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二章徵遼之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麥鐵杖卻説:“男子漢大丈夫,生來總是要死的,用藥用灸的,亦不過是讓人安安穩穩地死在兒女手中而已,免了免了!”恐怕安鐵杖真的實現了他本人的願望。他的生年月不詳,從經歷上推算,戰死時約五十歲。

煬帝是個陽剛氣息很強的男子漢,不單身材高大,野心大,槽也豐富。對麥鐵杖等三員大將的壯烈犧牲悲痛萬分,熱淚盈眶。歷帝作出決定:懸賞尋回三人遺體,並給予厚葬。

隋軍要為麥扶杖報仇雪恨,就必須早架好橋,與高南軍決一雌雄。採取一邊用盾牌防住高麗的箭,一邊加緊建橋的對策,很有成效。二天後橋建成了,防軍發起渡河攻擊戰,高麗軍有了與麥鐵杖戰鬥的經驗,使用各種武器並死抵抗,但終因兵力相差懸殊,短時間戰後留下一千多具高麗人的屍體敗陣而逃。

木蘭和賀廷玉當天中午過了河,踏上遼東的大地。楊帝乘車過了遼河,各路人馬再次集結到遼河東岸。這時候,高麗軍迅速撤退到他們的重要軍事據點——遼東城內,企圖藉着這座城的堅固,城出高的優點,固守城池與徵遼百萬大軍決一死戰。防軍也把遼東城做為攻擊的第一個主要目標。

在廣闊的遼東原野上,小村莊裏沒留下高麗的居民,高麗軍對戰鬥早有準備。全部的徵遼大軍暴在異國的原野上,防軍恨不得一下子殺到遼東城內。

隋軍的先鋒部隊開始攻城,後續部隊也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百萬徵遼大軍圍攻遼東城,遼東城淹沒在人海之中,成了大海中一座孤島。萬箭從城上向城下,數十萬支箭又從城下飛向城上,紛飛的箭來來往往,如同一道銀灰的瀑布一般。

沈光,字總持。這個青年人的英雄本,此時表現出來了。他躍上戰馬來到城下,高聲命令:“山衝梯!”防軍正式攻城開始了。

什麼是衝梯,説白了就是攻城用的梯子,下部安裝車輪,頂部有個沒有蓋子的箱子,頂端的高度與城牆上敵人位置高度大體相同。可以站在箱子裏與敵人戰鬥。沈光飛身爬上一台衝梯,別人剛爬到梯子一半。他已以驚人的速度上了梯頂了。從衝梯頂端到地面足有十五丈高,他在空中穩穩地拔出劍來。

(隋書-沈光傳)中説,沈光有個別名叫“飛仙”意思是説他能在空中飛,是個少見的超人。

衝梯剛一接觸到城牆,城上的高麗兵立刻對沈光一個人羣起攻之,伴隨着呼喊聲,刀砍朝刺,沈光揮舞手中的寶劍,劍光之中鮮血四,悲鳴聲中,高麗士兵的屍體一個接一個墜落到城下。

只見沈光劍氣縱橫,人血在空中扯出一條長虹,被殺死的高麗兵一半躍在城下,一半僕在城頭,身上鮮血直。敵兵膽顫心寒,向城牆後面退縮。殺傷了十多名敵兵的沈光,從衝梯躍上城牆。突然,高麗兵們一齊向他撲過來,幾支刀槍同時向沈光疾刺,幸虧盔甲防住了前尖,沒刺中身體,但他平衡一失,從衝梯上翻身落下。

城下的隋軍都“啊”的一聲,叫出聲來,閉上眼睛,人們不敢看沈光從十五丈高地方掉下來會摔成啥樣。但沈光不愧為“向飛仙”有超人的本領,在摔下來的一瞬間,他看見身旁有一高高聳立的旗杆,旗杆飄揚的旗幟上還繫着長長的飄帶,他順勢抓住了這條帶子,在即將墜地的瞬間硬是止住身形,懸在空中盪來盪去。頓時,城上城下都發出了呼喊聲。城下的隋軍在欣喜歡呼,城上的高麗兵在憤怒咆哮。也不知他是怎麼練成的,在飄帶上用力一繃,幾個起落,又再度竄上城頭,站在衝梯頂上的箱子中與城頭敵人展開拼博。高麗兵拼命防衞,沈光終究沒能殺人城內。乘車觀戰的揚帝看到這種場面,撫掌稱讚:“太好了!技高膽大,快把這位英雄叫過來。”遠征開始以來,煬帝還從未看到過今天這樣使他快活的場面,所以他非常高興。

為了湊皇帝的興,沈光還來不及更換戰袍,就被叫到皇帝面前。銀灰的盔甲還沾着敵人的血跡,全身上下還帶着戰場上慘烈的氣味。從大本營幕後偷看熱鬧的女眷們小聲議論。沈光的英姿與三國時代、南北朝時期的青年勇士相比毫不遜。沈光跪在皇帝面前向天子謝恩後,煬帝問起沈光的姓名、字及出生地等。

“嗯,田的字叫總持嗎?”揚帝高興地問道。

“朕的別名也叫總持哪。”揚帝信仰佛教,年輕時曾皈依天台宗始祖智頻門下,得法名“總持”揚帝他生在北朝,卻熱愛南朝的風俗文化,乃至佛教等。

平時膽大的沈光,遇到這樣偶然巧合的事,心裏有點不安,怕皇上為了“避諱”不知又會做出什麼事,煬帝卻沒有他預期中的反應,大笑説:怎麼,‘總持’這字不是好嗎?沒有必要改,我為能有天下無雙的英雄和我同名而高興,任命你為朝請大夫,以此來勉勵你。”煬帝不但愛美女,而且也愛英雄好漢。人也好,建築物也好,反正煬帝就是喜歡那些看來氣派的。

朝請大夫,説白了就是宮廷中的書記官,稱不上是特別的職務。總而言之,可以讓沈光正式待在皇帝身旁。就他的格和才能當秘書做個護衞官,當個説話聊天對象的角最適合不過了。沈光接受了皇帝的厚愛,下跪謝恩。不久之後,楊帝由於賞識這位英姿颯的武士,為能讓他經常在自己身旁,任命他為折衝郎,即現在的近衞軍高級軍官。

iii徵遼之戰不單是隻有陸戰,在楊帝圍攻江城的時候,水師大都督來護兒的三百隻戰艦也已經從東來港出發,劈波斬向高麗領地進軍。山東半島到朝鮮半島約七百里,水師大都督打算橫渡黃海進人識水(今的大同江),然後逆而進直襲平壤城。這是一個宏偉的作戰計劃,來護兒所率的總兵力,按每艘戰船二百人計算,總共有六萬人之多。

高麗士兵從海濱看到巨大的戰部,從南面地平線逐漸出現在海面上,各個膽顫心驚,驚謊不安,基本上,和一個比自己大很多倍的敵國作戰時,就會有一種無法消除的恐怖,一隻船足有十棟民宅那麼大,船上裝備各種進攻武器,船隊傲然駛進岸邊,逆識水而上,直平壤城。高南軍隊的總統帥乙支文德接到報告後鎮靜地説:“隋軍強大早有所聞,不必驚慌,我們自有對策。”高麗國已經知道隋會從水陸兩面攻擊他們,是百濟向他們提供的軍事情報,百濟一方面給麗通風報信,另一方面把軍隊集結在國境上,與高麗兩軍對峙。百濟想在戰勢對高麗不利時,突破國境分享隋軍的勝利成果。百濟需要巧妙地把握時機,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新羅與百濟相較,反對高麗的態度較不明顯,這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係,它離隋比較遠,離百濟近,對百濟有警惕心,另外對一海之隔的倭國也有提防,自己不輕易採取任何行動。以上情況對高麗意義重大,如果高麗不能擊退徵遼大軍,就意味着高麗國徹底失敗。

高麗的戰術是主動放棄平壤外城,退縮到內城,伺機反攻。

隋軍不經戰鬥就順利把船靠了岸,很多士兵一上岸則進人外城,開始在無人的市街內大肆掠奪。來護兒對士兵的掠奪沒有制止,認為這是士氣高昂必然的行為。為士兵們從心裏不想出徵打仗,必須讓他們有機會發不滿。

高麗軍暗中觀察用軍的行動,尋找合適時機出擊。正當隋兵完全沉於略奪之中,完全失去軍隊秩序時候,元王之弟連武用問電襲擊戰術,一舉把掠奪者擊潰。混亂之中,來護兒受到自己兒子的保護才勉強從市街逃到河邊,到將周法尚正在那兒等着主帥,派兵把主帥救上戰船。

靠周法尚的正確指揮,經過戰,打退了高麗軍的追擊,才倖免全軍清政。來護兒乘戰船駛往海上,高麗役有海軍力量,來護兒到了海上才算離險境。

來護兒的陸戰兵力幾乎全部損失,想再發動登陸作戰是不可能的了,隋的海軍實際上已無作戰能力。他並沒有太執着於昔自己顯赫的功勳,如實地向皇帝呈了敗戰報告書。

報告書中寫道:“榮國公從平壤敗退;目前海軍在海上急待增援陸軍部隊。”煬帝接到戰報很生氣。榮國公是皇帝授予來護兒的爵位,沒有顯赫戰功,是得不到國公這種稱呼的。這説明來護兒不單有功榮,還受損帝的賞識。身經百戰的老將吃了敗仗,也使楊帝十分失望,為此他對各路兵馬頒發了命令:“止孤軍作戰。”頒佈這項命令目的,是避免一些人為了個人功名而隨隨便便與敵對陣。從這之後,全軍的一切行動,不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必須聽從煬帝親自指揮。於是重新整編隊伍向遼城發出猛烈攻擊。

這次猛攻還是拿不下江城。隋軍一方面繼續攻城,另一方面採取了攻心戰術,聲稱為表示煬帝仁慈的度量,如果高麗軍自動投降,隋方就撤軍。在隋軍眼看就要攻陷遼東城時,高麗軍為瓦解隋軍攻擊,將計就計派使臣到隋營表示:“向陛下投降,請寬大處置。”揚帝聽後很高興,下令全軍停止進攻。高麗方面,利用這段時間加緊修築城牆,城門,治療傷患病員。當隋軍發現對方沒有投降的誠意,再次發動進攻,高麗軍頑強抵抗。在遼東城再度告急就快要被攻陷的時候,高麗就再次要求投降,隋軍剛剛停止進行攻城,他們又繼續加強防備,固守城池,前前後後反覆了三次。

在兩軍面對面的戰鬥上,隋軍並不弱。他們不僅有久經沙場的宿將,而且有像沈光這樣的新一代勇士。楊帝攻城被對方的假投降欺騙了,當然要罵高麗手段卑鄙。做為高麗人心想一旦城池失守,戰鬥失敗了,國家也就滅亡了。在高麗國而言,才不管楊帝是憤怒還是失望哩。

在隋軍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楊帝改變了攻打遼東城的想法。並不是不要征服高麗了,而是直攻他們的國都平壤城,決心讓高而元王脆倒在自己的面前,説帝想。他親自退到遼河一帶,先處理掉一些雜務,然後命令字文述挑選三十五萬五千兵,迅速向平壤方向進。

賀廷工知道命令後説:“這行動很好,反正遼東城難攻,不如先攻克平壤。”木蘭卻説:“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等人到了平壤城,戰鬥力就減弱了。”想到自己不祥的預言,再看看周圍的情況,徵江的將土攻城受挫,士氣非常低落,似乎會被自己説中…

士兵們哺哺細語:“也不知道陛下是怎麼想的。”’倘若楊帝不中敵人的計,持續攻城,早就把遼東城拿下了。兩個多月的攻城以失敗告終,又要奔赴五百里外的平壤城,按理説隋軍也該休息一下,補充些糧草。此刻,大軍正面臨着缺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