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陳院長把一個u盤給季凡“季總,我已經將這份報告的全部內容及相關數據資料都考到這個盤裏面了,你看現在是不是將剩下的二百萬研製費用也一併結清了?”季凡淡然一笑説道:“陳院長,錢不成問題,不過在這之前,還有兩個細節還需要確認。”陳院長鄒着眉頭緊張地問道“不知是哪兩個細節,還請季凡給予明示?”
“麻侖土的配方是我由出資委託貴院研製的,毫無疑問這個配方的使用權應由我獨家享用,我不想見到別人手裏也掌握着這配方。”聽到這裏陳院長不由鬆了口氣“季總,我們硅化院之所以能夠在國內瓷土研究領域佔據一席之地,並受到業界人士的稱道,憑藉的不光是一的技術,更重要的是注重誠信,講究信譽至上。
為客户保守秘密,這是我們院裏始終堅持和恪守的基本原則,關於這一點你大可放心好了。季總,請你接着説第二點。”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對於這配方是否如報告中所描述的如此神奇,我需要通過燒製進行檢驗,只要屬實我會馬上將那筆款子匯過來的。”
“理應如此,季凡的這個要求合情合理,正好院裏用來做實驗的樣土還有一些,你可以帶回去直接進行燒製,只是不知你需要多長時間?”
“那就以十天為限吧!”季凡説道。
陳院長叫來兩人抬了一箱樣土搬到了季凡寶馬車的後備箱。
“振海,咱們打道回府。”季凡高興地説道。
“季總,看樣子這次回來一切進展很順利吧?”厲振海一邊開車,一邊好奇地問道。
“還好總算是不虛此行。滿載而歸。”季凡説道。
“季總,你在這裏一呆就是十來天,就是為了箱子裝着的這些瓷土吧?想必它們一定是價值不菲吧?”
“這瓷土的出現對我們公司來講可謂是意義深遠,瓷廠由於沒有合適地瓷土,現在正面臨着停產的境地,有了它瓷土的問題就刃而解了。”季凡説道。
“這是什麼瓷土啊?”
“這種瓷土古時取自麻侖山,因此命名為麻侖土。在元朝時它是由官府統一控制出售的,因此又被稱為官土。當時出售每百斤麻侖土值銀七分。”
“想不到這瓷土竟然是這些值錢。”厲振海慨道。
季凡打開車載音響,聽着裏面傳來的薩克斯管吹奏的回家那首輕鬆舒緩的樂曲,他微閉上雙眼陷入沉思中。
正如厲振海所言,這麻侖土的價值自然是不言而喻。撫州高嶺土被齊玉民等人壟斷這件事仍然歷歷在目,也給他敲響了警鐘。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再次發生類似事情,最好地辦法就是將這五處瓷土礦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回到公司以後,季凡立即把林楓叫到自己的辦公室。
“林總監,現在有一項重要任務給你。”季凡説着把列着組成麻侖土的五處瓷土礦的名單給他。
林楓大致瀏覽了下名單。見到這五處瓷土礦分佈於三個不同的省份。雖然不解其意,但他沒有開口詢問,而是抬頭注視着季凡等待下文。
“你立即動身爭取在一週之內查清楚這些礦山的第一手資料,為公司全面收購這些礦山做準備。”
“收購礦山?季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收購是不是有些太倉促了?”
“只要儲量可觀,產量穩定,即使多花些錢也是值得的。”
“一週之內要跑遍三省五礦,時間有些緊啊。我只好分成五個小組同步進行了。”林楓説着拿着名單急匆匆地離開了辦公室。
從硅化院帶回地樣土已經給了唐俊,此時唐俊正呆在坯坊裏,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修坯中。頭髮花白地黃師傅手持板刀,按照他的指點修整瓷坯的外壁和足圈。
“黃師傅,你從事利坯多年,你覺這瓷土品質如何?”季凡謙遜地問道。
黃師傅抬起頭,疑惑不解地回答道“原來是季總啊!不瞞你説,我在瓷廠幹了這麼多年。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的瓷土。你看它手沉重,而且顆粒大。雜質多。
不過最令人驚奇的是這泥料拉力之強倒是非常罕見,你看它拉得這麼薄都不變形,這瓶子的上半部和內部本不需要修整。
本來我們景德鎮製坯這行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可這件瓷坯卻正好相反,它是七分拉坯,三分製坯。
如果以後廠裏都用這種瓷土製坯的話,那利坯的速度可快了許多。
至於它究竟是好是壞,我也説不好,只有燒製出窯以後,才能見出分曉。”在他地雕細琢之下,瓷坯完美地呈現在季凡和唐俊面前,這是一隻撇口、細頸、垂腹的玉壺瓶,此瓶的口沿和脖頸都線條暢,外型圓潤,不落刀痕。
“老唐,這瓷土耐高温,而且不易變形,最適宜燒製那些高頸大罐、高足杯、扁壺、大盤等形制碩大地大器,你怎麼不燒啊?”季凡開口問道。
“季總,這是樣土,我怕萬一燒製失誤,那就失去檢驗的意義了。”唐俊説道。
回到畫坊,唐俊調製好青花料,拿起雞頭筆屏住呼,開始在這件瓷坯上做畫。
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達到象唐俊這樣下筆松馳而又老到、圓勁、飄逸灑的境界啊?
看着他筆意自由暢而又不失古拙凝重,深知在青花瓷上繪畫難度極高的季凡不被他湛的畫技所深深引住。
唐俊的青花繪畫技法顯然是借鑑了書畫用筆,稜角分明的中鋒運筆顯得剛健有力,同時也強調了筆地變化,在點、線之中有抑揚頓挫,顯得有力量、有節奏,用筆也很到位。
幾株小草、幾片竹葉、幾叢松針形態生動,韻味十足。高大地大樹和矮小的芭蕉樹倒也相映成趣,大樹下部地主幹無不被山石或石遮住而隱去,芭蕉樹同樣只見有葉而不見樹幹,飽含象化的藝術手法。
“恭喜你老唐,看來最近你這青花瓷繪畫技法又有進步,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啦!”季凡説道。
“季總,你現在誇我還為時尚早,只有等到出窯時才能印證你的結論是否正確。”唐俊謙遜地説道。
幾天後,在易長風清脆悦耳的開窯聲中,一窯新燒製的瓷器準時出窯了,公司步入正軌以後,隔三岔五出窯,人們對此早已經習慣,認為這只不過是一次例行公事的出窯罷了,因此人們都忙於手頭的工作,出窯時除了窯上的工人,只有季凡、唐俊兩人在場旁觀。
雖然場面顯得有些冷清,但是季凡卻深知這可是關係到龍興瓷皇今後是否能夠發展壯大的關鍵時刻,他臉凝重地注視着窯室方向。
首先出窯的自然仍是高温釉瓷,本來志不在此的季凡看到幾件製作美的明黃瓷器時,眼前不為之一亮。
黃釉在古時是皇家控制最為嚴格的一種釉,金黃是至尊之,由於黃與皇同音,因此在明清兩代黃釉只有皇家才能使用。
眼前這幾件瓷器遍施黃釉,釉面瑩潤,澤如雞油般嬌豔動人,呈穩定,堪稱品,高温釉的研製竟然也有所突破,這個好消息令季凡喜出望外。
不過今天他最關心的還是那件玉壺瓶究竟燒製得如何,當唐俊將裝着那件瓷器的匣缽揭開時,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拿起它,近距離地對它審視。
這件瓷器胎質潔淨、釉滋潤,呈現出白中泛青的光澤,給人一種高雅嫺靜的覺,底足胎處有一圈深淺不一的火石紅,青花髮濃豔,佈局嚴謹,紋飾構圖豐滿,層次繁密,主次協調。
“沒錯,老唐,你看這白中閃青的釉,還有底足這由於含鐵而形成的火石紅,這都是麻侖土所具有的明顯特徵。”季凡高興地説道“如果説這麻侖土是元青花的骨骼和血,蘇麻離青料和透明釉是它的衣裳,畫工的紋飾神韻是元青花的靈魂。那麼如今我們終於擁有這麻侖土,成功可以説是近在咫尺啊!”
“季總,這件瓷器燒製得非常成功,看樣子該是燒製大器的時候了。”唐俊異常興奮地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