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1號作戰計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司令官,這個計劃真是天才軍事家的傑作!”新鄭、長葛的部隊西撤時,軍用卡車上載滿了高級軍官的私人物品和家眷。很多士兵竟然還奉令要背上一袋子香煙。
北平,敵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岡村寧次大將在巨大的軍用地圖前默默站立着。參謀長大城户三治中將走了進來:“司令官閣下。”
“情況怎麼樣?”
“37師團和騎兵第四旅團已經到達開封以東地區,第37工兵聯隊已經開始按照命令架設浮橋。獨立混成第7旅團在向開封地區開進中,其工兵隊已經先期到達,與37工兵聯隊共同擔負架橋任務。69師團主力和獨立第3混成旅主力已經到達山西南部黃河岸邊。110師團、52師團、63師團、獨立步兵第4旅團和第12野戰補充對已經到達新鄉以南黃河岸邊。110師團第40獨立工兵聯隊已着手準備修復黃河鐵橋和架設浮橋。”
“第3戰車師團現在的位置?”
“該師團乘火車自張家口出發,現在主力已經到達石家莊一帶。”
“命令鐵路方面優先運輸第3戰車師團的部隊。這個可是我們唯一的戰車師團,在即將開始的1號作戰中必將發揮重大的作用。岡部君真是個有遠見的人啊。”當時軍的裝甲部隊都是按一次大戰的使用方法配屬給步兵使用。如37師團、110師團這樣坦克比較多的師團下面設立了戰車聯隊,其他的則是以大隊、中隊規模分散使用。岡部直三郎擔任駐蒙軍總司令時,為了對抗北面的蘇蒙聯軍,堅持建立了獨立的裝甲兵第3師團,這是侵華軍唯一的一個裝甲師團,也就是相當於其他國家一個坦克軍的編制。該師團以相對先進武器、先進組織方式在1號作戰中給我國軍隊造成了很大破壞。
岡村寧次對岡部直三郎極為欣賞,到1944年八月推薦岡部接替他擔任的華北方面軍司令一職,1944年底岡村寧次擔任侵華軍總司令後,又讓岡部直三郎接替了他的第6方面軍司令的職務。
“是,我已命令新成立的7個獨立步兵旅團和其他不參加進攻的部隊集中於鐵路沿線,一定要確保鐵路的暢通。”
“很好,這一點十分重要。”
“可是這樣一來華北中共的軍隊就要大肆活動,擴大他們的佔領區了。”
“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説實話,我寧願選擇同重慶政府的軍隊作戰,同這些兵民不分的共產黨軍隊作戰實在太讓人頭痛了,華北地區連年被大本營評估為支那治安最差的佔領區,也真是讓人無可奈何呀。”
“還有,我們現在就開始造浮橋、船隻會不會過早暴我們的進攻意圖?”
“這個不必擔心,兵法講究虛虛實實,進攻的意圖是隱瞞不住的,至於進攻的方向和時間,讓他們猜去吧!在幾座浮橋造到一半的時候,出其不意以船隊偷渡,相信一定能達到奇襲的效果。”
“還有…”
“請講,大城君。”
“我們在夜間發起戰役似乎不利於空軍的火力支援。”
“大城君,這也是不得已的選擇,現在我們已經沒有戰爭初期的空中優勢了。敵人在洛陽、南陽甚至老河口、西安的空軍已經能和我們的空軍爭奪戰場的天空了。夜間偷渡的部隊主要是佔領登陸場,不事先進行火力準備更能達到奇襲的效果。登陸後可以得到東岸的遠程炮火的支援。天亮以後,在空軍掩護下傾全力架設浮橋和擴大登陸場。這是目前我們所能選擇的最好的進攻發起方式。而敵人搞不清我們的主攻方向,當我們的鄭州北面的攻擊開始後,預計支那軍隊將開始出現混亂。”
“此時13軍如果能派出部隊從正陽關向陽一線佯攻,再讓11軍派出部隊從信陽沿平漢鐵路北上,那樣支那軍就不能迅速集中兵力向我剛渡河的部隊反擊,勝算就更大了。”
“這是個好主意,我們方面軍計劃的三個進攻方向都不是佯攻,那麼讓友軍佯攻一下也好。特別是南邊的行動還可以牽制敵人第5戰區的部隊,那裏可是有些很難纏的部隊。一定要強調各部隊過河立足後應主要向南方和西南方向發展進攻,不要沿隴海鐵路向西進攻。”
“可是司令官閣下,為了打通平漢鐵路,需要沿線兩側的安全縱深地帶,而與平漢鐵路相連的西隴海鐵路更是達成此次作戰目標的必爭之地,況且,在西線69師團…”
“大城君,你不必説了,你來看,從鄭州西邊到陝縣二百多公里的黃河岸邊,是蔣鼎文集團的部隊,該集團集中於黃河與隴海鐵路之間,缺少防禦縱深。”岡村寧次指着地圖繼續説道:“大城君,請再看這裏,自平漢鐵路黃河鐵橋以南到確山的平漢鐵路沿線以及新黃河的西岸是敵湯恩伯集團的部隊,相信在鄭州西南的密縣、登封一帶山地以及湯恩伯司令部所在的葉縣附近也應該有湯集團的主力部隊。我們第一階段攻擊的主要是湯集團的部隊,湯集團在新黃河沿岸第一線的部隊在鄭州與開封之間是暫編15軍的新27師,這支部隊原來是皇協軍部隊,不久前叛變過去的。戰鬥力很弱。至於再往南面的河岸邊的支那守軍就更不值得一提了,全是些胡亂收編的雜牌部隊,武器裝備和訓練都極差。真搞不明白,湯恩伯為什麼把這麼重要的守衞河防的任務給這樣的部隊,難道不知道‘突破一點撼動全線’的道理,而且戰場上恐慌會像瘟疫一樣可怕地傳播。黃泛區這樣的大地障不派主力部隊固守,大約是想和我們打運動戰。這和蔣鼎文沿黃河憑險構築工事據守的思路顯然不一致。果然是寧願有一個愚蠢的司令,也不要有兩個明的司令啊。”大城户三治像個學生聽課一樣認真地聽着司令官的分析和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