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十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玄黓困敦正月,盡旃蒙單閼三月,凡三年有奇。
諱阿裕爾巴里巴特喇,順宗次子,武宗母弟也。至元二十二年三月丙子生。大德九年與太后出居懷州。十一年正月成宗崩,帝與太后入大都,平內難,遣使武宗。武宗至上都,帝與太后往會之。武宗即位,詔立帝為皇太子。
◎皇慶元年,正月,庚子,帝諭御史大夫塔斯布哈曰:“凡大臣不法,卿等劾奏勿避。”癸卯,敕:“諸僧犯
盜、詐偽、鬥訟,仍令有司專治之。”戊午,制諸王設王傅六員,其次設官四員。
壬戌,升國史院秩從一品。帝諭省臣曰:“翰林、集賢儒臣,朕自選用,汝等毋輒擬進。人言御史台任重,朕謂國史院尤重;御史台是一時公論,國史院實萬世公論也。”帝嘗命道士為醮事,近侍分其所用金幣,道士訟之御史台。近侍譖道士於帝,當殺者六人。中丞張珪力辨道士無死罪,帝怒曰:“汝以台綱脅我耶?”珪曰:“御史台陛下之台,則台綱乃陛下之綱也,陛下奈何自壞其綱乎?”帝怒未解,顧左右扶出。明
,珪復諫曰:“陛下必
用譖言殺無罪,臣請先死。”帝為寬道士罪,親解衣以賜珪。既而帝語近臣曰:’張中丞乃張忠臣,非官中丞也。”召
之曰:“朕
厚賜卿,非無寶玉,如非卿心何!”因以御巾拭面額,綱珪懷曰:“朕澤之所存,朕心之所存也,其服膺勿失。”二月,丁卯朔,徙大都路學所置周宣王石鼓於國子監。
燕京之始平也,宣撫使王楫以金樞密院為宣聖廟,秋率諸生行釋菜禮,仍取石鼓列廡下。及國子監立,以其廟為大都路學。至是復徙石鼓於國子監。
辛未,改安西路為奉元路,吉州路為吉安路。
壬申,以霸州文安縣屯田水患,遣官疏決之。
甲戌,制定封贈名爵等級。
改和林省為嶺北省。
賜晉王伊蘇特穆爾及世祖諸皇子等民户有差,使食其歲賦。
己卯,八百媳婦獻馴象二。
庚寅,敕嶺北省賑闕食民;兩淮民種荒田者,如例納税。
賑通、漷州飢。
詔勉勵學校。以國子監虞集言,升監丞吳澄為司業,與齊履謙同並命,時號得人。
澄用程顥《學校奏疏》,胡安國《六學教法》,硃熹《學校貢舉私議》,約之為教法四條:一曰經學,二曰行實,三曰文藝,四曰治事。未及行而履謙以遷去。澄亦移病歸,諸生有不謁告而從之南者,俄拜集賢直學士,授奉議大夫,俾乘驛至京師,及真州,疾作而還,學制稍為之廢。
三月,丁酉朔,罷諸王、大臣私第營繕。
己亥,以生為天壽節。
戊申,以前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達實哈雅為御史大夫。
庚申,簡汰大明宮、興聖宮宿衞。
甲子,遣户部尚書瑪爾經理河南屯田。
乙丑,命河南省建故丞相阿珠祠堂。
初,帝元臨朝,謂中書省臣曰:“汴省王右丞可即召之。”至是約至,召見,
勞,特拜集賢大學士。約首言:“河南行省丞相布琳吉岱,勳閥舊臣,不宜久外。”召至,封河南王。約又疏薦國子博士姚登孫、應奉翰林文字揭傒斯、成都儒士楊靜,請起復中山知府致仕輔惟良、前尚書參議李源、右司員外郎曹元用,皆除擢有差。
夏,四月,丁卯,簡汰控鶴還本籍。
以都水監隸大司農寺。
庚午,命浙東都元帥鄭祐同浙江軍官教練水軍。
辛未,給鈔萬錠修香山永安寺。
癸酉,帝如上都。
庚寅,太白經天。
五月,丙申朔,以中書平章哈克繖為中書左丞相,江浙行省平章章律為中書平章政事。
壬寅,改和林路為和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