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5章砍開營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匡胤頓首而謝。又薦判官趙普,才具優長,堪當大任。世宗點首退朝,遂即降旨,封弘殷為檢校司待,兼天水縣男。匡胤為定國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趙普為節度推官。三人接了旨意,一齊上表謝恩。

從此,匡胤父子,分典兵,十分顯赫,朝中諸臣莫不羨慕。世宗又異常親信匡胤,凡有所奏,無不允行,便是先朝舊臣,也沒有他的威勢。

所以人心歸附,臣下推戴,到得世宗崩駕,便有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事情出來,這也是天意興趙,因此,世宗推心置腹絕不疑他,正是:天意斷然興火德,故教父子掌兵權。

世宗回汴之後,一心要討平江南,深恐水軍不及南唐,難以飛渡長江。便在汴梁城西的汴水裏面,造了戰艦數百艘,任命南唐降將督練水軍。

一面又命匡胤演兵卒,汰弱留強,搜乘補卒,剋期大舉,水陸並進。適值唐主遣員外郎朱元,出兵江北,攻取舒和蘄各州,兵鋒直指揚滁二州。守城的周將,望風逃走,轉入壽,告急的文報,如雪片般飛來。世宗聞報,甚是震怒!

急命王環為水軍統領,親自督率戰船,從閔河沿潁入淮。其時朱元因李重進圍攻壽州,已逾半載,幸賴節度使劉仁贍,多防備禦,未能攻下。

朱元便率領邊鎬、許文緝,進援壽州,各軍據住了紫金山,共立十餘座營寨,與城中烽火相望,兵勢甚盛。又南筑甬道,長約數十里,運輸糧秣入城。重進便把步兵分做兩隊,一隊專事攻城。

一隊乘夜襲擊糧道,殺敗唐將,劫奪糧草數十年。朱元自經此敗,方不敢進,只守住了紫金山,與壽州遙為聲援。

現在聞報周主親統水軍,由潁入淮,旌旗蔽空,舳艫橫江,來勢十分勇猛。朱元同邊鎬等聽了這個探報,非常驚惶!

連忙飛章向金陵乞援。唐主閲表之後,再遺齊王李景達,與監軍使陳覺,統兵五萬,來援朱元。不到數,世宗舟師渡淮,抵壽城。朱元登高窺探。

但見戰艦如林,順而駛,勢如奔馬,縱橫捭闔,出沒波濤,若履平地,不覺大驚道:“向謂北人只能駛馬,不能駛船,今看周之水軍,竟能乘船飛行,反比我們南人來得捷,這真出人意外了。”未了,又見一艨艟大艦,蔽江而來,正中坐着一位金冠龍袍的大元帥,料知是周主。旁邊還立着一位蛾眉鳳目,面如重棗,長鬚飄拂,頭戴金盔,身穿綠袍的大將,那相貌的出眾,身材的魁偉,覺得比周主還要生得威武,心內不住羨慕起來。

便指着那綠袍大將,向左右問道:“這是何人?你們可知道麼?”有經過戰陣的將士答道:“這人便叫趙匡胤。”朱元嘆息道:“我聞得他智勇足備,屢敗我朝大將,今目睹他的丰采,方知名不虛傳!”正在説着,周主的戰船,已直搏紫金山。

只聽得三聲號炮,戰鼓齊鳴,旌旗影裏,周主已親擐甲冑,指揮軍士登岸,進攻壽州。趙匡胤也就率領偏師,攻打紫金山的營寨。

唐營中邊鎬、許文緝,開營出敵,兩陣方接,鼓聲大震,戰了一會,匡胤忽地勒兵退走,邊、許二將只知道周軍已敗,揮兵大進。

哪知追到壽州城南,匡胤突然翻轉身來,直衝唐兵,那些軍士都用長槍大戟,刺入唐陣。唐兵正在追奔逐北之際,一時收煞不住,被周兵一陣亂搠,紛紛落馬,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邊、許二將方知中了敵人誘敵之計。要想整飭隊伍,奮勇戰。

忽然左首衝出周將李懷忠,右首衝出周將張瓊,各率部下兵,奮力砍殺,搗入陣內,猶如虎入羊羣一般。

邊、許二將,三面受敵慌得手足無措,要帶了敗殘兵馬,仍向原路奔逃。無如人馬已被周兵截成數段,首尾不能相應,彼此不能相顧了。邊、許二將,只領得數十騎,奔回紫金山而去。

匡胤見唐將已遁,便立馬高呼道:“降者免死。”唐兵正在走投無路,聽了這話,一齊棄甲拋戈,跪於道旁,口稱願降。匡胤收了降兵,直紫金山下寨。邊鎬、許文緝已是全軍覆落,只望朱元出兵救援。不想朱元寨中,已樹了降旗,納款周師。

邊、許二將無可奈何,只得卸去甲冑,裝着小兵的模樣,越過紫金山逃命去了。唐主所遣的齊王景達和監軍陳覺。

正率舟師入淮,援應紫金山的唐兵。恰巧遇着周水軍統王環,頭痛擊。兩邊正在酣戰,周主世宗已得了探報,親自率領人馬,來至岸上督戰。水軍見世宗御駕親臨,更加奮勇殺敵。又有趙匡胤降了朱元,走了邊鎬、許文緝,將紫金山平定,也來助戰。

李景達、陳覺尚未知紫金山敗耗,兀自勉強支持。及見周兵愈來愈多,恰不見朱元等的動靜,心下好生疑惑,便命目兵升桅遙望,探視紫金山的情形。

哪知不看猶可,一看過去,只見紫金山已完全樹了周軍的旗幟,自己的旗幟也不知哪裏去了。目兵知道不妙,連忙下桅報知景達。景達便問陳覺道:“紫金山遍懸周軍旗幟,莫非已失守了麼?”陳覺答道:“若不失守,如何懸起周軍旗號來呢?看來我們力戰無益,不如退兵為上。”景達還有些遲疑不決,陳覺又道:“若不早些退兵,恐怕也和紫金山一樣,要全軍覆沒了。”景達聽罷,心內十分恐懼,便傳令退兵。唐軍本來是勉強和周軍支持的,忽然接到退兵的將令,更加沒有鬥志了。戰艦剛才一動,已被周艦突入,橫衝直撞,殺死無數唐兵,奪去艦械,不可勝計。

唐兵或投降,或溺死,喪失二萬餘人。景達、陳覺哪敢遲延,一同逃奔金陵而去。壽州城內,沒有救應,劉仁贍堅守了半年有餘,已是矢窮力盡,如今又得了紫金山覆沒和景達、陳覺的敗耗,直急得疾病乘,卧牀不起。世宗兵臨城下,又入詔書,諭令速降。

免得攻破了城,塗炭生靈。監軍使周廷構,見了世宗勸降的詔書,便與左騎都指揮使張全約,商議投降,張全約也很贊成。

此時仁贍已病得不省人事,周、張兩人便代他草了降表,並舁着仁贍,出城接世宗。世宗知道仁贍病重,命其回城休養,並傳諭仁贍家屬,安心治病,又封他為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仁贍於當即便病歿。世宗乃賜爵彭城郡王,厚恤其家,且改清淮軍為忠正軍。壽城既下,世宗進軍攻取濠、泗。

泗州守將範再遇開城乞降。匡胤時為前部先鋒,入城之後,止擄掠,秋毫無犯,百姓大悦,爭獻芻秣,犒勞軍隊。

世宗聞得泗州已下,便親取濠州,團練使郭廷謂自知不能抵敵,命參軍李延鄒草表降,延鄒不允,為廷謂所殺,遂即親草降表,出周師。世宗受降之後。

即命廷謂徇天長,另派指揮使武守琦趨揚州。於時南唐守將望風披靡,天長、揚州,陸續平定。泰州、海州亦相率歸附。

獨有楚州防禦使張彥卿,與都都監鄭昭業,不肯降順,登陴守禦,十分堅固。世宗攻了數,未能得手,心下好生不悦。急調匡胤助戰。匡胤聞命,遂調集水師,沂淮北上。

將到清口,已近黃昏,諸將皆請覓港停泊。匡胤道:“清口有唐軍營寨,彼不料我兵到此,勢必無備,我正好乘夜襲取唐營,如何停泊中途呢?”説畢。

即命揚帆疾進,直抵清口。是夜,天陰沉,淡月無肖,唐營果然不作準備,被匡胤率領兵將,吶喊一聲,砍開營門,殺入寨內。唐兵都從睡夢裏驚醒,如何抵敵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