詩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風似剪刀。”細葉即是柳葉。從此,我對柳就有了一份特殊的情,也多了一份特別的關注。每每在乍暖還寒的初時節,那光禿禿灰濛濛的枝丫間,最先有一絲鵝黃一樹綠,在寒料峭中帶給人們一份驚喜一份愉悦一份動和一絲暖意,報告天的信息,那就是柳。每當看到這種情景,我都會情不自地口而出:“風十里柳先知!”是啊,柳,為天的幕布添上第一抹底,為天的幕牆潑上第一墨重彩。
柳又是思念與惜別的象徵。一曲《煙花三月》,唱醉了無數人的心,那風中的柳,杯中的酒,把離愁別緒描繪到了極致,為遙遙相思與悽悽握別,勾勒上大寫意的一筆。農村也有一種風俗,就是人死後埋葬時,總要由其孫子背一柳檁,掛上滿枝的紙元寶,在墳頭,讓這生命力極強的柳,發芽生長,深深植於親人的身旁,寄託無盡的哀思。
柳樹的生命力旺盛還有一個表現,就是第一茬柳芽被捋過後,馬上就會發出就的綠芽。所以,在我們的家鄉,人們有吃柳芽菜的習慣。他們把柳芽捋下來,用水洗淨,用開水焯後,再用清水浸泡一天一夜,然後撈出控幹水分,用蒜泥、鹽、香油、味等調料扮成涼菜,既可口又去火,成為農家的一道特菜。我小時候也捋過柳芽,那是懷着對柳樹的虔誠與敬意去採摘柳芽的,大人們小心翼翼地將柳樹折彎,婦女和孩子輕輕地將柳芽捋下,一棵樹只捋一小部分,樹頂的枝杈本不允許動,對柳樹的生長構不成威脅。然後將柳樹慢慢放回,讓它恢復原狀。
今天,驅車回家看望生病的父親,路兩旁阿娜多姿,曾給我帶來過無數遐思與幻想的垂柳,卻讓我大吃一驚。樹股被折斷,倒掛在樹身上,着白森森的樹叉子,柳枝遍地都是,縱橫錯,狼藉一片。更有甚者,有的柳樹已慘遭滅頂之災。面對這破壞的掠奪,我的心一陣陣發緊,隱隱地有一種撕裂的疼在蔓延,眼眶也隨之濕潤。我喃喃自語:“枝殘臂斷,柳有何罪呀?”車內一陣沉默。稍後,外甥女告訴我:“現在不光是農民自己家裏吃柳芽菜,城裏的大飯店也來購買,甚至還出現了罐頭加工廠,為了掙錢,人們就不講良心地野蠻採摘,誰也怕誰採的少呢。”是呀,柳樹有何罪?僅僅是因為它最早給人們奉獻了綠的葉芽!而柳芽又有何辜?僅僅是因為它能成為人們的盤中餐!我彷彿又看到被捕獲的珍禽在掙扎,彷彿又聽到被獵殺的野獸在哀鳴。
風中,柳樹在哭泣;地上,柳枝在呻。
我在默默地祈禱:人們啊,輕些,再輕些,別再傷這些無辜的靈;慢些,再慢些,別再痛這天的使者!人們啊,清醒吧,別讓鈔票遮住了雙眼;覺悟吧,別讓利益鏽蝕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