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失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時間:南宋孝宗十三年,地點:臨安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蹴鞠組織齊雲社議事大廳內,齊雲社的創始人,前任當家齊老太爺焦急地在大廳裏打着轉,大廳內除了齊老太爺,還有齊家的一干女眷和眾下人。昏暗的燭光隨着晚風輕輕搖曳,不時綻放一兩個耀眼的燈花,身邊的下人大氣也不敢出一口,氣氛壓抑的令人窒息。
出大事了!是的。真的出大事了。
幾個時辰前,一道晴天霹靂讓整個齊家直到現在還沒有緩過神來,齊家的驕傲,齊雲社現在的當家前任當家齊老太爺的孫子…齊南,在城外打獵的時候,由於坐騎失足,跌下了落神崖。
落神崖,齊老太爺對它再悉不過了。年輕時每個月都會在那裏和摯友圍獵,對它的兇險也是再悉不過,連神落下去都沒救,更何況是人。從隨齊南出去打獵的家丁回來報信到搜救人員趕去救援已經快五個時辰了,還是沒有任何消息傳回,如果不是顧慮年紀太大身體已經不是很好,齊老太爺恨不得親自出去搜救他的寶貝孫子。那可是傳承他所有夢想和希望的人啊!
坐回議事大廳那寬大柔軟的虎皮椅裏,着那因為走的時間久了而酸脹不堪的大腿,齊老太爺的思緒隨着那暗夜裏的風緩緩飄向那無邊無際的黑夜裏南宋孝宗年間,這是個矛盾而微妙的時代。孝宗即位後,一反高宗時期對金國妥協讓步的政策,他恢復岳飛名譽,積極抗戰。雖然被打敗。但是也讓金國吃到了一定苦頭,加上北方蒙古的崛起,金國腹背受敵,無力再大舉南侵,不得不接受南宋朝廷的議和,簽定了所謂的隆興和議,南宋朝廷用一定的讓步換來了暫時的和平。北宋經濟文化的繁榮在南宋得到延續,都城臨安(既現在的杭州)還取代了北宋汴京開封的位置,成為了當時國內最大的商業中心。
當時,杭州已成為商賈集中的地方,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武林舊事》等書記載當時杭州有四百四十行,一條橫貫南北的御街,也稱“天街”從北向南,十里長街,畫棟雕樓。一直通到鳳山門,路面全部鋪石板,兩旁商肆林立“無一家不買賣者”南宋一位大臣抱怨世風奢靡時説:現在的農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絲制的鞋子。難怪有的西方學者説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還比不上杭州一個看城門的士兵。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應該就是對於當時杭州繁華景象的最好概括。
齊雲社就在這樣一種環境下誕生了,南宋時期,雖然政治極度**,但是經濟文化的發展卻沒有受到政治上的很大的影響。自和金國簽定了隆興和議後,南宋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階段,蹴鞠,這個北宋時期就很受人民喜愛的娛樂活動隨着經濟、文化的發展更加興盛起來。無論是民間,還是宮廷中,蹴鞠活動蔚成風氣。
年輕時候的齊老太爺,是蹴鞠的狂熱愛好者,在蹴鞠界享有盛譽。齊家本是商業世家,世代經商,資金雄厚。齊老太爺年紀大後,自己出資建立一支蹴鞠隊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取名齊雲社。這是臨安的第一家蹴鞠組織。其後臨安各方勢力紛紛仿效,蹴鞠組織如雨後筍般林立,定期組織各種比賽。一時間蹴鞠變成臨安最受歡的娛樂項目。
齊雲老太爺生有三子,但是沒有一個對蹴鞠有極大的興趣,倒是長孫齊南自小就對蹴鞠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而且天賦極其出眾。所以在齊家的晚輩裏,齊南最受老太爺的喜歡。
為此老太爺不惜親自上陣教導,為了鍛鍊其腿功,齊南8歲就拜有北腿王之稱的燕十四為師,並重金聘請臨安最出的幾大蹴鞠宗師教授齊南蹴鞠技巧,齊南也不負重望,蹴鞠技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以弱冠之年率領齊雲社在由皇家組織的蹴鞠大賽中一舉奪魁,被孝宗皇帝御賜手書蹴鞠第一人。
齊老太爺從那以後安心退居幕後,讓齊南正式接掌齊雲社,成為齊雲社的第二代當家。齊南人雖只是弱冠之年,但是卻有着年輕人罕見的沉穩,把個偌大的齊雲社打理的井井有條.有孫如此,不讓齊老太爺老懷大.
但是誰想到現在卻出了這樣的情況,難道是天嫉英才?
“老爺回來了,老爺回來了!”門口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引起大廳裏的一陣騷動。齊老太爺從沉思中緩過神來,心口卻隨着腳步聲的迫近沒來由地一緊。
齊老太爺的長子齊南的父親齊清快步走進,臉上的焦急和疲憊連大廳昏暗的燭光都無法掩蓋。齊老太爺長嘆一聲,不用問都知道還是沒有找到,齊清臉上的表情很好地説明了一切。大廳裏詢問聲不絕於耳,鬧烘烘的猶如菜市場。齊老太爺卻覺得自己的靈魂好象遠離了自己的身體,遊離在喧囂的議事廳的上空。南兒啊!你到底在哪裏?
十天天很快過去。齊家組織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力搜救,依然沒有齊南的任何消息。落神崖下別説屍體,都沒找到一。齊老太爺心中的希望也一點一點褪去。十天!老太爺覺象過了十年,人也變的象蒼老了十歲。人活者總是有所期盼,當上蒼把一個人連期盼的權利都剝奪了,那人活着也就沒什麼意思了。老太爺現在的心境大抵就是這樣。
一個月過去,齊南依然沒有任何消息,齊老太爺因為齊南的失蹤就此一病不起,半年之後便撒手人寰,齊雲社也隨着老太爺的故去,二當家的失蹤而逐漸衰落,就此退出臨安蹴鞠界的舞台。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那齊南到底到哪裏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