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空虛的戰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俗話説,快樂的時間過得特別快,而痛苦的時光就會特別長那麼,在大街上與老師們玩着警察捉小偷般的追逐遊戲的高中生們,是應該處於快樂還是痛苦中呢?
兩者皆有。
痛並快樂着原本是用來描述生活的嚴肅的辭藻,現今卻只被用來形容女人在和男人苟且之時的覺,那樣的詞,我將它用在這裏。
介於痛苦與快樂之間,那樣的覺,如果單用兩個極端的詞,恐怕很難描繪清楚,實際上,有一個比它們更好的詞彙,那就是“刺”用刺來形容學生們此刻的心情,再合適不過了。
“呼呼嘿嘿,笨蛋老師,這下子你們追不到我了吧”被抓到了就要被處分,而逃了並且成功覓食的人,就會得到同學們的認同和尊敬,在天堂和地獄只有一牆之隔的戰場上,只有士兵們能夠體會那種覺。
生存還是毀滅?
…
語出自莎士比亞的名篇《哈姆雷特》。像動作片裏的蠱惑仔,像武俠片裏的劍客,像動畫片裏的海賊,雖然不被容於正道與禮教,但是卻能依着自己心中的夢想前進。
他們所追逐的,不僅僅是食物,而是超越了食物而存在的,坦蕩的襟和同伴間的友情。
“羅傑,後門已經沒有老師了,我們趕快逃吧!”
“好的,回學校去吧!”
“吃夠了嗎?狗不理包子好吃嗎?”
“好吃,和酸菜米線不相上下的味道,下次我一定還來吃!”在災難之後能夠活下來的人,會自認為而且也被別人認為是“了不起”這樣的心態,就好像是試考完後全班沒幾個人及格而你卻及格了一樣,經歷了炎禍而成功生還的人,會因為在危機中鋭的判斷力和處事能力而變得不平凡。
拿到這裏來説,那就是一種“僥倖的心理”如果你在戰場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在以後,你跟那些戰場上的失敗者談論起當年的戰爭的時候,你用“想當年,我”這樣的字眼開頭,並滔滔不絕描述着你是多麼多麼的機智和果敢,呵呵,那可是一種對勝利者極度的褒揚和對失敗者莫大的侮辱。
想想大家在大學時作弊的情景吧,那可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候了,小抄、偷窺、頭接耳能夠用來使自己的分數及格的手段,就算是再卑劣,只要不被人發現,那你就是英雄,和那些靠老老實實用功讀書並且過關的人比起來,你要高出一個頭。
這就是所謂的“僥倖的心理”在成王敗寇的時代,人們所認同的就是那些懷有如此僥倖心理的“人才”那樣的心理會被認為是在投機取巧,鑽世俗的空子時的必需。
“還要繼續嗎?還有5分鐘就要上課了!”
“當然要,一個捲怎麼可能吃得飽?”
“那麼,我也捨命陪君子吧!”敢為,是一個很新的概念。
與老子的“不敢為天下先”背道而馳,與耶穌的“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學生不能大於先生”背道而馳,與中華民族傳統的謙卑神背道而馳。
“十處打鬧,九處有他”的人,肯定比“中歸中舉,不越雷池一步”的人受歡得多,這是社會的結論,是在男人的世界裏摻入了太多“女人看男人的思想”的社會的結論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敢為,經常和執着牽連在一起,後者有堅持的意味。
敢為者,自然要承擔起很多的風險,如果不能堅持下去,那一切都是空話。
在年輕人的眼裏,在只要決定了,死活都要進行下去的年輕人眼裏,任何事情,沒有放棄的理由。
“張老師,你今天好像很high的樣子?”
“哪裏,我才抓到兩名學生而已,這些小兔崽子,以為是在跟誰作對?我可是當年當過‘紅衞兵小隊長’的人,在我的眼睛裏面,這些小朋友太了!”老師們,在這場戰爭當中,充當的都是些不受歡的角,因此有大多數老師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任務。
可是,到了後來,有一部分老師的心態轉變了,原本是出於無奈才接下了任務的他們,卻在這半真半假的戰鬥中回想起了在當年的崢嶸歲月裏自己的颯英姿,於是他們,多少戴着點遊戲質和敬業的姿態,開始融入到角當中。
當這是一場盛大的嘉年華或者運動會只有在戰爭中才能體會到的快樂和滿足,在這裏都能體會到,只有在回憶中才能看見的自己年輕時候的姿態,在這裏也能看見。
伴隨着你追我趕的遊戲中洋溢出來的青與活力,遠比任何返老還童的靈藥更加有效,大部分的老師們此時並不是在執行校長那荒謬的命令,而是在難得的時間裏增加自己和學生們的心靈接觸以及體驗自己的年齡所不能達到的澎湃覺。
總的來説,就是這樣…
當成是一場有趣的遊戲。
“喂,要上課了,快點回去!”
“是,是,知道了,老師。”被抓到的學生,可以吐吐舌頭或者是靦腆一笑,然後就能身;而那些抓到學生的老師們,也可以像放生小魚小龜一樣,將可憐的獵物放掉,取而代之的是對自己“仍舊寶刀未老”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