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東京的隅田川只有一個勁兒往上游走,才能恢復過去的“河上游”但是,京都的賀茂川卻還是能進行“河上游”的。
“四條”
“三條”附近的市中心最終成了人工的街道,但是隻要一登上“下鴨神社”、植物園周圍的坡,就是那接近自然的河岸和河面了。賀茂川以琵琶湖為源頭,運遠到大阪灣,也許正因為這個緣故,它的水與東京的隅田川和大阪的澱川都不同。讓京都美人皮膚細膩的原因就是這條河水吧。
不用説,葵祭的遊行從下鴨神社來到賀茂神社之前,堤上的車馬實行了通管制。
直木和女兒們學着京都人的樣,在河岸的青草上坐下來等着。他們打開了“瓢正”的“世卷壽司”當午飯。幸子知道直木不喜歡喝汽水、可樂等瓶裝或罐裝飲料,特地把茶水灌在熱水瓶裏帶來。今天早上用心沏好的茶,倒出來全走樣了:“是這熱水瓶不好,香味都跑光了。對不起。”幸子給父親道歉。
“不,還行。”直木一副老人相,躺在柔軟的草地上,頭枕着胳膊,眺望着遠處的比睿山。5月風清氣和。比睿山讓薄薄的霧靄籠罩着,雖然樹木發新芽,葱綠一片的季節已經過去了,但是,楠樹葉還是水靈靈地出新綠。
河灘已經離上賀茂神社很近了,正是賀茂川西堤往下走的地方。岸邊,並排着高大的樹。河灘上看起來已經有很多人在等着葵祭的遊行隊伍了,細看其實並不全是,一些人在垂釣,還有孩子跑到河裏去玩。那的腳,看上去並無涼意。
葵祭的行列12點到了下鴨神社,有個“社頭”之儀。然後,下午兩點,出了下鴨神社,跨過北大路橋,向賀茂堤進發,3點30分到達上賀茂神社,再舉行相同的“社頭”儀式,祭祀告終。
從京都旅館,一路驅車而來的直木一家,到看見祭祀行列去上賀茂為止,還有相當多的時間。這“相當多的時間”裏,他們在河原上等着,説不定直木和年輕的姑娘不一樣,他躺在青草地上徹底地放鬆,茫茫然似望非望地眺望着京都的山。清風拂面,晚和初夏之際的陽光柔和温暖,他覺得這一切似乎要比看祭祀遊行更讓人快樂。鎌倉也好、東京也好,好像從沒有過這樣風和麗的子。
今年進了5月,巴黎下了雪,從報紙上看到,京都也又是雪又是需的,還傳説北國有冷害的憂慮。可看着眼前的暖花開之景,誰也無法把眼前的景象與“冷害”之類的話聯繫起來。
直木把胳膊從頭底下出來,仰面朝天,手腳伸開,睡成一個“大”字,説:“啊,真是好天氣呀。年輕的時候,老是來京都,今天這樣舒舒服服地躺在河灘上可是一回也沒有。”
“連我也是嘛,人在京都,可還從沒到賀茂川的河灘上來坐過呢。”幸子也説。
“令我想起宮崎的旅行喲。”直木閉上了眼睛“愛比高原的紅松呀,那可真是美。愛比高原硫磺噴出,有一種糙的覺,周圍的山比京都的山更強有力。那紅松哇,真多。早晨,打開旅館的窗子,紅松林的樹幹,讓朝陽照着,實在是太美了。那紅松樹樹幹的顏也許比京都的更美。”
“我還拿到了愛比高原紅松樹的畫片呢。”幸子跟着説。
“畫片上很美不是?”
“是啊。”
“這個高原吶,傳説猩紅特美麗。”直木像是努力回想着什麼“從愛比高原往高千穗鎮去,然後翻過山道,就來到了大分縣的竹田鎮,就這樣兜一大圈才回去的。高千穗的情況,回家後我都説了吧。天照大御神之高天原和天之巖户,八百萬神集中的天之安河原,天孫降臨的高千穗峯,這些遺蹟啊,都湊在了高千穗鎮,就算是神話、傳説,説得太濫也就不合理了。小鎮因觀光而熱鬧起來,一點不像產生神話的地方,但處處有高高的小森林,還是別具一番神話滋味的。這裏的‘高千穗夜樂’、民謠‘秋收之歌’在電視台裏也唱過,幸子、秋子都知道吧。”
“知道。”秋子回答。
“可是,高千穗峯呀,在這裏一處,在鹿兒島縣的確實還有另一處。傳説裏,這樣的事還多着呢。卑彌呼和壹興的‘馬台國’,中國的古書明確而肯定地記載着,可它究竟在九州的某個地方,還是有‘大和’,到現在還沒有肯定的結論。就拿並不久遠的事情來看,《荒城之月》那首歌吧,大家都知道那是‘土井晚翠’在竹田鎮的城牆遺蹟上作的詩,而且還建立了文學碑,但實際上‘晚翠’好像是在仙台寫的那首詩。作曲家瀧廉太郎是大分縣人,所以才讓人覺到那是在竹田鎮城牆遺蹟邊作的。也許瀧廉太郎讓‘大分’到‘竹田’的城牆遺蹟給住了,才譜出那樣人肺腑的曲子來的吧。大分市裏還有瀧廉太郎的紀念碑呢。”
“竹田的城牆遺蹟,雖然不怎麼大,可景十分優美。那小小的鎮,進進出出都得鑽隧道,可有趣着呢,真是我喜歡的市鎮啊。《荒城之月》也許就此成了竹田的東西了。還有比這更有意思的呢:在竹田鎮,田能村竹田的房產和地皮,還是原封不動保存着。南畫家呀。咳,那房子可簡樸着呢。竹田用屋子前地裏種的蔬菜、‘賴山陽’來招待客人,看來是真事吧。”直木慢悠悠地説“我去竹田家,還看到過那菜地的,在鎮的高台上。”
“我呀,這回在京都真想去參拜紫式部的墓。”秋子説。
“去紫式部的墓嗎?”直木像是有些不以為然“秋子是國文系的大學生嘛。可是,真有那個墓嗎?坑坑窪窪的‘新京極’小路上,據説還有《草枕子》作者清少納言的什麼東西呢。”幸子特地準備了有關葵祭的小小説明書,她打算向爸爸和妹妹介紹那些角的名稱和他們所穿的衣服,可是,有關所謂“王朝風景畫”的遊行,幸子本身缺乏知識,她就是再讀幾遍“説明書”也還是不清楚。
“秋子,先來看看這一段。”説着,她把書遞給了秋子,誰知秋子對王朝的服飾也是不甚了了。《源氏物語》、《落-物語》、《枕草子》,還有《榮華物語》、《大鏡》、《今昔物語》和《徒然草》等等古典,都寫了葵祭的事;那些短文章,都讓説明書給引用了;儘管秋子竭力回憶當時讀這些原本時學過的東西,可她也不能深入淺出地把葵祭遊行解説給父親聽,就和幸子一樣。
“初夏之際,枝頭尚未成蔭,僅略帶幾分綠意;無霞無霧,蒼天一覽無餘。夕陽西下,霧藹茫茫;入夜,細若遊絲之聲自遠方而來,斷斷續續,似隱似現,想必虛懷言無所盡。祭祀將近,當所需之衣物,匆匆捲起青朽葉、二藍之綢緞,紙等僅容真之體裁;忙忙碌碌,眾人你來我往,熙熙攘攘,煞是有趣。裙裾濃,碎花亦亮,‘卷染’更具風采。”《枕草子》中所寫的,鮮明地表現出舊曆四月、新曆五月的季節。
“源氏”的正“葵之上”和“六條御息所”(齋宮之母)爭車,這個在《源氏物語》裏為人們知的故事,説的就是這“葵祭”的事。
《徒然草》裏也寫道:“五月五,爭看競馬;車前雜人蜂至,遮擋視線,甚難觀覽;紛紛降車,憑欄眺望;人稠密處,滴水不漏。”令人想見鎌倉時代“兼好法師”之時,葵祭熱鬧紛繁之景象。後來,足利、戰國的亂世中,這個祭祀活動像是斷絕了,直到江户、元祿時期,才又恢復起來。可是,好景不長,沒能持續多久。到了明治時期,這個祭祀活動又經過了幾度興衰。這也許是由於朝廷和公卿把政權移給了幕府的“武家”以後更是由於明治時遷都東京,改變政體所導致的。京都衰落下去,作為祭祀主體的公卿也衰敗下去了。
戰爭以後,昭和二十八年,這個祭祀活動又復甦了,而且在昭和三十一年加進了以“代齋王”為首的女子行列,於是,這祭祖就成了謳歌和平、讚美京都繁榮的一項標誌的活動了。這和“平安朝”祭祀鼎盛時期的意義,完全是兩回事。雖然不能説信仰、復古已完全淪落為觀光的一檔大節目,但行列裏眾多的人們,不用説決不會成為王朝的公卿之。遊行隊伍裏不太重要的角,都是僱學生來做臨時工的,這些人攙着胳膊,嘴裏銜着冰,吊兒郎當,破壞了祭祀的氣氛,讓看遊行的人們皺起了眉頭。
儘管如此,遊行隊列和服飾,大致按照王朝的風格。幸子拿來的薄薄小冊子説明書,讓現代人看了膩煩地介紹了遊行的角和服裝,雖然那布的名稱和顏很難理解,可其實只要瞭解祭祀中的主要角:敕使、牛車和“代齋王”不就可以了嗎?
敕使當然是隊伍中位置最高的角。過去,是由四個“近衞”來充當,現在則由舊公卿豪族的“掌典”來充當此任。古式的服裝,今天讀起來,着實複雜不過。
“冠”的垂纓有花紋,菱形的花紋。束着帶,穿着黑的“闕腋之袍”半長袖。下邊的裙,則是“二藍”底,加進了紅的菱形圖案。白平絹絲的外褂,大紅的敞口罩褂,右上還彆着銀裝點的“魚袋”金的佩刀則是古風的直刀,刀柄上和刀鞘上都裝飾着花紋。帶是淡紫碎花圖案的唐綢。鞋是紅繪錦鑲嵌的皂靴。
他們騎的馬,叫做“佩唐鞍的馬”罩着銀面具,綴着圓環腳鐙,戴着“尾韜”結着“唐”擋泥板是用叫做“大滑”的皮革做的,前和股下都吊着叫做“杏葉”的樹葉形東西,手提繮繩則是“蘇芳”淡黑紅的細繩。馬身上披着織錦緞的馬衣,纏着腹帶,頭上還套着頭飾,尾上戴着“尾套”繮繩是“蘇芳”淡黑紅的圓帶。
“雲珠”馬枷沒有套在馬頸子上,而是讓馬伕拿在手上。
那敕使的馬,就是這樣一種古代的裝束。沒有古代裝束知識的人,簡直看不懂。而且,那些東西又並不怎麼打眼地就過去了。不用説敕使,就是各種“供奉”
“衞士”也都前呼後擁,還備着返程時的替換馬。打着“風傘”平添了一種初夏的趣情。初夏時節,下鴨神社的“札之林”、賀茂川堤上,一片青葱翠綠,與遊行隊伍的彩相映成趣。
“牛車”是供“王朝敕使”或“齋王”乘坐的車,是為了讓“行裝”更漂亮而製作的車,稱為“出車”
“飾車”和“渡車”車欄和車檻上都裝飾着正當時令的藤花、燕子花,或者是紅梅花、白花。
“代齋王”穿着俗稱“十二單”的衣服,坐在轎子上。
“忌衣”上罩着“小忌衣”髮型當然是披肩長絲式的,還扎着“陰絲帶”懷裏揣着紅的懷紙,手裏拿着檜扇,這不用説也是古式的裝束。
“代齋王”在祭祀前淨身時,有女童子在背後服侍着。祭祀的行列裏,這女童子和男童一起夾在遊行隊伍裏。童子和女童頭髮上結着紅“鳥子”紙,童女穿着內襯硬裏子的大褂。童子的行列抹上了一片可愛鮮豔的紅。雖然是葵花和雛子花的季節,這些童子的參加,平添了雛介子的風情。
與平安神宮的新時代祭,舉着長矛巡遊的熱鬧的-園祭比起來,京都的三大祭祀裏,要算葵祭最樸素了,可同時它又是嚴格遵循古制的活動,也許對現代人來説它不太注重外表。而且,它又是所謂“賀茂的祭祀”從京都御所出來,經過下鴨神社、上茂神社,路程最遠。
就像《徒然草》裏寫的那樣,公卿、“檢非違使”在松樹之間行進而去,那模樣,令人最能想起王朝的過去,可現在的人只不過是看看熱鬧而已。
直木一行打開盒飯,御園橋那邊,賀茂堤煞是美麗,再眺望葵祭的行列那就更漂亮了。不用説,遊行的人是徒步來到這裏的,即使在市政府休息了一會兒,又在下鴨神社舉行了神事,可他們還是相當累的。
其實,直木本來不打算仔細瞧,也沒懷着研究古典之心來仔細看遊行人的裝束、神事的;幸子和秋子要説知心話,秋子希望向姐姐袒懷,直木是應幸子夫婦的葵祭招待而來的。
“隊伍到這裏,還要很多時間呢。”幸子説“我去買上賀茂的特產烤年糕來給你吃。”
“好吧。”直木仰望着天空回答説。
“賀茂川到這裏,才是京都。”直木反覆説“沒多久以前,大堤和現在不一樣,聽説西面是一大片麥田和菜花田。那裏面,平常的農民屋子,東一點兒、西一點兒,看得才清楚呢。”直木又把手臂枕到頭下,望着天空繼續説:“秋子,你看現在的幸子怎麼樣?”
“什麼怎麼樣?”秋子反問了一句。
“變成京都人了吧?嫁到京都來,看起來幸福吧。”
“是啊。”秋子盯了一眼直木“不管怎麼説,我是一向不太喜歡宮本那個人的。”
“嗯。”直木點了點頭“這話下一回,能不能和幸子好好説一下試試呢?柔和一點地。”這話不用説也包括秋子自己的事。秋子覺到了,説了聲:“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