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三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乙亥,遼以邢抱質為大同軍節度使。
戊寅,以修儀劉氏為德妃。
知袁州何蒙上言:“本州二税,請以金折納。”帝曰:“若是,則盡廢耕農矣。”不許。
六月,壬子,丁謂言:“天書閣望柱直起氣千餘條,青紫黃白相間,又吐白光若銀絲,上有輕白雲覆之,俄變五。”帝作瑞應詩賜近臣和。
諸州言歲豐谷賤,鹹請博糴,帝慮傷農,即詔三司使丁謂規畫以聞。謂言莫若和市,而諸州積鏹數少,癸丑,出內藏庫錢百萬貫付三司以佐用度。
修國史院言:“所修《禮志》,舊曆止存事端,並令禮院取索國初以來禮文損益沿革製作之事及論議評定文字,或慮尚有遺落,致國家大典有所不備。龍圖閣待制孫奭見判禮院,深於經術,禮樂博,望專委檢討供報。”從之。
錢唐林逋,少孤力學,恬淡好古,不趨榮利。初放遊江湖間,久之,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轉運使陳堯佐以聞,庚申,詔賜粟,長吏歲時勞問。
壬戌,令樞密院修《時政記》,月送史館。先是樞密院月錄附史事送中書,編於《時政記》。及是王欽若、陳堯叟等請別撰,從之。《樞密院時政記》始此。
是月,遼主駐上京。
秋,七月,戊辰,新作保康門於硃雀門東,徙汴河廣濟橋於大相國寺前,榜曰延安,又作橋跨惠民河,榜曰安國。時將建觀以奉五嶽,故闢此門。尋命丁謂等就奉節、致遠三營地及填乾地之西偏興築,內侍鄧守恩董其役。
龍圖閣待制張知白上言:“唐李嶠嘗雲:‘安人之方,須擇郡守。竊見朝廷重內官,輕外任,每除牧伯,皆避命致訴。比遣外任,多是貶累之人,風俗不澄,實由於此。望於台閣妙選賢良,分典大州,臣請輟近侍率先具寮。’鳳閣侍郎韋嗣立因而請行,遂令以本官出領州郡。伏見江、浙大郡,方切擇人,苟有闕員,俾之承乏,臣雖不肖,願繼前修。”帝以知白累更外任,方在要職,不許。辛未,命知白同糾察在京刑獄。
壬申,上封者言:“諸州軍司法參軍多不得其人,致刑法差枉,望令吏部銓司謹擇明法出身者授之。”帝以示輔臣,王旦言:“明法雖習律文,亦須有才識。頃法官闕,多取屬縣簿、尉習刑名者代之,今請令銓司參酌施行。”從之。
癸未,慶成軍大寧宮廟成,總六百四十六區。
遼進士康文昭等,坐論知貢舉裴元、邢祥取士私曲,秘書省正字李萬,以上書詞涉怨訕,皆仗而遣之。
遼自蕭託雲請設準布節度使,部民苦節度使之暴,相率謀亂。是月,舍哩太師阿勒岱因眾怨殺節度使巴安,屠其家以叛。託雲討之,阿勒岱奔烏嚕多城,古所謂龍庭單于城也。準布諸部執阿勒岱以獻。已而諸部悉叛,圍託雲於哈屯城,勢甚張;託雲使諸軍齊卻之,屯於烏嚕多城。
八月,丙申朔,有食之。
丁酉,詔學士院,青祠、齋祝祭文止稱皇帝,無列尊號。
戊戌,左僕張齊賢以司空致仕,還洛陽,入辭,方拜而僕。帝遽止之,許二子扶掖升殿,命益坐茵為三以優之。
知升州張訁永,頭瘍甚,飲食則楚痛增劇,御不急峻,賓寮少不如意者動加詬詈,人頗少之。訁永累求分務西洛,壬寅,命工部侍郎薛映代之。訁永既還,不能朝謁,即命知陳州。映至升州,言官有牛賦,民出租,牛死租不得蠲。帝覽,瞿然曰:“此豈朝廷所知!”遂詔諸州條上,悉蠲之。
初議鑄玉清昭應宮正殿聖像,令江淮發運使李溥訪巧匠,得杭州民張文昱等,就建安軍西北小山置冶,溥領視之。丙午,溥奏道場有神雀、異光、慶雲之瑞,詔修宮使丁謂馳往醮謝。溥與謂相為表裏,多載奇木怪石,括東南巧匠以附會帝意。謂復言溥監鑄聖像,蔬食者週歲,詔獎之。
帝作《祥瑞論》、《勤政論》、《俗吏辨》,賜輔臣人一本,因曰:“如聞中外有議朝廷崇祥瑞、親細務者,著此曉之。”輔臣請示百官,立石國學。帝多行矯誣之事,心不自安,故有是論。
丙辰,知制誥王曾判大理寺。判寺舊用郎官,帝重其任,故特命曾。對便殿,諭之曰:“天下之命繫於獄,今以屈卿。”曾頓首謝。仍賜錢三十萬。因請闢奏寮屬。遂著為令。
己未,高麗王詢遣刑部侍郎田供之奉表於遼,稱病不能朝。遼主怒,命取興化、通州、龍州、鐵州、郭州、龜州六城。
甲子,上封者言:“伏睹文武以郊禋,誕節補任子弟官者,多年在幼稚,坐食廩糧。有窮經潦倒之士,下官沉滯之人,常增浩嘆。望行條約。”帝令輔臣議其事,特限年立制,議尋不行。
是月,遼皇弟齊國王隆祐卒,輟朝五,贈守太師,諡仁孝。
九月,戊子,以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王欽若,户部尚書、知樞密院事陳堯叟,並依前官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充樞密院使,僉署樞密院事馬知節為副使。儒臣入樞密兼使相,自欽若、堯叟始。
參知政事趙安仁罷為兵部尚書。安仁畏謹審,特留意刑名,內外書詔要切者,必歸安仁裁損之。先是帝議立皇后,安仁謂劉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入出於相門。帝雖不樂,然察其守正,不罪也。它,與王欽若從容論大臣誰為長者,欽若排安仁,乃譽之曰:“無若趙安仁。”帝曰:“何以言之?”欽若曰:“安仁昔為故相沈義倫所知,至今不忘舊德,常報之。”帝默然,始有意斥安仁矣。嘗諭王旦曰:“聞安仁在中書不親事,奏對亦未嘗有一言,可罷之。”旦對曰:“安仁頗知大體,居常進擬,皆同列議定,方敢取旨。臣每見臨時變易於上前者,皆合陛下意。安仁無異議,是有執守。”帝曰:“能如是?卿可諭之,使更宣力。”旦退,以語安仁。安仁曰:“上誤拔擢至此,以不才斥去宜矣。使與眾人騁辨取容,安仁不為也。”及罷政事,仍命同使史。安仁雖貴顯,簡儉若平素,尤嗜讀書,所得祿賜,多置典籍,手自讎校,近朝沿革,衣冠人物,悉能記之。
以三司使丁謂為户部侍郎、參知政事,仍領修玉清昭應宮使。
初,翰林學士李宗諤與王旦善,旦引宗諤參知政事,嘗以告王欽若,欽若唯唯。宗諤家貧,祿廩不足以給婚嫁,旦前後資藉甚多,欽若知之。故事,參知政事謝,所賜物幾三千緡。欽若因密奏:“宗諤負王旦私錢,旦引宗諤參知政事,得賜物以償己債,非擇賢也。”明,旦果以宗諤名聞。帝變,不許。及趙安仁罷,謂時奉詔謁亳州太清宮猶未還,即命謂代之,蓋欽若所薦雲。
欽若與劉承珪、陳彭年、林特及謂等通,蹤跡詭異,時論謂之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