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人情世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耶律兀忙説:“將軍稍安無躁,太后所為雖然叛情逆理,但終究是大遼的國母,又是孤王的祖母,千萬不可妄動…”想了一下,密密向趙思温囑咐一番。那趙思温依計而行,依舊帶領本部人馬為前隊,大隊北歸人馬緊隨其後,逶迤返回上京。
蕭太后見趙思温風平lang靜領着人馬回來,以為得計。便宣趙思温帶耶律兀立即上殿。誰知不見兀,只見趙思温大隊親兵蜂擁進皇宮,把住了各處門户。太后見了,情知有變,但身邊無兵無將,束手無策。護衞兵將全被趙思温的親兵控制了,任你是雷霆大怒,也沒一個人理睬。那些兵士不管三七二十一,簇擁着蕭太后,誰都沒讓她見上一面,就送上馬車,連哪些在後宮侍候太后的宮監侍女,一古腦兒都送到木葉山阿保機陵那兒去了。
説來這耶律兀也算得上是心存厚道,並沒有待他這位祖母。派人在阿保機陵墓前建了房舍,讓她住在哪裏,過了這下半輩子。
説來那裏也不算寂寞,石重貴和李太后也是住在那兒的,算起來李太后還是蕭太后的孫媳婦,石重貴是蕭太后的曾孫子,可算得是四代同堂了。
不過,他們的待遇卻不同。蕭太后的生活消費,全是由上京送來的。石重貴他們一羣人的消費卻是哪些男女宮監們男耕女績自力更生解決的。相同的是他們都平平安安地渡過了他們的後半輩子。
要説起這蕭太后,本是個女中英傑。當年協助阿保機創業,以心狠手辣著稱。為扶兒子登基,一出手就殺了五部落的頭人。這下子為什麼冷不防就栽在趙思温手上呢?這也是説來話長。
她畢竟是女之輩,也沒有很多知識和經驗,當她臨朝執政的時候,碰到一些敢於當庭抗命,反對自己的人,一直都採用這一套。有誰不聽她的命令,便大喝一聲:“既然你不服哀家,你就到先王那兒去吧!”這個人也立即被推出去砍了。
這一着蠻奏效的,儘管是孤兒寡婦坐朝庭,倒管治得帖帖服服的。可是,最後這一次她就碰上個大釘子了。給這個釘子她碰的人就是趙思温。
趙思温是後唐明宗時投降契丹的一員將領,很受阿保機寵信。耶律宏齊繼位後,他還是忠心耿耿的為遼庭效力。也很得到耶律宏齊重用。讓他統領大軍戌邊。一次,蕭太后一個名叫蕭柏忠的侄子恃勢橫行,搶了一批朝庭送到趙思温部隊的軍餉。當時趙思温正戌守雲州,由於軍餉不繼,幾乎鬧至兵變。趙思温大怒,把蕭柏忠抓來打了五十軍,還親自帶兵把他押送到朝庭,要求耶律宏齊把他斬首示眾。
蕭太后十分震怒,因為蕭柏忠是她親哥哥的兒子,堂堂王親國戚,趙思温竟敢先打後奏,還要求把他斬首示眾,簡直是無法無天。便喝問道:“趙思温!你好大的膽子。蕭柏忠是堂堂王親,是誰給你的權力,敢打他五十軍?”趙思温抗聲説道:“是天皇王阿保機給我的權力。天皇王説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蕭柏忠不過是個王親,連王子都不是,怎麼不應治罪?”蕭太后見他竟敢抗辯,大怒道:“既然先王那麼寵信你,哪你就到先王那兒去吧。”説完,又要命刀斧手推他出去砍頭。
誰料趙思温不但毫無懼,反按劍嚷道:“要説最受先王寵信的人,誰都比不上太后您。要是受先王寵信的就要跟先王去的話,第一個應該去的,就是太后您。你為什麼不去?只要你去了,我立即跟着去。”趙思温此語一出,跟隨趙思温的那一羣將士聽了,都一齊揮戈鼓譟起來。
蕭太后使用這一招,百發百中,萬試萬靈。不想今被趙思温頂了回來。要知到,她殺了一批人,也傷害了不少人,一些被殺者的子女親屬,都一直耿耿於懷。這話如今被趙思温説白了,把這張紙戮穿了,那些懷恨在心的人也都就鼓譟起來了。
蕭太后見了,又氣又驚,忙説道:“哀家是受先王囑咐,扶持少王登基,如今要扶持少主,所以不能跟隨先王同去…”趙思温也高聲答道:“小將也是受先王囑託要保少主登基,要保契丹人的江山永固,所以不能跟隨先王同去。”那蕭太后本是個剛烈女,多年來獨斷乾綱,專橫慣了的,如今耶律宏齊雖然臨朝掌政,但仍為蕭太后設座臨朝,協理朝政的,從不曾被臣下如此奚落過。也是女人心,既是狹隘,又欠機謀,一心要殺趙思温,一時惱火攻心,又想不出什麼好主意來,便颯地出侍衞的佩刀“卡嚓”的一刀,把自己的左臂砍了下來。強忍疼痛,説道:“哀家如今把這條胳膊送去陪伴先王…趙思温…你…你也該去…去吧…”她以為這樣一來,趙思温必定無話可説,非死不可了。
這趙思温是一員出生入死的戰將,不但膽氣過人,且是機靈過人,見太后如此迫,分明是要把自己往死路上的,他也下盔甲,放置地上,從容説道:“既然太后可以以一臂伴先王,小將也願下戰袍,到木葉山終生為先王打掃陵墓。”太后這一斷臂,震驚了滿朝文武。尤其是耶律宏齊。更是嚇得驚慌失措。母后:是自己的生身母,是保自己登位的母后。趙思温:忠心耿耿,是替自己保江山的。一下子怎麼搞到勢同水火,你死我活呢?於是,一面急忙命人替太后包?傷口,抬回後宮治療。一面又命人替趙思温重披盔甲,令他速回駐地。
自此之後,耶律宏齊一面是對趙思温多加安撫,對太后也更加恭謹,而蕭太后也被人稱為“斷臂太后”從此,她也收斂了點兒“霸氣”不再任意殺人了。
但趙思温對此事卻耿耿於懷,惟恐她尋機報復。這次奉太后之命來木狼關截拿兀,見兀不但盤據大位,已握兵權,且對自己也以禮相待,便趁勢歸順了兀,結果反倒把這位心狠手辣的太后送去守陵“陪伴先王”自己也放下了心頭這塊大石了。
耶律兀回上京後,遼國留在中原的兵力就大大削減了。後來,劉知遠南下汴京。蕭翰無力抗衡,領兵回遼,無力與兀抗爭,只得歸順。但他在北歸途中,卻替兀辦了一件大事,路經恆州時,設計扣下趙延壽,押回上京,與兀。兀把他囚家中,鬱悶而終。可嘆這趙延壽父子為貪皇位,雙雙賣國,最後都不得善終。只有那那麻?見兀稱王,他也拉攏了幾個部落,自立為王,和兀爭位。在此後的幾十年間,遼國內訌,無力南侵,也給中原減了一些壓力。不過,這都是後來的事,後文自有代,在這裏先帶一筆也就是了。
再説趙爍他們搶了一百馱金銀財寶回來,太守竇融天天設宴慶功,城中大小將佐,文武官員,天天互相宴請,都在茶樓酒館連忘返。
那趙爍來大名之後,上了大名府裏的幾位將領,近又會上了兩個拜把兄弟,更遇上了這多事之秋,真刀真槍的幹了幾仗,人也變了,野心也大了,整天都談論着哪些爭權稱霸,?地為王的天下大事。從石重貴的成敗他看到了:有了權柄就有了一切。失去權柄就什麼都化為烏有。因此,在和這些好漢們大杯酒,大塊,高談闊論,目空四海的時候,他把哪些美人醇酒,温馨軟玉都拋到一邊去了。
這一夜,又是大排筵席,與眾人共慶。席間,高談闊論,共慶大名府暫離了兵燹之災,更挑動了三位公子的雄心大志。就在席間悄悄議定,明一同前去汴京,看看天下大勢,好圖個建功立業,揚名立萬的機會。趁着哪七八分酒興,也無需和誰商量,當席就向太守告辭。雖然覺得突然,但大家都理解:男**丈夫志在四方嘛,亂世英雄起四方嘛,大名府水淺,不是藏龍卧虎之處,是應該到汴京去的。於是,竇太守和大名府眾將輪舉杯,算是為他們餞別。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這一桌筵席終於喝到盡興了,終於想到要分手了,於是,在大名府當官的依舊留在大名府,家在汴京的該是回汴京去的了。第二天,幾輛馬車,載着顧瑩靈和幾個丫環,行李。兩位兄弟,幾個家人,熱熱鬧鬧地回京去了。
跟三年前不同,那時是由解差押着進城門的。如今是太守和眾將領相送到十里長亭才告別回去的。
卻説趙爍兄弟三人,領着家丁隨從,曉行夜宿,不過幾,已抵東京地面。那郭無為,牛霸二位公子,離京不過三,兩個月,倒沒什麼覺,但趙爍離開汴京,卻兩年有餘了,雖是家室都已不在汴京,但舊居仍在,又是故地重回,心中自是別有一番滋味。
這正是: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