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三十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強圉協洽七月,盡著雍涒灘七月,凡一年有奇。
o順帝至正二十七年(戊申,一三六八年)秋,七月,關中兵勝負猶未決,庫庫特穆爾謂孫翥、趙恆曰:“今當何如?”並對曰:“關中四軍,獨李思齊最強,思齊破,則三軍不攻自服矣。今關中兵將相持不決,所畏者惟摩該耳。宜摩該一軍疾趨河中,自河中渡河搗鳳翔,覆思齊巢,出其不意,則渭北之軍一戰可降,此唐莊宗破汴梁之策也。關中既定,然後出兵以討江淮,破之必矣!”庫庫即行其策,檄摩該率兵攻鳳翔。
甲申,命伊蘇提調武備寺。
吳右相國李善長等勸王即皇帝位,王未許。善長等復力請,王曰:“吾嘗笑陳友諒初得一隅,妄自稱尊,卒臻覆滅,豈得更自蹈之!若天命在我,固自有時,無庸汲汲也。”吳給府州縣官之任費,錫綺及其父、母、、長子有差。著為令。
己丑,雷震吳宮門獸吻,得物若斧形而石質,王命藏之,出則使人負於駕前,臨朝聽政則奉置几案,以祗天戒。遂赦獄囚。
方國珍之初降吳也,約杭州下即入朝,已而據地自若,且使通於閩,圖為掎角。吳王聞之怒,遣使責國珍貢糧二十三萬石,仍以書諭之曰:“爾早改過效順,猶可保其富貴。不然,為偷生之計,竄入海島,吾恐子女玉反為爾累,舟中自生敵國,徒為豪傑所笑也。”書至,國珍大懼,集弟、侄及將佐決去就,其郎中張本仁曰:“蘇州未下,彼安能越千里而取我!”劉庸曰:“江左兵多步騎,其如吾海舟何!”國珍弟、侄多以為然,唯邱楠爭曰:“二人所言,非公福也,唯智可以決事,唯信可以守國,唯直可以用兵,公經營浙東,十餘年矣,遷延猶豫,計不早定,不可謂智。既許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謂信。彼之徵師,則有詞矣,我實負彼,不可謂直。幸而扶服聽命,庶幾可視錢俶乎!”國珍素戇暗,不能決,唯夜運珍寶,集臣艦,為泛海計。
辛丑,吳置太常、司農、大理、匠作四司。
是月,李思齊遣部將許國佐、薛穆飛,會張良弼、圖魯卜兵屯華陰。
時命圖魯為陝西行省左丞相,思齊不悦,命部將鄭應祥守陝西,而自還鳳翔。
龍見於臨朐龍山,大石起立。
摩該部將多博囉特穆爾之黨,及摩該奉檄調往陝西,行至衞輝,諸將夜聚謀曰:“我輩官軍,殺南兵可也。今聞趨鳳翔,鳳翔亦官軍也,以官軍殺官軍,其謂之何?”其眾俱以為然,遂相約扶摩該為總兵,摩該善論兵,先為察罕特穆爾所信任;關保自察罕特穆爾起兵以來,勇冠諸軍,功最高;至是皆不服庫庫特穆爾。摩該使其首領官胡安之控告朝廷,遣部將北奪彰德,西奪懷慶。
薩藍托里、特里錫、巴延特穆爾、李國鳳進謀於皇太子曰:“向詔書,令諸將各將本部分道進兵,而不立大將以總之,宜其不相從也。太子何不奏上,立大撫軍院以鎮之。凡指揮各將,皆宜出自撫軍院然後行,使權歸於一,自內製外,庶幾天下可為。又,摩該一部背庫庫而向朝廷,亦宜別作名號以旌異之。”太子如其言以請。
八月,丙午,命皇太子總天下兵馬。
迢曰:“元良重任,職在撫軍,稽古徵今,卓有成憲。阿裕實哩達喇計安宗社,累請出師,朕以國本至重,詎宜輕出,遂授庫庫特穆爾總戎重寄,畀以王爵,俾代其行。李思齊、張良弼等各懷異見,構兵不已,以致盜賊愈熾,深遺朕憂。詢之眾謀,僉謂皇太子聰明仁孝,文武兼資,聿遒舊典,爰命以中書令、樞密使,悉總天下兵馬,諸馬,駙馬,各道總兵,將吏,一應軍機政務,生殺予奪,事無輕重,如出朕裁。其庫庫特穆爾,總領本部軍馬,自潼關以東,肅清江淮;李思齊總領本部軍馬,自鳳翔以西,與侯巴延達世進取川蜀;以少保圖魯為陝西行中書省左丞相,總領本部軍馬及張良弼、孔興、圖魯卜各支軍馬,進取襄、樊;王信本部軍馬,固守汛地,別聽調遣。詔書到,汝等悉宜洗心滌慮,同濟時艱”摩該所遣部將至彰德,詐為使者以入,遂據之。至懷慶,庫庫守將黃瑞覺之,城閉,不得入。庚戌,摩該殺衞輝守將餘仁輔、彰德守將範國英,引軍至清化,聞懷慶有備,復還彰德,上疏言庫庫特穆爾罪狀。詔以庫庫特穆爾不遵君命,宜黜其兵權,就令摩該付之。又,摩該首倡大義,賜以所部將士皆號忠義功臣。
辛亥,特穆爾布哈進封淮王。
甲寅,以右丞相鄂勒哲特穆爾、翰林承旨達爾瑪、平章政事鄂勒哲特穆爾並知大撫軍院事。
癸丑,吳圜丘、方丘及社稷壇成,並仿漢制,為壇二成。
丙辰,鄂勒哲特穆爾言:“大撫軍院專掌軍機,今後迤北軍務,仍舊制樞密院管,其餘內處諸王、駙馬、各處總兵、行省、行院、宣諭司一應軍情,不許隔越,徑移大撫軍院。”以詹事院同知李國鳳同知大撫軍院事,中書參知政事鄂勒哲特穆爾為副使,左司員外郎耀珠、樞密院參議王弘遠為經歷。
庚申,鄂勒哲特穆爾言:“諸軍將士有能用命效力,建立奇功者,請所賞宣敕依常制外,加以忠義功臣號。”從之。
時詔書雖下,諸將皆不用命。李思齊聞摩該為變,關保、浩爾齊夜遁,遂解兵而西。託音特穆爾盡劫掠山東民畜而西趨衞輝,庫庫特穆爾盡率河、洛民兵北渡懷慶,摩該懼庫庫兄弟有夾攻衞輝之勢,亦劫掠衞輝民畜而北,屯彰德,朝廷無如之何。
關保列庫庫罪狀於朝,舉兵攻之。
辛酉,命鄂勒哲特穆爾仍前少師、知樞密院事,伊蘇仍前太保、中書右丞相,特哩特穆爾以太尉為添設中書左丞相。
丙寅,立行樞密院於阿南達察罕諾爾,命陝西行省左丞相圖嚕仍前少保兼知行樞密院事。
戊辰,命特哩特穆爾仍前太尉、左丞相,知大撫軍院事,中書右丞陳敬伯為中書平章政事。
吳王以書諭沂州王宣父子曰:“爾父子數年前與吾書雲:‘雖在蒼顏皓首之際,猶望閣下鼓舞羣雄,殪子嬰於咸陽,戮商辛於牧野,以清區宇。’今整兵取河南,已至淮安,爾若能奮然來歸,相與戮力戡亂,豈不偉哉!”己巳,吳太廟成,四世祖各為廟,高祖居中,曾祖居東第一廟,祖居西第一廟,考居東第二廟。
吳王命參政硃亮祖討方國珍,戒之曰:“三州之民,疲睏已甚,城下之,毋殺一人。”九月,甲戌朔,義士戴晉生上皇太子書,言治亂之由。
命中書右丞相伊蘇以兵往山東,參知政事法圖呼喇分户部官,一同供給。
乙亥,以兵起,迤南百姓供給繁重,其真定、河南、陝西、山東、冀寧等處,除軍人自耕自食外,與免民間今年田租之半。
辛巳,吳大將軍徐達克蘇州,執張士誠。
時圍城既久,熊天瑞教城中作飛砲,拆祠廟、民居為砲具,達令軍中架木若屋狀,承以竹笆,軍伏其下,載以攻城,矢石不得傷。達督將士破葑門,常遇破閶門新寨,遂率眾渡橋,進薄城下。其樞密唐傑,登城拒戰,士誠駐軍門內,令周仁立柵以補外城。傑及周仁、潘元紹皆降,士誠軍大潰,諸將遂蟻附登城。士誠更使其副樞密劉毅收餘兵,尚二三萬,親率之,戰於萬壽寺東街,覆敗,毅降。士誠倉皇歸,從者僅數騎。初,士誠謂其劉氏曰:“我敗且死,若曹何為?”劉曰:“必不負君!”乃積薪齊雲樓下,城破,自焚死。士誠獨坐室中,達遣李伯升諭意,時已暮,士誠拒户自經。伯升決户,令降將趙世雄挽解之,氣未絕,復甦。達又令潘元紹以理曉之,反覆數四,士誠瞑目不言,乃以舊盾舁之出葑門,中途,易以户扉,舁至舟中。蕕其官屬平章李行素、徐義、左丞饒介等,並元宗室神保大王、赫罕等,皆送建康,而誅熊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