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六回俏佳人扮裝應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詩曰:不道高愁度驛椅,只今魂夢記奏蕭;風自是無情物,未許閒花伴寂寥。

翠翹金風等閒餚,一片心情濕素執,無限相思誰與訴?花前惆悵倚欄干。

話説錢彥看到金生文字,遂道:“怪哉!奇哉!此間亦有如此之士。吾平自恃所學以為絕妙,今始知自負矣。”又看到銀生文字,愈加驚奇,遂道:“此等奇才,不當列於凡士之內,吾當薦入京師,以顯國家文明之治。”次,知府大人來,錢彥道:“昨考貴府,得文字二卷,覺與諸生不同,貴府試觀之。”遂取了那二卷,與知府大人。知府接過—看,只見滿篇圈點,又見是金生、銀生名字,遂大喜道:“此二子是湖南巡撫唐公之子。”錢彥道:“緣何奇才多出於此老。”遂着人請二子進內。

這二子進得衙內,錢彥以禮相待,待其坐定,遂道:“適才見公子妙文,誠不加點。今薦公子於天子之前,以光盛國。”容道:“學生素無知識,今蒙大人舉薦,誠恐有負所薦矣。”錢彥道:“公子毋自謙,本院豈不識人。”言畢,花道:“既蒙垂愛,敢不應命?”錢彥大喜,遂留二子於後衙內。花謂容道:“我等俱是女,今薦入京師,恐終久不雅。”容亦低低道:“得此機會,正展中才學,以登青雲之上,何必多慮?”次錢彥即修了表章,送二子進京。不題。

卻説唐巡撫於衙內悶坐,忽有京報至,道新狀元章鵬飛點了湖南學政,不將到任。巡撫聞知,轉加煩惱。不數,鵬飛果到任,巡撫即率滿城官員,至河下接。

只見鵬飛舡上出來,青年俊秀,貌美過人,飄然有喜,見了巡撫,即深深一揖。巡撫回禮,鵬飛將跪下,巡撫忙忙扯住,道:“先生過來,實乃天子命臣,毋自卑也。”鵬飛道:“晚生一介書生,久慕老大人盛德,今得拜台下,實三生有幸。”二人俱都謙遜,當吉辰,即拜印上任。

,鵬飛即往各衙門拜會,及至巡撫衙內,巡撫設酒相待。又一,鵬飛着人至巡撫衙門求婚,巡撫遂將女兒自吳江以來之事,細細相告。那人迴轉,亦將此言回覆鵬飛,鵬飛聞知,傷不已。

,鵬飛去拜叔父順發,遂着小衣小帽,帶一僕相隨,向章村而來。卻不忘花之事,暗忖道:“小姐先初既避於章村,如今去向何方,叔父必知,到了自有消息。”正想間,至至章村,遂令僕人送上名帖,順發見了,知是侄兒到來,遂急命請進侄兒,鵬飛進內,請出嬸孃,一同問畢了,順發即着丫頭整治了酒餚,擺於桌上,一堂歡坐,細論兩家之事。言語間談及花,叔父嬸孃竟全然不知,俱十分嘆息。

吃罷,天已將暮,鵬飛拜罷叔嬸,起身迴轉,順發忙止住,道:“天已晚,在此歇息。”鵬飛身已倦,亦不推辭。順發遂命人將鵬飛送至書房安寢。

是夜,鵬飛卧於牀上。左思右想,不得花消息。覺十分淒涼,那能入眠,遂起身挑燈獨坐。忽見案上有書數卷,即啓開讀之,亦不耐煩。又翻出屜中新詩數本,俱是抄寫的,才讀一首,覺其文辭清新,所作不凡,讀來令人快,連讀幾首,愈見才思捷,遂嘆道:“作此詩者,乃天才也。”又看了數首,道:“此人之才,勝我十倍矣。”遂續看之。

不覺已是天明,順發進來,見鵬飛仍於燈下看書,遂問道:“賢侄因甚早起?”鵬飛道:“叔伯才早,侄兒適間方起。”須臾,僕人獻茶進來。茶罷,忽一少年進內,立於順發之前。順發謂少年道:“客乃你伯兄也。”那少年聞罷,忙忙下拜。鵬飛即回禮,那少年又轉進房中去了。鵬飛遂謂順發道:“賢弟何來?”順發道:“近因先生辭世,適才吊禮方回。”鵬飛又道:“多少年紀?”順發道:“十五歲了,名顯兵。”鵬飛道:“侄兒所觀之詩,其非是賢弟所作的麼?”順發道:“正是,卻俗庸之句,侄兒暇間可為其斧正。”鵬飛—頭翻着詩本,一頭謂順發道:“叔父有此孩兒,實是令人羨慕。侄兒觀此詩,作文奇絕,真可謂當世之英才。侄兒奉天子命,遇賢才當薦朝廷。今賢弟年少學博,豈可懷其寶而其邦?侄兒當為薦於天子之前,以為國寶。”順發聞言,心下甚喜。遂道:賢侄為提舉,卻恐辱子才不稱薦。”鵬飛道:“叔父不必多慮,侄兒來當命府學送賢弟進京,可先使賢弟收拾行裝。”顧發應諾,遂同至客堂。

吃罷早膳,鵬飛即辭過叔嬸,起身回衙。順發着人整備車駕,鵬飛登車而返,其僕乘馬相隨。回到衙中,鵬飛修了薦賢表章,即傳長沙府學至,分付道:“今章村有一才子,你即將其送至京師,有表文一紙,到京時可向禮部投下。”府學領命而去,至次,攜了表文。遂至章村,約顯兵進京。不題。

卻説錢彥所薦二子,着人進了京師,至禮部投文。禮部尚書李德接了文書關奏章,即批聽候奏議。鵬飛所薦章村一子,命長沙府學送進京城,亦至禮部投文,禮部一概收了文書,亦令他聽候迴文。

,禮部奏帝道:“今有江南學政薦二少年進京,乃湖南巡撫之子,一名金生,一名銀生,有表奏聞。湖南學政亦有表文,薦一子來京,姓章名顯兵,俱在朝門候旨。”帝看了表章,大喜道:“兩學政如此為朕訪才,實乃賢臣也。”遂批道:“五內候朕親臨面試,可暫着三子寓於閣中。”禮部領旨出朝,遂請三子寓於絲綸閣。

這顯兵見了花,似乎面善,又不好認得。花認得顯兵,遂將自己男裝並容之事告之,又囑其萬不可漏。顯兵點頭會意,遂將鵬飛之意告花。花聞罷,心下着實欣喜。

及至考期,帝即傳旨,選三子上殿,欽點題目,使三子作文,並命大學土孫建監場。未及—個時辰,三子作文俱畢。太監進宮,呈上作文,帝將文字細看,後示諸文臣道:“朕閲此卷,頗覺快絕,卿等可細評之,以辨高下。”文臣領旨,簇擁殿前,各看一卷,莫不驚異,又易換了看,愈加稱奇。遂奏帝道:“三卷皆天才,更無分高下,臣等何敢妄評。”帝喜道:“誠如是,學政所薦皆有眼力。”遂即三子皆點為翰林。三子俱喜,即謝恩而出。

,帝又傳銀生上殿。花聞聽,急急上殿,帝謂花道:“卿少年英傑,朕深愛惜。今正宮之女金玉,與卿年貌相當,才德可配,願招卿為駙馬,不知卿意下如何?”花聞言,心下着慌,忙叩頭奏道:“蒙陛下深恩,本當遵旨,卻婚姻之事,必待父母之命,望陛下體臣愚衷。”帝道:“卿待父命,即傳於卿父即可。”遂寫了聖諭,命大學士孫建帶去湖南議婚。花見已如此,只得謝恩退出。

花轉至絲綸閣時,將事體告之於容井顯兵,三人俱都着急,顯兵道:“今聖旨傳往湖南巡撫處去,倘巡撫畏罪,定然奏明真情,小姐將置身子何處?為今之計,不走更待何時,今家兄任湖南學政,原與小姐有盟,其如逃回湖南,暫寓舍下,使人告與家兄,他自有法兒。”容聞罷,道:“此言甚是。”遂與花換了書生衣巾,帶了盤費,辭了顯兵,私自出了絲綸閣。且喜無人覷見,一路直出京城,向湖南面來。

,二人到得湖南,遂投奔章村。那順發正於家中閒坐觀書,忽見二少年至,口稱繼父,方知是花,遂大喜道:“小姐至此,速請內坐。”又指容問道:“此小姐為何人?”花道:“他乃我義姐容也。”二人坐定。順發道:“自小姐去後,我無處不尋,請問小姐,許久去向何處?”花遂將在外遊玩,府上‮試考‬並薦至京師,得遇顯兵,同場應試,皇上欽點翰林,至招駙馬,私自逃回始末,詳述一番。

順發聞之,嘆道:“小姐如此天才,實是可惜。請暫居小舍,我當與侄兒商議,為小姐想個法兒。”言訖,領了花、容進內屋,見其華氏。花謂容道:“此即妹之繼母。”容聞言,即與花同下拜。華氏忙答禮,遂請二人進得卧房,更換了女衣,又與諸家人相見,不題。

卻説鵬飛正考完外府轉省,於衙內閒坐,忽福建巡撫王忠使人送書來此,進即呈上書函。鵬飛忙拆開視之,方知是容因與人聯詩,恐父親動怒,遂畏怒而逃,杳無蹤影。

鵬飛看畢,即長嘆數聲道:“我命怎的如此多舛?”只得寫了回書,令那人帶回,心中不煩惱十分。忽有人來報叔父到來,鵬飛即出門相,將順發領進私衙。問畢了,順發謂鵬飛道:“賢侄薦小弟進京,已蒙聖恩,欽點為翰林。”鵬飛道:“侄兒方才轉省,竟全然不知此事,京報幾時到的?”順發道:“京報已到半月,二報又來了。”鵬飛聞言,忙問道:“二報何喜?”順發道:“江南學台薦二才子金生、銀生,與你弟一同朝考,俱欽點翰林,此二才子己至家中。此即二報,實是賢侄之喜!”鵬飛不解,又問道:“金生、銀生為何方人氏?侄兒未曾聽説。”順發道:“賢侄不曉,那二才子即是唐巡撫之子哩!”鵬飛道:“向聞巡撫膝下無子,且緣何為愚侄之喜?”順發道:“此二才子即賢侄月下嫦娥與王小姐。”鵬飛喜不自勝,道:“王小姐畢竟為何人?”順發道:“此女即蘇州王喜威之女,其兄今為福建巡撫。”鵬飛聞得,詳情俱知,遂道:“原來如此。”遂將與王兄結義許婚之事,一一與叔説知,又將王忠來書拿與叔父看。罷了,順發道:“這二女實是千古奇女。”遂將帝花為駙馬,二女逃歸之由。俱與鵬飛説知。又道:“二女來歷既已分明,賢侄可既與巡撫議婚,早完好事。”鵬飛道:“理當如此,愚侄將謀此事。”言訖留了叔父吃酒,至落西山方歸。

,鵬飛請布、按兩司吃酒,布、按兩司歡然而來。席間,即託布、按至巡撫衙中議婚,二人俱願為媒。待席散後,二人即至巡撫院上,為鵬飛求婚。暫且不題。

卻説唐巡撫自花私出之後,夫人終啼哭。巡撫惱怒,遂道:“恁般辱女,定然將他除去。”即懸賞白銀百兩,捕花來獻,若有隱藏之人,查出同罪。

夫人聞之,大哭不已,謂巡撫道:“人已年遠六旬,舉目無親,只這麼個女兒,還除去,其心甚狠。倘一旦除卻此女,我與你死於地下,誰為殯葬?”巡撫聞得此言,更加怒氣,遂憂悶成疾,着人請醫調治,亦不甚重。至年終,偶冒風寒,其病加重,不能起牀。這忽闕金陵來報,道金生、銀生兩公子經學台舉薦,進京應試去了。時巡撫正在危急之際,夫人聞知此事,暗忖道:“有甚公子,分明是王小姐與我女兒假扮男裝。”當下瞞了巡撫,以銀子打發報了去訖,又囑衙中人不容與巡撫説知。

至次年二月,巡撫病癒,忽報大學士孫建傳聖旨到來,巡撫即命人備了香案,跪下接旨,孫建讀聖旨道:江南學政錢彥,薦到卿子金生、銀生,經朕面試,才果堪誇。茲招卿子銀生為駙馬。卿子待父命,不敢不告而娶。茲命大學士與卿議婚,勿負朕心。

讀罷,巡撫全然不解,只得謝恩,接過聖旨,遂請孫建內坐。巡撫道:“適才聖旨,老拙實不能解。且老拙只生得一女,如今亦不知去向何處。那有甚孩兒?”孫建道:“二公子經皇上點為翰林,怎道無子?”巡撫不能答,旁有家人跪稟道:“前江南已有報子到來,報二公子入學,已薦入京師。夫人料是二小姐假扮男裝而去,因大老爺尚有病於身,故暫且瞞過,報發報子去了。”不知後來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