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紅塵冷漠情暖我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對許多大作家不甚瞭解,但因為張愛玲是文壇上最璀璨的巨星,故而一直知其名,但對其作品也不熱衷。因缺少耐心,我向來少讀小説。

2009年的夏天,我萬念俱灰,足不出户,遂決意以書療傷。當下就選了張愛玲的《怨女》伏案翻閲。隨即被她驚豔的文字,以及她筆下動盪的舊上海和悲悽的女命運所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她的作品。

喜歡《傾城之戀》裏白蘇與範柳原極近現實又極為漫的愛情;惋惜《金鎖記》裏的曹七巧悲哀的一生;震撼《,戒》裏王佳芝在生死攸關時的抉擇;悲嘆《花凋》里人世的冷漠;驚歎《紅玫瑰與白玫瑰》裏對人透徹的剖析…讀張愛玲的作品多了,我不想要探究,是怎樣的一個時代,怎樣的一個沒落家族,成就了一個如此冷豔如此才華如此淡漠的女子?

於是,我追隨文人的腳步想一探究竟。在等待書籍寄到的空閒子裏,我迫不及待的先看了《滾滾紅塵》。這是一部電影,據三以張胡戀為原版的作品改編而成。只深刻的記住一個鏡頭:沈韶華去鄉下尋躲難的章能才,察覺他與那家婦人有染後無言離開。再次偶遇,章能才與其重修舊好,但沈韶華奮邊甩開他,只説了一句話:“一切都不同了!”説時,她的回眸裏盡是離悽豔。

在胡蘭成的《今生今世》裏,張愛玲是一位臨水照花的女子,她才華出眾、出塵不染、高高在上,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就是這樣一個高傲的女子,甘願為愛低到塵埃裏。可惜,她遇到的是一個世人唾罵的偽漢,一個見異思遷、四處留情的男人。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胡蘭成在文字上的才華,可稱得上民國才子,讀他的《山河歲月》、《禪是一枝花》便可窺一斑。張愛玲第二次見他,便把她僅有的一張相片送給他,背後寫着: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由此可見,當時的胡蘭成對於張愛玲來説,不僅是呵護,更是引。是年,兩人結為夫婦,他38歲,她23歲。

新婚不久,胡蘭成去漢口接手《大楚報》,與17歲的小護士周訓德相好,回到上海後,在張愛玲面前也不掩飾對她的誇讚。但是張愛玲並沒有表現生氣和反。在胡蘭成逃難躲到諸暨,張愛玲因為思念心切,不遠千里的趕來看他。見到胡蘭成,她道:我從諸暨麗水來,路上想着這是你走過的,及在船上望得見温州城了,想着你就在着那裏,這温州城就像含有寶珠在放光。胡蘭成竟不喜也不答,以“男人不拖累子”為由惱怒她:“你來做什麼?還不快回去!”張愛玲畢竟是真心愛胡蘭成的,她不但沒有回去,還停留了二十多天,獨自居住在一家旅館裏。胡蘭成白天攜已成夫之實的比他大兩歲的範秀美前往見面。張愛玲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説破,三人無語時,她提出給範畫畫,結果只畫到一半就畫不下去了,她説:“我畫着畫着,只覺得她的眉眼神情,她的嘴,越來越像你,心裏一驚動,一陣難受,就畫不下去了…”她説的就是常人所説的夫相吧,所以心裏難過了。隨後她和胡蘭成散步小巷,她才開口讓他在她和小周之間作選擇,但胡蘭成不肯,她嘆了一口氣:“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回去後,她給他來信:那天船將開,你回岸上去了,我一個人雨中撐傘在船舷邊,對着滔滔黃,佇立涕泣久久。可以想象,張愛玲是帶着一種怎樣的傷心痛楚離開温州。

可見,當時張愛玲是何等的深愛胡蘭成,甚至不惜委屈、卑微和隱忍。但,分離,只是早晚的事。誰讓她愛的人是胡蘭成。1947年6月,張愛玲經過近一年的煎熬,最終狠心斷了這份情緣,不再為這樣的一個男人傷神:“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她隨信附上30萬元稿費,彼時胡蘭成已躲過劫難,但生活還沒有固定來源。直至分離,她還對這個男人盡最後一點心意。可見冷漠下,她有一顆多麼善良的心。然我們終究無法想象她在寫下這封信時內心的千般疼痛。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花凋》: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自此,兩人名存實亡的3年婚姻正式解體。曾經轟轟烈烈的一段情,在世俗裏無可阻擋的恣意綻放,轉瞬又以悽絕的彩迅速凋零。這不得不説是一個悲劇,它是張愛玲人生的悲劇,也是封建社會里的一個悲劇,同時似乎也預示了她晚年境遇的淒涼。

晚年獨自一人,客居他鄉,無依無靠,在寂寥的公寓裏,1976年提筆寫下的故事此刻依然被她藏匿在某處角落裏。這是一個怎樣深刻的故事?究竟有着怎樣的沉重?我想,宋以朗在序裏所羅列的種種也未能將答案全部解開。除了時局的原因,除了張愛玲要不斷修改的原因,是否還有其他不為人所知的原因?

《小團圓》的出版,一度掀起文學評論熱,論者與張的評論也是冰火兩重天。我只是一個最普通的讀者,一個最忠實的讀者,知識淺薄,不敢枉加評論。我只忠於我內心的受,我只憑我自己的知去解讀這一段人人皆知的愛情,去解讀這樣一位曠世奇才的女子對照《今生今世》和《小團圓》,我們不難看出,《小團圓》中關於九莉和邵之雍的情節發展其實與《今生今世》的情節主線幾近相似。雖然兩者寫作的風格截然不同,但他們給讀者敍述的,其實是同一個故事。讀罷,總能讓人心悲愴與蒼涼。心裏很想寫寫這些受,卻一直不敢下筆。唯恐自己淺陋的學識和生澀的文筆無法寫出它所想表訴的本意,損了一代才女的形象,引來世人指責。但現在,請允許我以一個虔誠膜拜者的身份來寫一寫我的受。如有不妥,還請你原諒。

張愛玲一生經歷兩段婚姻,一段以轟烈開頭,以絕決收場;一段以平淡開始,以孤獨終結。遇到胡蘭成,她還只是個沒談過戀愛的青澀女子,在這段婚姻裏,定然有她最真的情和動,有她最暖的幸福和快樂。畢竟胡蘭成也曾真心愛過她。漢口被本轟炸時,他以為自己會被炸死,剎那口而出的只有兩個字——“愛玲”加之其自身在歷史中扮演的角,這段婚姻必定成為她情歷程甚至她人生中最濃重的一筆。那麼,時隔三十年,想要把這一切真實的還原給大眾,不是一件輕易的事。那麼,張愛玲反覆回憶反覆修改那段消逝已久的情事,是否也如《留情》裏的一爐紅炭温暖她在異鄉的蒼涼歲月?

其實,當我們讀完《小團圓》,就已經找到了答案:“青山上紅棕的小木屋,映着碧藍的天,陽光下滿地樹影搖晃着有好幾個小孩在松林中出沒,都是她的。之雍出現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裏拉。她醒來快樂了很久很久。”大凡看過《小團圓》的人,一眼就能看小説裏的盛九莉和邵之雍的原型即是張愛玲和胡蘭成。在這部小説裏,我們終於瞭解張愛玲成長的環境:生於亂世、家族沒落、父母離異、從小缺少家庭温暖、家族錯綜複雜的變態關係,讓她自小就養成冷漠和獨立的格。所以在遇到胡蘭成後,她急切的投入他的懷抱,想尋找一種温暖和呵護。

從邵之雍的出場,九莉就是帶着崇拜的眼光,所以她在拒絕他的初次拜訪後又得知是他本人後,第二就主動去他家回訪,一坐就是五個鐘頭。邵之雍第一次去見九莉家,她這樣描寫他:她永遠看見他的半側面,沉默了下來的時候,用手去捻沙發椅扶手上的一呢線頭,帶著一絲微笑,目光下視,像捧着一滿杯的水,小心不潑出來。他走後,留下一煙灰盤的煙蒂,她都揀了起來,收在一隻舊信封裏。在向璟家裏,她第一次看見他眼睛裏有輕蔑的神氣,她很震動。初次談起婚姻,邵之雍説:我現在還不想結婚,等過幾年我會去找你。九莉不説話,只在心裏想:他逃亡到邊遠的小城的時候,她會千山萬水的找了去,在昏黃的燈影裏重逢。晚飯後她洗完了碗回到客室的時候,他上來吻她,她直溜下去跪在他跟前抱著他的腿,臉貼在他腿上儘管後來張愛玲看清胡蘭成是個濫情之人後絕決離開,留給世人一個悽絕的背影。但是在小説中我們並沒有看到她的怨恨情緒,只在末尾幾筆帶過對邵之雍的不屑。張愛玲是驚人的,她的作品、她的語言也是驚人的。小説中幾處對的大膽描寫同樣是驚人的。讓人不由得想起她在《,戒》中所引用的一句話:通往女人的心的道路,是從陰道開始。但又超出她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的描寫。這讓一些窺視者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

於是有一些人認為,這是張愛玲的巔峯之作,我倒不認同。相對以往的作品,其人物過於繁雜,事件過於臃腫,語言跳躍太大,時空跨度混亂,讓人初讀難以理清人物關係。但這也不難理解,因是自傳,而張愛玲又出生於這樣一個龐大家族,出生於這樣一個混亂的年代,她有必要代清楚很多人物和線索,為故事的發展鋪墊。又正因為此,成了一種缺憾,無法成就其作為張愛玲的巔峯之作。

還有一些人認為張愛玲這是在自毀長城,讓自身形象從一個歷史高度降下來了。我也不以為然。誠然,九莉對戰爭的玩笑態度和對國家存亡的淡漠讓人反甚至鄙視。但她不是別人,她是張愛玲,一個純粹的人,一個緻的人,時代和戰爭毀了她的人生和前途,也就無怪她漠視一切,自顧自的生長,自顧自的戀愛,自顧自的寫作。而寫自傳,不加以美化,給讀者刻畫真實的自己,這是需要勇氣的,而這樣的勇氣,又有誰超越得了張愛玲?因而,我們要學會寬容,不要一邊享受別人呈上來的大餐一邊大加指責:你做得還不夠好。再説食,也不過是尋常飲水,不值得大驚小怪。

難道這個故事沒有打動過你?愛情最初誰不是全心全意?誰又知道有些情是要以萎謝來收場?誰沒有過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誰能在多年以後想起時不記憶猶新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這是張愛玲寫下這部作品的最終願望。是的,我們終其一生追求的愛情,最後終會幻滅,失去是幻滅,分離是幻滅,死亡也是幻滅。因為歲月無常,使一切無常。但即便愛情完全幻滅了,總還是有點什麼在,那就是,那些融進骨髓永遠也化不開的記憶。縱然紅塵冷漠,它依然會伴隨我們一生,温暖我們一生。

附:放下筆,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張相片,是張愛玲晚年的樣子。

之前在網上看到的都是她年輕時的相片,無論是她低首還是抬頭,總有一種凌越塵世的高傲和冷豔,讓人不敢靠近,生怕走近時塵埃玷染了這個曠世才女。但是那天,我看到的張愛玲,臉上布着皺紋,臉龐削瘦,頭髮蓬鬆,目光中少了從前的冷豔和淡漠,多了尋常巷陌裏慢慢行走的老太太的慈祥和親切。

那一刻,我想起她對宋淇夫人説的話:雖然當時我很痛苦,可是我一天也沒懊悔過,只要是我喜歡的人,我永遠都覺得他是好的;想起她年輕時的傾城之戀;想起她生命最後一刻寂死他鄉…我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