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宋紀八十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玄黓敦牂七月,盡閼逢涒灘四月,凡一年有奇。

o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崇寧元年(遼乾統二年)秋,七月,甲申朔,建長生宮以祠熒惑。

丙戌,詔:“省、台、寺、監及監司、郡守,並以三年成任。”戊子,以蔡京為尚書右僕兼中書侍郎。制下之,賜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創法之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是未定,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頓首謝曰:“敢不盡死!”制辭極其褒美,翰林學士張商英所草也。

己丑,焚元祐法。

甲午,詔于都省置講議司。

蔡京既得志,陰託紹述之柄,箝制天子。用熙寧條例司故事,即都省置講議司,自為提舉,以其黨吳居厚、王漢之等十餘人為僚屬。取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冗官、國用、商旅、鹽澤、賦調、尹牧,每一事以三人主之。凡所設施,皆由是出,而法制屢變無常矣。

詔杭州、明州置市舶司。

庚子,同知樞密院事章楶罷,以老故也。詔授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未幾,卒,諡莊簡。

甲辰,以雨水壞民廬舍,詔開封府振恤壓溺者。

庚戌,臣僚上言:“管句明道宮張耒,在潁州聞蘇軾身亡,出己俸於薦福禪院為軾飯僧,縞素而哭。”詔:“張耒責授房州別駕,黃州安置。”辛亥,詔:“昨降置講議司手詔內事件,許中外臣庶具所見利害聞奏。”復罷《秋》博士。

是月,遼主獵於黑嶺,以霖雨,給獵人馬。永興宮太師蕭呼圖見遼主好遊畋,每言從禽之樂以逢其意,遼主悦而從之,國政墮廢自此始。

準布侵遼,遼招討使額特勒戰敗之。

八月,乙卯,皇子烜改名桓。

臣僚上言:“陛下即位之始,淵默不言。嘗開獻書之路,而以書獻者,有自布衣取甲科以令百里,或加秩一等,或解武弁而寄寺監丞、簿之祿。天下之士,不知彼所論列為何等語言,往往懷疑,迄今不釋。慾望出其所上封事,布之四方。果其言有補國是,則至公之議,帖然自厭;或志在覬望,僥倖名器,無忠嘉一定之論,有憸兩可之語,附下罔上,累先烈而害初政,則於此時,豈可以置而不問?如以臣言可採,乞早賜施行。”乙丑,詔:“除鄭敦義、江緷外,鹿求追所授承事郎,降充簿、尉,高士育追所授官,何大正追所賜出身及所授官,並不得應舉。”辛未,置安濟坊,養民之貧病者,仍令諸州縣並置。

甲戌,詔天下興學貢士,建外學於國南。

蔡京請“天下州縣並置學,州置教授二員,縣置小學。縣學生選考,升諸州學;州學生每三年貢太學,至則附試,別立號;考分三等,入上等補上舍,入中等補下等上舍,入下等補內舍,餘居外舍。諸州、軍解額各以三分之一充貢士,州給常平或系省田宅充養士費;縣用地利所出及非系省錢。凡州縣學生曾經公私試者,復其身。如有孝悌睦姻任恤中和,若行能尤異為鄉里所推者,縣上之州,免試入學。州守貳及教授詢審無謬,即保任入貢;不實者坐罪。”京又請外學以待州縣學之貢士。乃詔即京城南門外相地營建,外圓內方,為屋千百七十二楹,是為辟雍。太學專處上舍生、內捨生,而外學則處外舍生。初貢至,皆入外學,經試補入上舍、內舍,始得進處太學。太學外舍亦令出居外學,其敕令格式,悉用太學見制。於是上舍至二百人,內舍六百人,外舍三千人。凡州學上舍生升舍,以其秋即貢入辟雍,長吏集闔郡官及提學官具宴設,以禮敦遣,限歲終即集闕下。自川、廣、福建入貢者;續其路食,以學錢給之。奏入,詔悉如其法施行。”丙子,詔:“司馬光、呂公著、王巖叟、硃光庭、孔平仲、孔文仲、呂大防、劉安世、劉摯、蘇軾、梁燾、李周、範純仁、範祖禹、汪衍、湯戫、李清臣、豐稷、鄒浩、張舜民子弟,並毋得官京師。”己卯,以趙之為尚書左丞,翰林學士張商英為尚書右丞。

九月,戊子,京師置居養院,以處鰥寡孤獨,仍以户絕財產給養。

乙未,詔中書籍元符三年臣僚章疏姓名,分正,各為三等。於是中書奏:“正上,鍾世美、喬世材、何彥正、黃克俊、鄧洵武、李積中六人;正中,耿毅等十三人;正下,許奉世等二十二人。上尤甚,範柔中等三十九人;上,梁寬等四十一人;中,趙越等一百五十人;下,王革等三百十二人。”內侍郝隨,諷蔡京再廢孟後。會昌州判官馮澥,上書言復後為非,於是御史中丞錢遹、殿中侍御史石豫、左膚連章論“韓忠彥等乘一布衣誑言,復瑤華之廢后,掠俗之虛美。當時物議固已洶洶,乃至疏逖小臣詣闕上書,忠義切,則天下公議從可知矣。望詢考大臣,斷以大義,無牽於俗非正之論,以累聖朝。”丁酉,治臣僚議復元祐皇后及謀廢元符皇后者罪,降韓忠彥、曾布官,追貶李清臣雷州司户參軍,黃履祁州團練副使,安置曾肇、豐稷、陳瓘、龔夬等十七人於遠州,擢馮澥鴻臚寺主簿。

己亥,御批付中書省:“應元祐責籍並元符末敍復過當之人,各具元籍定姓名進入。”於是蔡京籍文臣執政官文彥博等二十二人,待制以上官蘇軾等三十五人,餘官秦觀等四十八人,內臣張士良等八人,武臣王獻可等四人,等其罪狀,謂之黨,請御書刻石於端禮門。

庚子,贈宣德郎鍾世美為右諫議大夫,錄其子為郊社齋郎。世美,元符末提舉福建路常平,應詔上書,乞復熙寧、紹聖政事,至是第為正上等第一,故有此恩。餘正等四十人,悉加旌擢。其等五百四十二人,降責有差。

壬寅,降授中大夫、守司農卿、分司南京、太平州居住曾布,責授武泰軍節度副使,衡州安置。

冬,十月,乙卯,蕭哈里叛遼,劫乾州武庫器甲。遼主命北面林牙薩嘉努捕之。蕭哈里亡入女直之克展部。

癸亥,知樞密院事蔣之奇罷為觀文殿學士、知杭州。

遼招討使額特勒乞致仕,遼主不許,止罷招討、南院樞密使;丙寅,封混同郡王,遷北院樞密使,加太子太師,賜推誠贊治功臣號。以參知政事牛温舒知南院樞密使事。

己巳,以觀文殿學士、知太原府呂惠卿為武昌軍節度使、知大名府。

蔡京、許將、温益、趙之、張商英力主錢遹等説,請廢孟後,帝不得已從之。甲戌,詔罷元祐皇后之號,復居瑤華宮。

丙子,臣僚上言:“元祐黨人,朝廷近已施行。所有元符之末,共成黨與,變更法度復為元祐者,伏望詳酌施行。”於是詔周常、龔原、劉奉世、呂希純、王覿、王古、謝文瓘、陳師錫、歐陽棐、呂希哲、劉唐老、晁補之、黃庭堅、黃隱、畢仲遊、常安民、孔平仲、王鞏、張保源、陳郛、硃光裔、蘇嘉、餘卞、鄭俠、胡田並罷祠祿,各於外州軍居住,仍依陳乞宮觀新格,不得同在一州。

戊寅,以資政殿學士蔡卞知樞密院事。

詔:“河南府草澤裴筠上書,語言狂悖,特送五百里外州軍編管。所有講議司許陳言利害指揮勿行。”十一月,乙酉,邵州言知溪徽州楊光銜內附。

戊子,以婉儀鄭氏為賢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