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37章犁庭掃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137章犁庭掃洛陽襄城宮大殿裏,太宗皇帝看着關內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的奏本,臉上盪漾着微笑。

對於怎樣才能安定北方邊境,太宗皇帝有兩套方案,早在薛延陀出兵時那次廷議徵求羣臣意見時,他説:“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多為中原邊患。近來薛延陀崛起,我們已經早早有所準備。我設計了兩套方案:一,選十萬大軍,滅其國家,俘其首領,可保我邊境百年安定;二,採取和親,給於羈縻,這樣足以保證邊境三十年安定。不知哪一套方案更好?”房玄齡支持第二套方案,太宗也傾向於第二套方案,但魏徵和長孫無忌支持第一套,二比二平,太宗皇帝一直拿不定主意。此時李勣的奏本無疑打破了這個僵局。

李勣的奏本大意就是如今各州郡的兵悍將集結於白道川一線,總數已達十五萬之眾。而薛延陀夷男的二子並六萬鋭全軍覆沒,歸附的五個部落也只剩回紇一個。此時正是揮軍直取漠北的時機。斃其功於一役,保大唐北疆百年安定。後面附着這次立功的將領名單,斛州的鐵勒木和格楞赫然在列。一個是在白道川擊殺大度設,另一個是在斛州解圍戰中殺突失利。另外還有斛州刺史麥仲肥親自壓糧解了大軍燃眉之急的表章。

十五萬大軍集結待命,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太宗皇帝和幾位重臣經過商議後,同意了李勣的表章。並派人送信給長安的太子承乾,命他準備大軍糧草。因斛州地理位置靠前,成為糧草物資的中轉站,命令斛州刺史麥仲肥為關內道行軍總糧官,負責糧草和物資的轉運。

鐵勒木和格楞因戰功分別授予從五品上游騎將軍和正六品下昭武副尉、懷化司階的官職。把留守斛州的劉長有羨慕的直接用頭去撞牆。

麥仲肥以斛州成為糧草物資中轉站需要加強防禦為由,報請李勣調回格楞在內的三萬騎軍,加強斛州防禦。李勣出於對糧道安全的考慮同意了麥仲肥的請求。麥仲肥為斛州爭得了最大的利益。

貞觀十五年八月關內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帶領十二萬部隊渡過陰山一線,橫跨大漠開始了對薛延陀部的最後一戰。

薛延陀可汗夷男現在也是焦頭爛額。自己的嫡長子大度設和次子突失利先後陣亡。而空出來的小可汗位置就分外惹人眼饞。夷男的其他兒子們已經開始不安分起來。七月中嫡次子拔灼殺掉了與其爭奪汗位的庶長子曳莽,曳莽的部從投靠了夷男的侄子咄摩支,咄摩支帶着本部和投靠的曳莽部襲殺了嫡次子拔灼,眾酋長為求自保或擁兵自重或互相結盟。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竟不能制止,薛延陀內部其實已經四分五裂。

八月中旬,十二萬唐軍如泰山壓頂般奔襲而來。薛延陀部慌做一團,各自為各自做着打算。而回紇小可汗吐度看到薛延陀部大勢已去,以馳援薛延陀部為由,面見夷男,並把回紇所部與夷男的部從合兵一處。夷男見狀大喜,對自己的爛攤子已經無能為力的夷男有了回紇的幫助,又燃起了一統薛延陀部的希望。

然而回紇小可汗吐度卻是另有打算。於八月二十三夜,帶親衞三十多人襲殺夷男,接管了夷男的部從,帶着夷男的頭顱裹挾夷男部從全族歸降唐軍,並做為唐軍的先驅嚮導,帶領唐軍奔襲各處部落。

有了悉地形和對薛延陀部瞭如指掌的回紇為嚮導,唐軍的襲擊可謂神速。整部整部的薛延陀部族在被包圍後投降大唐。

咄摩支帶着本部和投靠的曳莽部逃出的部眾破開圍困,一路向北逃亡到薩彥嶺與貝加爾湖一帶落下腳,後擊敗本地多隻土著,逐漸成為極北地方的一個大勢力。咄摩支卻一直不敢南侵,而是立足於貝加爾湖向西北方向發展。

九月二十,薛延陀部完全除名。李勣留蕭嗣業帶斛州騎軍兩萬人鎮守漠北,帶領唐軍十萬和靠投機得利的回紇小可汗吐度凱旋班師,太宗皇帝為了收買原薛延陀部降眾,為夷男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十月底,太宗皇帝建立漠北十三州,各投降部落頭人酋長等授予都督、刺史之職,建立漠北燕然都護府任命吐度為大都護。

十一月東突厥的李思摩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終年三十七歲。太宗皇帝想起李思摩對自己的忠心,當初太宗皇帝送李思摩返漠南時李思摩對太宗皇帝説“破亡國家後,陛下還能使我們的朽骨能安葬於故鄉。願子孫世代事奉唐朝,以報答厚恩大德蒙恩立我部落長,實際上希望世世為國家的一隻犬,守在天子北門警衞。

太宗皇帝厚葬思摩。李思摩被追贈為兵部尚書,夏州都督,陪葬於昭陵。築墳墓象白道山一樣,為了紀念他的功勞,立碑於化州。太宗皇帝的所為讓太子承乾心裏產生了異樣,覺自己這個太子實在是當的無趣,還不如象李思摩一樣到草原上建立自己的部落,做個酋長逍遙自在。

東突厥副都護延炻利結也被太宗皇帝留任長安,賜爵歸德中郎將,領左屯衞將軍之職。

北疆完全蕩平,李思摩又身死。漠南草原急需治理整合。魏徵上疏應遵循一貫作風,選東突厥的貴族為大都護進行整合,但遭到長孫無忌的反對。長孫無忌認為,如今漠南草原各部族人已經沒有如此大的威望可以擔當大都護的職責,正是收歸中央的好時機。而且漠南草原一直都是首都長安的一道屏障,應收歸朝廷統一管轄。

太宗皇帝其實自己早就有了計劃,但他並不想在眾臣面前表現出太強勢的態度,他希望由大臣的嘴裏説出自己的計劃。如今長孫無忌的説法正是和自己的計劃不謀而和,於是太宗皇帝開始引導議題的走向。

“恩,輔機所言也有道理。可是漠南部族整合的人選你們認為何人最合適?”太宗皇帝這話已經給這議題定了調子,那就是漠南草原收歸中央管轄,你們現在需要的是定個人選就行。

魏徵對那些遊牧民族一直不抱有好,本想讓他們自生自滅,但被長孫無忌一反駁,皇帝陛下一同意,那自己説的肯定行不通了。一賭氣説道“臣認為讓宗正少卿、秘書監正長孫衝前往必能馬到功成。”魏徵這話一出口,幾個重臣加上太宗皇帝臉上都是莞爾之。只有長孫無忌臉鐵青。長孫衝何許人也?乃是長孫無忌的嫡長子。知子莫過父,長孫衝是長孫無忌的一塊心病。長孫衝才學不突出,對政治既沒有什麼能力,也沒有什麼野心。於書畫,愛好遊玩,就是仗着父親的權勢混吃等死的一個紈絝,而且嗜酒如命時常喝的酩酊大醉,可以説完全是個官二代的典型。更何況長孫衝還尚了長樂公主李麗質,是駙馬都尉。初唐律法駙馬都尉不得外任為官,更不得執掌邊疆兵勢。魏徵這是明顯在戲長孫無忌。

俗話説:嬸可忍,叔不可忍!長孫無忌怒指着魏徵道“你…”太宗皇帝一看這陣勢,長孫無忌動了真怒,急忙來和稀泥道“呵呵~輔機不必動怒!玄成只是開玩笑,我大唐律駙馬都尉不可外任為官,更何況是外放邊境。再説朕也不捨得讓衝兒離開京師。”長孫衝不僅是駙馬都尉還是長孫皇后的嫡親侄子,深得帝后的寵信。更何況長孫無忌身兼外戚和元勳的雙重身份,比較注意避嫌,與歷史上某些驕橫外戚絕不相同,而且長孫無忌更是個法制的制定和遵循者這才是太宗皇帝把他當成肱骨的真正原因。

“哼!”長孫無忌一甩袍袖,把臉別到了一邊,不再搭理魏徵。魏徵的老臉上一副我就是説你了,你能把我怎麼樣的欠揍表情。

太宗皇帝安頓完長孫無忌後,轉臉瞪了魏徵一眼。魏徵這才低下頭。

這個小曲過去後,高士廉站起身道“臣保舉一人定能勝任,斛州刺史麥仲肥多年於邊治理,由他出面整合漠南草原最為合適。”

“不可!陛下,麥刺史在斛州任刺史如何能以一州刺史的身份整合整個漠南草原?”魏徵急忙道。

長孫無忌終於找到了反擊機會道“斛州現以安定,周邊又無威脅,可按部升任斛州長史普耶為刺史,普耶本就斛州人士,又隨麥仲肥治理斛州多年,升任刺史當可不會亂命。”房玄齡點頭道“臣也同意長孫大人所言,升任普耶為斛州刺史。由麥仲肥來整合漠南草原。但漠南草原不比中原,臣覺得當仿效漠北立州。”太宗皇帝微閉雙目,捻鬚點頭道“恩,麥仲肥在這次滅薛延陀的整個戰役裏,表現出的大局觀,當可擔當此任。下詔,原斛州刺史麥仲肥升任漠南都護府大都護,設府定襄城。漠南草原再設立五個州,由麥仲肥負責籌建。斛州長史普耶升任斛州刺史,斛州歸漠南都護府節制,調漠北駐守的兩萬斛州騎軍回駐定襄城。漠南都護府所轄軍事力量仍然歸關內道統一調動。”太宗皇帝對麥仲肥這次的簡拔可以説是前無古人。以漢人身份擔當草原各部落大都護,統領漠南各遊牧部落,讓眾人都到有些匪夷所思。

定襄城,這地方南面是黃河,北面是白道川,正是黃河的河套地區,土地肥美,宜農宜牧。陰山腳下遼闊的草原,水草豐美,是畜牧繁衍的絕佳地方,南邊黃河域可供農耕的土地沃野千里。自古就有黃河百害,唯利一套的説法。也是麥仲肥一直眼饞的地方,有了這塊寶地,麥仲肥相信,自己能把漠南草原變成個大畜牧場、大糧倉。而自己的北疆新道教計劃有了這個大都護的身份更加簡單易行分割接編輯通知,下週可能要上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