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個性菲沸苑心性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要講人、講個;做人要講品,做事要講心。這是對人生修養的基本要求。如何把握好這四個方面的關係並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體會好、實踐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不敢妄言,只據自己所、所想、所悟、所得談點個人看法,供君參考,與君共勉。
注重人發揚。人就是人的本,是人最基本的權利要求,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假惡醜的厭惡,是從本上決定並解釋着人類行為的那些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定獨有的思想、情、理等表現行為。人的本總的趨勢是向善的,每個人的本裏,都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惻隱之心、悲憫之心、同情之心、是非之心等。從人的本質來説,人是黨的基礎,而黨則是人的昇華。講人,是一種對人的關愛和尊重,意味着人的生存權、生命權、勞動權、自由權、發展權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保障。我們所説的“以人為本”其實就是講人,就是尊重人的主體、權利和能動,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培養人,促進人的全面、持續發展。一要實施人化管理。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所謂管理的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人化管理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也是對人的自然屬和社會屬的表現形態進行有序組織和改造的過程。要堅持以人為本,一切圍繞人,以人為中心,在整個管理過程中把人看作第一要素,把發展人、完善人作為本目的,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和潛能,最大限度調動人的主動、積極和創造。二要強化人化關懷。
“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有情的,在常生活中很需要得到他人、特別是領導者的尊重、理解和關心。要體諒人、幫助人、信任人,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幫人之所需,主動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要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公正的物質、神待遇,公平、公正地讓每一個人在相同的起跑線上出發,給每一個人相同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為個人發展提供必要的陣地和條件。三要創造人化環境。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往往能夠心情舒暢,積極和創造都得到充分發揮。而工作環境的好壞主要是取決於人與人的相處,大家心誠了,相處就輕鬆,環境就會好。要營造和諧、温馨的工作氛圍,同事之間、上下之間、內外之間以誠相待,互相包容,互相幫助,以人之義、同志之情、朋友之心創造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
注重個把握。個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特質,是個人特有的能力、氣質、興趣、格等心理特的總和,是本我的體現,也是人的體現。英國著名哲學家和經濟學家約翰?斯圖爾特認為:“一切充滿智慧和一切高尚的事情,都首先發端於而且必定發端於個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一定要做自己,而不是做別人。在這個個張揚的時代,只有充分發揮你的個,才會讓更多的人認識你,瞭解你。只有提倡個化思維,促進個化發展,才能在茫茫人海中閃爍出你的光彩。”人如果沒有個,就可能缺乏創新和創造的能力,而犧牲個去媚俗是人生最可悲的事情。有個不等於耍個,不等於不聽話、驕傲自滿、蠻幹、胡幹、亂幹,不等於把自己的個刻意放大、讓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凌駕於別人或組織之上。這種情緒和做法是要不得的,是一種極不成、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認真對待自己的個”是一個經常的、不太輕鬆的話題。發揚人的個,要求我們以“和而不同”理念與務實創新思維,以超前意識和冒險神,不斷否定自己,不斷超越自己,想別人沒有想過的事,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創出一番事業,走出一條新路,體現自身價值。
注重品鑄造。品是人品的本屬,是一個人品德的內化、心靈的淨化、人中個的昇華。古人認為,君子要先修身而後求能,具備“仁、義、禮、智、信”五德和“温、良、恭、儉、讓”五品,客觀地指出了人的修養、品行對於個人價值的重要。一個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許能夠上升到一定層面,但最終經不起時間與實踐的考驗。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證,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做官才有正氣。不同的階級與時代,不同的國度與民族,對人品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出發,最基本、最重要的人品標準至少包含四層意思。一要有正直之品。一個正直的人,會體現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工作中,只有不繞彎子,不使路子,公心謀事,公開辦事,公正處事,才會有服眾的底氣和被尊敬的資格,真正做到“不誘於譽、不恐於誹”二要有嚴謹之品。嚴謹是對工作和生活負責任的一種態度,是遵守客觀規則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對自己修身的更高要求。體現在工作作風上,嚴謹是務實、敬業、高效、追求完美的一種表現,做事講究站好高度、選好角度、把握適度,有板有眼,不偏不倚;體現在生活作風上,嚴謹是潔身、克、自律的一種手段。作為新時期從政人員,要把“嚴謹”二字時刻懸於腦際,慎言、慎行、慎獨、慎思,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知道怎麼做。三要有誠信之品。人生天地間,信義為第一。為政者修誠信之品,就是要説什麼話、辦什麼事,要言而有信,説到做到。要説實話,不説過頭話、空話、假話;要做實事,不做虛事、面子上的事、損害老百姓的利益的事。四要有容人之品。對個人來講,寬容可以主動消除誤會,換來理解、換來團結、換來友誼;對羣體來講,寬容可以凝聚人心、發鬥志、聚合力量。寬容需要忍耐,需要理解和關愛,需要真善與同情。要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容人之長,容人之短,容人之功,容人之過,給人以足夠的空間和機會,做到寬厚而嚴肅、柔和而堅定。
注重心歷練。心是源於心靈的悟,高於人、個、品,服從於黨,表現的是積極、健康、超的人生態度。從哲學角度來講,心是物質的,心為體,心為器;心是神的,心生意,心生識。心是客觀的,是存在,是現實;心是主觀的,是思想,是思維。心是普遍的,每個人都有一顆血之心;心是特殊的,每個人的心中所想靈活多樣。心是矛盾的,每個人的心都在跟自己作鬥爭,跟別人的心作鬥爭;心是統一的,統一於心的自我和諧、統一於心與心之間的和諧。任何力量,都無法與心力相比。任何高超技術,科技產品,都奇妙不過人心,都是人心的作品。當人不能如實了知自心,不能制伏心而被心制伏時,這被異化了的“自心”便會成為一種極為強大,極為可怕的異己力量。一要“靜心”這既是生理問題,更是心理及自我修養問題。實質上就是心靈的寧靜。心靈的寧靜不是泯滅頭腦與思想,而是生命的最佳狀態,空靈中孕育着生命力的爆發。真正能夠靜心,首先是一種對心態的認識,然後是一種對心態的把握,再後才是一種心態意識的突破,而不是停留和追求平靜的那種享受。所謂人生在世,不在病中,即在愁中。而如何排憂解難,不在杜康,而在人心,在於靜心,在於降伏其心。二要淨心。如何做到淨心,孔子説:“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人人有心,但是都能做到淨心嗎?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由於有着太多太多的“放心不下”所以我們很多人才會到活得太累,活得太沉重,活得毫無趣情。該“放下”時且“放下”處世為人,做到不存非份之想,不取不義之財。手不亂伸,鋪不亂睡,道不亂上,門不亂進。只有做到心光如,心音如月,心平如水,心明如鏡,才有可能找回失的本,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受到生命的快樂。三要競心。一個人如果沒有危機、競爭力或進取心,可能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人生是戰場,人生中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要戰勝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能使自己妥協。其實,要戰勝自己並不難,只要努力去做就可以,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一個進步的心態來戰勝自己的心。當我們需要勇氣的時候,先戰勝自己的懦弱之心;需要灑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執之心;需要勤奮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懶惰之心;需要寬宏大量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淺狹之心;需要廉潔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貪慾之心;需要公正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偏私之心;需要開拓創新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保守之心…
人、個、品、心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人可以體現善良友愛,凝聚人心;個可以推動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品可以塑造人的道德品質,樹立人格魅力;心可以淨化人的心靈,把握人生規律和方法。從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角度講,人是本,個是源,品是魂,心是基。人、個、品、心四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關係,要努力平衡、把握好四者之間的關係,在為黨的事業奮鬥過程中,真正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