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西嶽華山,也稱太華山,中峯蓮花峯,東峯仙人峯,南峯落雁峯,世稱華嶽三峯。
又有云台、公主、聖女清峯,隱拱中峯。唐,詩聖杜子美,曾有那麼一句詩言:諸峯羅列似兒孫。
蓮花峯,是當今幾大門派中,華山派之本重地,派之中樞,就在這座蓮花峯上。
這一天,旭東昇,金光萬道,晴空一片蔚藍,萬里無雲,看樣子,準是個豔陽天的
子。
晨曉,山中,總要比平地晚一個時刻來到,那是因為矗山高峯,擋住了頭,有些地方照
不到。
夜暗,山中,卻又比平地早一個時刻降臨,誰都知道,平地暮初垂,剛黃昏,山中已然一片黝黑。
是故,當這一天平地已披上金光的時候,山中猶朝顆顆晶瑩、晨霧
濛,仍難見十丈以外事物。
在那“華山”南峯“落雁峯”下,有一片谷地。谷地之中,有一片廢墟,堆堆瓦礫,焦木,狼藉滿地。
瓦礫場中,那幾堵斷壁上,已長滿了雜草蘿藤,那焦木之上,也生出了茸茸
綠苔蘚。
看樣子,這是一場大火劫後所遺。
也想見得,這堆廢墟已經過了不少年頭。
大火歸大火,經年歸經年,但是,由那尚未盡焦的朽木上的剝落朱漆,及那殘破的碧瓦看當年,這片廢墟的所在之地,必然是山中的樓閣,畫棟雕樑,美輪美美,人間天上之神仙居處。
這地方真好,仰望或雲封霧鎖,或鬱郁蒼蒼的碧綠山峯,耳聽泉聲不輟,風過林間那悦耳天籟必能令人心曠神治,俗念全清,滌然出塵。
只可惜它遭了回祿,歷經了一場大火。水火無情,留下的,只是瓦礫、斷壁、焦木,一堆廢墟。
唉,多淒涼!
這淒涼的一片,只能供後人於探幽攬勝之餘,停足憑弔,閉目凝想當年那歡樂的盛況。
是有人憑弔,不信,瞧!
在那堆廢墟之前可不正站着一個人。
這個人,是個一襲儒衫如雪的白衣書生。
白衣書生面對廢墟,只能看見他的背影,不過,該夠了,因為,由他那頎長、灑、飄逸。玉樹臨風般背影看,他必然是超拔不羣、倜儻非凡。
他,垂着手,站在那兒,一動不動。
想必,他為那凝想中的畫棟雕樑、斜倚朱欄的樓中人兒…那美好的一切,而黯然神傷!讀書人雖然難免呆痴、迂腐,但卻泰半是文謅謅、酸溜溜、多愁善,動輒蹙眉落淚的多情種。
雅興登臨,探幽攬勝,發思古幽情之餘,每每嘆息連連,口中喃喃又呆又痴地潸然淚下,甚至於號啕大哭一場。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世人管讀書人叫書呆子的道理所在。
眼前這位是讀書人,他應該不能獨免。
果然不錯,聽驀地裏,一聲悠悠輕嘆,劃破了這寂靜的一切;輕嘆之中,所包含的東西太多,令人無從意會。
但,輕嘆人耳,卻能令人鼻酸、淚墜。
書生動了,倒不是轉過了身,而是舉起了腿,邁出了步,跨過幾朽木,兩堆瓦礫,走近了廢墟。
敢情,他還要進去多看看。
果然,他東張張,西看看,摸摸這個,又摸摸那個,有點惋惜,似乎有點痛心,對這一切也有點念舊的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