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以漢高祖之英明,知呂后必殺戚姬,而不能救止,蓋其禍已成也;以陶朱公智計,知長男必殺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難宥乎?
譯文及註釋譯文像漢高祖那麼大略的帝王,明知在他死後呂后會殺死他最心愛的戚夫人,卻無法挽救阻止,乃是因為這個禍事已經造成了,而如陶朱公那麼足智多謀的人,明知他的長子非但救不了次子,反而會害了次子,卻無法保全此事,大概是因為次子的罪本來就讓人難以原諒吧!
註釋戚姬:戚夫人,為漢高祖寵姬,高祖崩,即為呂后所殺。
陶朱公:范蠡佐越王勾踐破吳後,至定陶,自稱陶朱公,經商而成鉅富。
評語漢高祖雄才大略,能取天下,卻不能阻止呂后殺戚夫人,一方面雖是高祖已死,無能為力,同時也是因為天下可取而得,人心之妒難消。妨恨之心,其烈逾火,其毒勝鴆,乃有呂后為天下至殘之事,出乎常人想象。由此可見,天下最難解決的問題,便是潛藏在人心的仇恨。若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即使如漢高祖力足以平天下之人,也不足以阻止家庭慘禍的發生。
范蠡的智慧是有名的,他能在佐越王滅吳之後及時引退,可見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然而當他的次子在楚國殺人,他已知讓長子帶金救贖,很可能會因惜金而誤事,卻不出面阻止,由此可知他並不十分想保全次子,因為就情而言他當救次子,然就理而言殺人本是難恕之罪。長子由於年輕是深體父親創業之艱,所以惜金,卻導致次子被殺,這又豈是長子所想得到的?因此,有此事並非斤斤計較、太過明,就能辦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