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下以及穿山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下賤、下作的簡稱,詞義源於不正當的行為,甚至一般的行為。湘方言在八十年代以後有“稀下的”一詞,指氓無賴的習氣,顯然也是“下”的延伸和擴展。

就人的體位來説,頭腦在上,人的思維和神從來就具有上的指向,享有“高尚”、“崇高”、“形而上”之類方位標誌。而器官在下,因此行為從來屬於“下”由此看來,寺廟建在高山,罪犯囚於地獄,貴族居於殿堂。賤民伏拜階下,勝者的旗幟升向高空,敗者的旗幟踐踏足底…這一切很難説是偶然的擇位,一定是某種信念的外化和物化。我懷疑,這一切源於古代居人對自己身體的困惑和最初的認識,從那時候開始,寺廟、貴族、勝利的旗幟,成了居人腦袋的延伸,獲得了上的方向。而相反的一切,則只能同處的下體一樣永遠屈居於下。

據説馬橋以前特別的下,公社幹部狠狠整過一下,才正經多了。公社何部長下到村裏收繳超額的自留地、自留糞、自留雞鴨等等,還在大會上出示了一個奇怪的東西,是兩個長長的鏡筒:“這是什麼?穿山鏡!有了這個東西,你們不管做什麼下事,我都看得見!抓住一個,處分一個!抓住十個,處分十個!決不手軟!”其實是望遠鏡,是公社林業站的,用來觀察山火的。

連本義聽這話也面緊張,對望遠鏡不安地看了一眼,又看一眼。人們以後果然不敢亂説亂動,萬玉一連幾個月一都要閉臭了,打死他也不唱覺覺歌。一到夜晚,大家早早睡了,村裏安安靜靜,沒有燈火。好多人還説,那一段他們連老婆都不敢碰。

萬玉對穿山鏡很不滿意,曾經對我抱怨:“不公平,太不公平。你們城裏人有電影戲看,有動物園看,有汽車火車着,我們鄉里人有什麼?就是這一點文化生活,”他是指覺覺歌和男女之事“也要用穿山鏡照,什麼世道!再説,共產黨不準大家下,以後小共產黨哪裏來呢?”萬玉對何部長的抱怨是否合理,暫且不論。把望遠鏡所代表的保守觀念當作共產黨的特產,卻不是事實。國民黨統治中國的時候,在廣州、武漢等地都出現過軍政府誼舞的事件,誼舞被視為“有傷社會風化”的亂。更早一點,清王朝統治中國的時候,《西廂記》被列為演戲曲名錄的榜首,愛情小説和詩詞都是官方眼中的“穢惡之作”一批批被搜繳和焚燒。一個“下”字,不僅僅是馬橋人現在的用詞,幾乎貫串了漫長曆史,透出了漢語思維幾千年來對愛行為一脈相傳的道德偏見。只要這個“下”的命名沒有取消或改變,人們要真正、全面、徹底走出偏見的陰影都是相當困難的。何部長即便是一個十分開明的人。也不一定能夠擺已經內化於他骨血中的心理定勢。他只不過是一個傳統詞典的運用者,着望遠鏡在詞義的軌道上向前滑行,就像一隻驢戴上了籠套,只能往前走。在這個意義上,到底是人説話,還是話説人?到底是何部長應該對他的刻板和僵硬負責,還是一個“下”字早已成了何部長的籠——因此。包括馬橋人在內的一切這樣運用漢語的人應該對何部長負責?當然就成了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