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縱橫逸氣走風雷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次李豫拔營,親臨鄴城城樓下。
鄴城由安慶緒苦心經營多時,城牆堅固,安慶緒敗退時劫掠大批糧草,加上城中存糧,支持三五個月毫無問題。因此,安慶緒固城自守,任唐軍十餘中數次攻城,他決不開城戰,只以弓駑手亂箭殺唐軍,並下滾石火把等物。李豫等原以為可以三五內立下鄴城,誰知半月已過,不僅無功,且鎮西節度使李嗣業也被矢中,不幸陣亡。
郭子儀倒是想救高月明,可是高月明已被擄入城中,現時鄴城已成一座名付其實的孤城,唐軍無法進,叛軍不能出,連城中細作也無法傳遞消息,又怎能入城救人呢?
眼見天氣一冷似一,唐軍將士遠征,衣物被裝攜帶不足,野外紮營十分寒冷,李豫眉宇陰鬱愈加濃厚,惟令諸將士稍事休整幾再謀對策。
這已過酉時,李豫正在營帳察看地圖,郭子儀急匆匆入營帳,納頭便道:“太子殿下,那高月明小姐原來是大有來頭的!”李豫道聲“哦”放下手中燭台,請郭子儀坐下,微笑道:“怎麼説?”郭子儀道:“老臣心想高小姐咱們是暫時救不出來了,但總得給她的家人一個待,今便令數名侍從到她家中拜訪。哪想,前幾她的父母都還在的,今竟然人去樓空,只在一間屜櫃中尋到此物…”將懷中一物遞與李豫。
原來是一枚金櫛。李豫就着燭光輾轉查看,手觸摸內壁,彷彿有字,再對着燭光照去,忽然一驚…郭子儀笑嘆道:“這枚金櫛雖製造巧,但算不得稀奇。惟可奇者,是其制料。我問過屬下知者,此金櫛看似以純金製成,其實還摻雜與金同的特異物質,故質地更加堅硬不易折斷。此物天下只此一件,便是二十年前當今聖上納元妃時,上皇所賜。故而,…金櫛內壁上刻有一個細細的篆字‘韋’!”(注:這枚金櫛在本文第三章《連天展盡金芙蓉》中出現過,有興趣者可以回頭翻看。)李豫霍然站起,詫道:“你是説:韋母妃,她竟然在這裏,竟然是她…高月明的母親?”郭子儀含笑:“老臣愚鈍,此乃皇家之事,殿下自有主見的。”李豫緊走幾步至帳帷前,掀帳帷,又突的停下,問道:“老將軍可有派人去追回韋妃娘娘?”郭子儀仍然只是笑:“老臣説過,這是聖上與殿下的家事,老臣不敢擅作主張,已由着那老婦與其夫走了。”李豫沉一會兒,仍走回坐至椅上,道:“老將軍説的是,此事不能強求。”接着與郭子儀商討破鄴城之事。郭子儀道:“我軍雖然一時受挫,但想鄴城僅為孤軍自守,有殿下坐鎮指揮,眾節度使齊心戮力,必可不拿下。”郭子儀的想法是,唐軍現有三十萬,兵力大大強於安慶緒,唐軍弱項在大軍遠伐糧草不繼,叛軍弱項在兵力不繼,然若長期相鬥,雖雙方都易拖垮拖累,但必定對唐軍更加不利。二人商量着,等休整後立即組織大軍輪番叫陣或夜襲,打垮叛軍士氣與戰鬥力,一鼓作氣攻佔鄴城。
數後,唐軍果真依此行事。頭一晚,由鄭蔡節度使季廣琛率麾下少部分兵馬虛張聲勢的攻城,安慶緒派大將崔乾祐在城頭戰,季廣琛一見弓駑手至城頭便令撤兵,待見弓駑手撤,又擂鼓作攻城勢,如此反覆四五次才退,將叛軍攪得心煩意亂。
第二次清晨,淮西節度使魯炅則令部下至鄴城城樓下叫陣。安慶緒自然不開門戰,若干名淮西兵便在城樓下開罵安慶緒,淮西方言本就魯,那羣淮西兵從安祿山造反罵起,一直罵至安慶緒弒父,見城樓上仍無反響,率胡亂編排着開罵,什麼安慶緒子父妃、兄奪弟的,污言穢語不堪入耳,邊罵眾多唐軍在城下大笑,意在怒安慶緒,從清晨罵至正午,那安慶緒倒還真拿捏得住,一直未面城頭。
郭子儀撫須對李豫笑道:“安慶緒已成困獸,今不搭理,可也堅持不住幾。殿下不用憂心。”李豫蹙眉道:“山河破碎至此,孤無高祖、太宗才量,惟憂而已。”説話間,有信使至,奉上郭子儀家書一封。郭子儀展信一看,眉飛舞,原來是家中九夫人幾前誕下一子,請其取名。李豫聞知連忙賀喜,郭子儀見時機正好,便請李豫為幼子賜名。李豫推辭不過,略作思索道:“今頭當中,不如取名為曖,如何?”
“郭曖,好名!”郭子儀大喜叩謝。
“聖旨到!
…
”一陣快馬蹄響,數名內飛龍使簇擁着一名內侍急駛入軍中。
李豫等連忙置香案接旨。聖旨道:河南節度使崔光遠所據魏州為史思明攻陷,史思明若向鄴城進軍,則太子為國之儲君身處險境,實為憂虞,令太子豫即刻回返長安,魚朝恩仍行監軍之責,諸節度使務必同心協力共克鄴城。
郭子儀一聽聖旨,心涼了半截,眾節度使本就互相不投契,無統一調度怎麼攻打鄴城?暗歎皇帝太為多疑,這次遠征,先是疑眾節度使,再疑魚朝恩,現在這道聖旨怕是又疑太子李豫了?這一疑,究竟是怕太子居功過偉,還是擔心太子不能勝任呢?
李豫接旨後向郭子儀簡略待幾件事,又回營帳換過行裝,待走出營帳,張涵若已背向等候在外。
李豫走近,與她並齊而立,平視前方,低聲道:“你放心,當初你我協議過的事你已助我完成,我也必定助你殺安慶緒報仇。現在我雖然要離開,但我已囑咐過郭子儀將軍,有他照料你,有他在,必定能攻克鄴城,到時定會讓你手刃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