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遣良嗣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世忠如何敢與爭執,便把方臘獻上。辛興宗還在馬上打話道:“你要小心了,回到宮內,不可説起。照軍律無令擅動,雖立大功,也要斬首的。”説罷,帶了方臘,自到童貫帳前報功。
童貫大喜!立刻調了大隊,分三路殺進山去。方臘既擒,所有餘黨紛紛亂竄,官軍追殺了七萬多人,直入內,將方臘家口並偽宰相方肥等五十三人一齊拿下,連同方臘,解進京去正法。方臘起事共計不過七個月,便遭敗滅。
佔據六州,五十二縣,人民被害的,二百餘萬,姦婦女不計其數。方臘敗後,被掠的婦女,都從中逃出,身無寸縷,不能回見父母家人,羞愧自盡的樹林中到處皆是。
這個騷擾,總算厲害的了。方臘平定,童貫又加了太師,晉封楚國公。還有山東的大盜宋江,結連了亡命無賴三十六人,橫行京東河北一帶。
後來幸為海州知州張叔夜,設計招降。徽宗見寇盜已平,又漸漸的放縱起來,此時蔡京,因為兒子蔡攸所傾軋,以太師魯國公致仕。要算王黼最有權勢。
他便合上意道:“近來各處遇着亂事,羣臣不知自己認咎,反損抑朝廷,任意譏滂。江浙應奉局及花石綱都為罷免,成何體統?
陛下儘可重行設立,只要歸臣管領,還有誰人敢來説話麼?”徽宗准奏,即派王黼總管應奉局,前所沒有設立的地方,也添設起來。
又令梁師成為總領,專管大內收納稽核之事。從此兩人狼狽為,濫支公款,連挽運漕朱的兵役也調了去,户部那裏敢去過問?四方進獻貢品,兩人皆運入家中,進陳御用的。
不過十分之一,原來這梁師成,也是個內侍,為人機巧聰明,稍通文墨。初時不過管領睿思殿文字外庫,宣傳旨意。
現在竟得寵幸,升為河東節度使,加太尉,他知徽宗歡喜禮文符瑞諸事,便極力奉,所以更加親信。徽宗竟令其人宮殿中,遇有詔旨敕令,悉命其繕寫。師成專善模仿御書,羣臣皆不能辨,因此師成之意即是詔旨。
又歡喜冒充文人,高自標榜,以翰墨為己任。對人談論總説本姓是蘇,乃是蘇東坡的兒子,因為母親王氏,本是東坡之妾,有了身孕,方才被出,另嫁梁氏,所以自己也跟着姓梁,就是在徽宗面前,也常常如此陳説。
當時見東坡被誣為黨人,並其文集不許免費,師成甚為不平,當面奏徽宗道:“先臣何罪?文章更得何罪?請予開。”徽宗含笑應許。東坡的文章,得以傳至今,總算是師成之功了,而且最喜結文人,凡屬雋秀名士,必詔致門下。
若是真有長才,還肯暗中引薦,竟有升至侍從執政的,因此聲勢浩大,王黼直視同父輩當面稱為恩府。蔡京父子,也極為趨奉。當時稱師成為隱相,可與蔡京公相、童貫媪相鼎足並峙了。
先是童貫見國內無事,又聞金人攻遼,屢次得勝,貪戀軍功,便請發兵助金。徽宗從之,乃令右文殿修撰趙良嗣,借市馬為名,再出使金,申請前約。恰值金主攻遼,取其上京,入城犒師,置酒歡宴。趙良嗣等捧觴上壽,皆稱萬歲。金主留兵居守,自偕趙良嗣等還國。
良嗣因對金主道:“燕本漢地,理應仍歸中國,現願與貴國協力攻遼。貴國可取中京大定府,敝國願取燕京析津府。南北夾攻,必可得志。”金主道:“這事總可如約,但汝主曾給遼歲幣,它還當與我。”良嗣允諾,金主遂付良嗣國書,約金兵自平地松林趨古北口,宋兵自白溝夾攻,否則不能如約,並遣董譯貝勒同良嗣入汴,申述意見。
徽宗又令馬政報聘,且致國書道:大宋皇帝,致書於大金皇帝。遠承信介,特示函書,致討契丹,當如來約,已差童貫勒兵相應,彼此不得過關。歲幣之數,同於遼。仍約母聽契丹講和,特此復告。
馬政持書至金,金主答稱如約,有詔令童貫整軍待發,恰值方臘作亂,東南搖動,因此暫停北征。至是金主又發兵,攻克遼之中京、西京。遼主延禧倉皇遁入夾山。金主且遣使至宋,請速出師,攻取燕京。
徽宗因方臘初平,頗有厭兵之心,蔡京已奉詔致仕。獨王黼進言道:“兼弱攻昧,武之善經。現在遼已將亡,我若不取,燕雲必為女真所有。中原故地,永無歸還之了。”徽宗聽了這話,乃決意出師。
命童貫為兩河宣撫使,蔡攸為副,勒兵十五萬,出巡北邊遙應金人。蔡攸本是紈袴子弟,哪裏習過戎事,反自謂燕雲唾手可得,入朝陛辭。見徽宗左右,有二美嬪侍立。
蔡攸望將過去,不覺慾火上升,饞涎滴,便指定二美嬪向徽宗道:“臣得奏捷歸來,請將二美人賜臣。”徽宗對他微笑。
蔡攸又道:“想陛下已經許臣,臣去了。”説罷,回身自去。中書舍人宇文虛中,上書諫阻。王黼恨他多言,改除集英殿修撰。
朝散郎宋昭,乞誅王黼、童貫、趙良嗣等,仍遵遼約,無啓兵端。有詔革職除名,竄置海南。王黼就三省,置經撫房,專治邊事,不關樞密。
且括天下丁夫,計口出算,得錢二千六百萬緡,充作兵費。童貫到了高陽關,用知雄州和詵計議,遍張黃榜,曉諭燕民,旗上懸揭“弔民伐罪”四大字,且懸賞購求敵士,謂能歸獻燕京者,除授節度使,一面下令都統制种師道,護諸將進兵。
种師道入諫道:“今出兵,猶之盜入鄰家,不能相救,又與盜分贓。太師尚以為可行麼?”童貫大聲斥責道:“天子有命,誰敢有違?你敢妄言惑眾,如或違令,當申軍法。”种師道嘆聲而出。
童貫仍派師道領東路,辛興宗領西路,直趨範村。遼遣耶律達什出戰,師道前軍大敗,與辛興宗退守雄州。未知戰事怎樣收束?且看下回分解。***話説童貫令种師道、辛興宗兩路進兵,為遼將耶律達什所敗,退守雄州。消息傳達到宋廷,徽宗又懼怕起來,下詔令童貫、蔡攸班師。
遼人遣使前來責問。童貫無話可答,反上言种師道暗中通敵,王黼又左袒童貫,遂授師道左衞將軍,勒令致仕。這裏宋軍敗退,那邊金兵卻屢次勝遼。遼主恥律淳病死,羣臣奉蕭後為皇太后,主軍國事,遙立秦王定為帝,改元德興。
消息傳至宋廷,王黼又入白徽宗,申請北伐,覆命童貫、蔡攸整軍再出。遼常勝軍統帥郭藥師,留守涿州,遂舉涿、易二州,詣童貫處乞降。有詔授藥師為恩州節度使,令歸劉延慶節制。
宋軍行抵良鄉,遼蕭幹率兵來戰,宋軍大敗。次郭藥師與大將高世宣、楊可世乘夜渡蘆溝,襲攝遼軍。
又因後援不繼,為遼兵所敗。蕭幹又設計縱火搖惑宋軍。劉延慶遙見火起,疑是遼兵大至,燒營急遁,士卒自相踐踏,死亡過半。
蕭幹縱兵追至涿水,劉延慶只得退守雄州,檢點軍實,喪失殆盡。童貫兩次大敗,恐徽宗加責,乃密令王環如金,請夾攻燕京。金主也遣蒲家奴至宋,以出兵失期相責。徽宗又遣趙良嗣往金。
金主旻即阿骨打道:“我今發兵攻燕,我取應歸我有,不過從前有約,我不能忘,滅燕以後,當分給燕京及薊、景、檀、順、涿、易六州之地。”良嗣與他爭論,金主起身入內,良嗣只得悵然而出。
既而金出兵三路,進攻燕京。遼不能敵,燕京失守。蕭干與蕭太后乘夜出奔天德。遼五京皆為金有。徽宗又遣趙良嗣往金,請於六州外加給平、灤、營三州。金主不允,遣良嗣歸,且獻遼俘。徽宗與王黼還痴心妄想,令良嗣再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