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一章東胡俯首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東胡眾大人聞聽漢王凌雲志已經親自趕來東胡,頓時一片譁然。

凌雲志身穿文士服瀟灑而入,東胡大人中很多見過他的,見他一身便服悄然而入,既沒有表現出盛氣凌人的氣勢,也沒有前呼後擁的陣勢,臉上掛着温和的微笑,隨意掃了一眼議論紛紛的場面,來到主位上坐下。

拓跋雄見大王獨自一人進來,急忙起身,待他坐下,大禮參拜,大聲道:"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廳堂裏頓時一片寂靜,眾東胡大人目瞪口呆地望着草原上位高權重、一方之雄的英雄人物拓跋雄拜倒在大漢王腳下的情景,這一幕對他們的刺非常大,心中有種要崩潰了的覺。

曾經的東胡軍方三巨頭都具有競選大汗的實力,最初大家更看好的是宇文芳華,可惜她被退隱,遠走遼西,已經失去了競選大汗的可能,因此大家就把希望更多地寄託在了拓跋雄的身上,因此當慕容天自任為大汗繼承人,誣衊拓跋雄為政變血案的幕後真兇,併發出征討令時,各部大人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抵制的態度,令慕容天發出的征討令無果而終。

雖然眾人也猜到了拓跋雄可能已經皈依漢國,但這位被寄予厚望的草原英雄就這麼當着眾人的面大禮參拜漢王口呼萬歲,揭開事實真相的一刻,給眾人所帶來的心理打擊仍然是非常沉重而致命的。

凌雲志臉帶微笑,親切地説道:"拓跋愛卿,快快請起,不用多禮。"然後輕掃了一眼眾人的反應,心中暗笑。

拓跋雄站起身來,臉上掛着淡淡的笑容,回到位子上坐下。

凌雲志目注眾人,朗聲道:"本王匆匆千里而來,實不得不來也,為何?皆因東胡大禍不遠矣,本王得到可靠消息,匈奴、丁零、堅昆三族受慕容天所蠱惑,以為東胡大亂,糾集了幾十萬大軍,準備侵襲東胡。大家都是華夏一脈,本王怎能坐視不理,因此匆匆趕來,目的就是與大家一謀,確保大草原不受侵犯。"説到這一頓,靜觀眾人的反應。

慕容天外逃丁零後,各部落大人對此已經深憂慮,此時聞言,大驚失,內憂未除,外患又生,大家都有種無力應對的虛弱,彷徨、恐慌迅速蔓延整個大廳。

眾人中吐谷渾部大人和段部大人因有過一次死裏逃生的經歷,反而對目前的局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東胡諸大人若論領導能力非宇文芳華、拓跋雄、慕容天莫屬,餘者平平,難以服眾,如今宇文芳華做了漢王的王后,拓跋雄成了漢王的臣屬,慕容天外逃,東胡等於羣龍無首,烏合之眾如何可以敵?匈奴、丁零、堅昆三族大軍一旦來攻,東胡必敗無疑,難逃被瓜分的命運。

漢王的來意不言自明,自然是想將東胡納入漢國的版圖。兩相比較,若投漢,雖然個人權勢會丟失,但前已有例可循,部落貴族可以享受到優惠待遇,比如子女進入襄平學院學習、遷往都城生活、高價收購馬牛羊等,可以説好處多多,而且族人都可受惠,分享漢國富裕的生活;可若是被匈奴、丁零、堅昆三族瓜分,恐怕連自己帶族人都將成為別族的奴隸,到那時命運之悲慘就可向而知了。

基於這種清醒的認識,吐谷渾部大人和段部大人已做好了對漢王俯首稱臣的思想準備,吐谷渾部大人首先站起來配合漢王説話,道:"尊敬的漢國大王,不知您有何良策可以退敵?我們吐谷渾部願意聽從大王調遣。"話裏透漏出稱臣之意。

段部大人段豫緊跟着站起,大聲道:"大草原危難當頭,我們段部願意聽從大王調遣,共御外敵。"迴避東胡一詞,其意不言而喻。

凌雲志心裏樂開了花,看來之前刺客的那番折磨,讓二人開了竅了。臉上洋溢出燦爛的笑容,親切地説道:"兩位大人是真正為草原所想、所急的大英雄。當務之急確實是首先應該集中各部落的優勢兵力,統一指揮,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合力,抵禦住三族大軍的進攻,確保大草原的生命財產安全,不知各位大人以為然否?"眾大人一陣沉默,如此一來等於把兵權全部給了漢國,沒有了兵權如何保證部落的存在,跟歸附漢國還有什麼區別?可是如果不出兵權,就難以集中優勢兵力抵禦匈奴、丁零、堅昆三族大軍,那樣結果更慘,眾人還真是犯難了。

凌雲志也不着急,悠閒地坐在前面,給眾人充分的考慮時間。

時間飛快逝,乞伏部大人仰頭長出了一口氣,毅然站起身來,眼睛盯着凌雲志,沉聲道:"大王,若我乞伏部皈依漢國,不知大王對我族人有何保證?"左右無路可行了,只好擇善而行,一句話問出了所有部落大人的心聲,紛紛目注漢王。

凌雲志和藹一笑,道:"若願意成為我大漢子民,自然按律享受大漢子民的權利義務,部落貴族可依照前例執行,保護臣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朝廷和每一位子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眾大人頓時放心了,其實他們才不管那些普通族人如何呢,主要是想聽到漢王對貴族的承諾。乞伏部大人倒也乾脆利索,立刻跪在地上對凌雲志大禮參拜,道:"乞伏部願意歸順漢國,請大王派人前去接收。"乞伏部大人一帶頭,剩餘的小部落大人紛紛跟隨,最後所有的部落大人都跪在了地上,先後表達了歸順的意願。

凌雲志暗自鬆了一口氣,瀟灑站起,滿臉笑容地説道:"各位愛卿深明大義,造福草原,快快請起,賜坐,我們共商草原大計。"眾人謝恩,歸坐。

凌雲志眼親切,遍掃全場,然後對門口的親衞道:"宣華王后及各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