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五三三火樹銀花照跳梁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也該設節慶慶賀一下了,這焰火晚會,來得正是時候。”新襄百姓每都象是被無形的鞭子打一樣,急不可待地向前,向前,再向前。

每每看到這些,徐孚遠就覺得不可思議,為何會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忙不完的事情。因此,在得到新襄將於九月初九重陽之時辦焰火晚會,他甚為興奮。

新襄火藥的研製、化學的發展,使得焰火也變得絢麗起來。這種奢侈品也成了新襄向外出口的一大物產,凡是節喜慶,總要放些焰火。

“徐賢弟説的是,整天如此,倒顯得有些蠅營狗苟,哈哈…”

“介生兄説話還是如此尖刻啊。”徐孚若有些不解,他們跟隨方以智一起來到新襄,前前後後算起來,也有一年多的時間了。這一年來,在俞國振的默許和方以智的資助下,他們這些復社的才子們縱情山水,寫下了不少詩章。同時也周遊新襄諸地“體察民情”瞭解“民生疾苦”徐孚若與何剛倒是轉了不少地方,連新杭新闢的農莊都去看了,但是方才説尖刻話的周鍾周介生,卻哪兒也沒有去,一直留在新襄。眾人也不説他,因為周鍾在復社中資格極老,不僅僅是他年長,而且也因為他成名得甚早,甚至比張溥文名還要早,在張溥暴亡之後,原本在復社中是中間派的他,漸漸與方以智親近起來,方以智南下。他便相隨而來。

他不願意外出,留在條件比較好的新襄,去橫波社聽聽曲兒,或者去學堂裏授幾堂國文課,子倒是過得逍遙自在。不過周鍾也不是沒有怨言,比如説,對俞國振任用虎衞出身的人為總督。他的評論就是任人唯親,任用胡靜水這樣商人為總督,評價則是“斯文掃地”言語之中。頗有些遺憾,自己未能在新襄居於高位。

“俞濟民雖是雄才,但是聖賢書還是讀得少了。可惜,可惜。”周鍾又道:“植夫先生和密之也怪,以他們的才學,還有身份,原本該在新襄受重用,結果他二位卻是逍遙於林泉之下,整裏悠哉遊哉,徐賢弟,你當去勸勸他們才是。”

“哈哈,俞濟民治境之術。暗合聖人之道,講信修睦,選賢與能,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徐孚若這話是出自內心。雖然對於新襄的學堂中不專門教授四書五經朱子批註,他心中多少也有些覺得不妥,不過想到那些學生出來之後,或者是進入研究所,或者是加入虎衞,要不就是醫生、工匠。沒有一個是要到大明去參加科舉‮試考‬的,想想教授四書五經八股之類的確實沒有什麼用處。

“賢弟説的是,我也只是説説罷了。”周鍾聽得眉頭挑了挑,然後打斷了徐孚若接下來的話語,岔開話題道:“要看煙火,可得去碼頭廣場,賢弟是現在去,還是等過會兒?”

“自然是趕早不趕遲,今天工廠作坊都放了假,就是學堂也難得放假,到時候碼頭廣場定是人山人海,去的人多了,怕是軌車運不過來,我們還是提前去吧。”

“也是,無怪乎要放在碼頭廣場,幾萬人去看,不是碼頭廣場別處也容不下啊。”他幾人在酒樓上邊飲邊談,正説得興起,突然間聽到樓上登登腳步聲雜成一片,緊接着,十餘人從樓上下來,其中一人正是俞國振。…,見到俞國振就在酒樓上,周鍾心裏咯登一下,自己方才的話莫要被聽到了。

被俞國振陪着的是徐林徐仲淵,兩人笑着下樓,徐林還在説話,俞國振則在傾聽。不過俞國振目光轉了一下,看到周鍾與徐孚若時,便停下了腳步。

“二位也在此,可是準備去碼頭看煙火?”俞國振笑着招呼道:“與我一起去吧?”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徐孚若大喜,起身道:“正愁不知如何去,有南海伯相邀,這車費可就省了!”

“看來車費不便宜啊。”徐林在旁玩笑道。

雖然不認識,但是能與俞國振並肩齊行談笑風生,身份定然不凡,因此徐孚若客氣地見禮請教姓名,得知二人同姓還攀了一下同宗。俞國振笑而不語,事實上在新襄,攀宗族關係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同一宗族的人很少大量集中於一處,一般都是打散了分至各地。徐林也是讀書人出身,雖然現在轉而經商,並且在俞國振的支持下,生意都做到了海外,可仍不改書生本,身上並沒有多少銅臭味,與徐孚若談得甚為投機。俞國振不好冷落旁邊的周鍾,便與這位復社出名的才子也略聊了聊。

周鍾並不是與方以智一起來新襄的,而是在方以智來後不久尋來,他格就是這個時代讀書人最典型的,愛發牢騷,喜歡抱怨,眼高手低。不過他既然是方以智的朋友,而且又沒有什麼實際的錯誤,俞國振也就沒有與他一般見識。

一聊,果然周鍾説了沒有幾句,便開始問俞國振:“南海伯如今若大的事業,不知何時才開科考?”

“開科考?”

“正是,學生聽説安南鄭氏和阮氏都開科考,朝鮮李氏也開科考,南海伯治地廣闊更勝於之,要選舉賢才,不開科考如何能成!”俞國振還沒有回答,周鍾便又興致然地道:“植夫先生海內名儒,可為主考,張鍾陽先生曾佈政一省,可為副考。”

“新襄不開科考,便是開,也考實學,不考四書五經。”俞國振平靜地道:“新襄終究還是華夏之地,要開科考,自有朝廷主持。”

“朝廷開進士科,南海伯治下總得開縣試、鄉試!”

“呵呵,介生先生,如今南海治下尚無多少職缺,若是開了科考,那些考中的人來尋我要官,我哪裏有官與他們?”俞國振笑眯眯地道。

周鍾頓時臉一黑,明白自己的一點小心思被俞國振看穿了。他眼見新襄興旺發達,治下越來越繁華,哪怕沒有親身去會安、新杭,也聽説這兩地如今甚為了不得,哪裏不動心的!萬里求官只為財,他來新襄,也不就是想要尋找一個機會麼!

他雖然文名早著,可是在科舉方面卻不甚得志,千里迢迢來新襄,無非就是想看看這邊有沒有機會。特別是聽説萬時華經過俞國振的推薦,都成為一縣之令後,他自覺自己比萬時華毫不遜,也應能如此。

方以智知道他的心思,將他介紹給了俞國振,周鍾原以為有方以智的介紹,應該不成問題,卻不料俞國振只是讓他們多走走多看看,只言不提職務任命之事,讓他心中甚為沮喪。也有過幾次向俞國振上書言事的機會,但可惜的是,他用滿腹才華寫出來的洋洋灑灑宏篇大著,換來的總是俞國振“知道了”、“曉得”、“已閲”這樣的批註!

,方以智曾經勸他,俞國振要的是能沉下去做實事的人,只要他沉下去好生調研,以他的才智哪有不出頭的。但是周鍾固執地認為,他滿腹都是經世濟用之學,足以為帝王之師,下去為一鄉一村之長,乃是對他的羞辱。

於是在新襄呆了一年,卻仍然沒有機會。

見周鐘不説話了,徐孚若便將話題轉到了倭國身上:“聽聞南海伯此次焰火晚會,是為了歡慶倭國女王到新襄…倭國如今藩鎮割據得厲害,南海伯是否有意扶植其女王,討伐不臣?”

“你覺得呢?”

“萬萬不可,倭患不遠,不可令倭國強盛,否則必是我大明之患——若又出一建奴,南海伯便是李成梁了。”新襄的評論中,一致認為建虜能有今天,實在是李成梁養虎貽患的結果。徐孚若也贊同這種觀點,雖然在崇禎十二年被俞國振重創,連黃台吉都間接死了,可是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建虜並沒有消停,多爾袞與多鐸輪番擾邊,給大明還是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你説的對,但也不對,若是華夏強盛,何懼倭寇?”俞國振道:“一國之衰亡,從不是因為有外寇所至,而是因為有內憂。孟子説‘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即是此意。”徐孚若大急,正待再説,旁邊的周鍾冷笑道:“南海伯在説笑呢,南海伯行事,雜用兵家與法家之術,豈會真讓倭國強大起來。國之大事,非你我可言之。”俞國振又看了周鍾一眼,心中厭惡起來。

不過他沒有説什麼,身居高位,對於這種耍小聰明的人物,用不着太過在意。眾人到了車站,乘軌車直接到碼頭,而在碼頭上,早就彩旗招展人聲鼎沸了。

至少有五萬人,先後從新襄城中來到碼頭,因此新襄城裏反倒空闊起來。在學堂后街,原本來來往往的人羣現在都不見了,看上去極是寂寥。店鋪商家也紛紛關門打烊,沒有一個人注意到,五條人影順着街頭,慢慢向着學堂圍牆走來。

新襄人都知道,新襄研究所與學堂是在一起的,而有些人甚至還知道,在研究所中,有戒備森嚴的資料室。資料室裏儲藏着的,便是新襄眾多領先於整個大明乃到世界的技術工藝資料。

“此次不可大意,咱們都要做好準備。”五條人影中的一個低聲道:“別象上回他們在龍門船廠一樣出了差池!”

“是!”身後四人低聲應道。(。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