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章:皇太極稱帝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聰十年,丙子,明崇禎九年,三月初六,後金皇太極為內三院,即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分任職掌。

內國史院記注皇帝起居詔令,收藏御製文字,凡皇帝用兵行政事宜,編纂史書,撰擬郊天告廟祝文,及升殿宣讀慶賀表文,纂修歷代祖宗實錄,撰擬壙志文,編纂一切機密文移,及各官章奏,掌記官員升降文冊,撰擬功臣母誥命、印文,追贈諸貝勒冊文,凡六部所辦事宜,可入史冊者,選擇記載。一應鄰國遠方往來書札,俱編為史冊。

內秘書院撰擬與外國往來書札,掌錄各衙門奏疏,及辯冤詞狀,皇帝敕諭,文武各官敕書,並告祭文廟、諭祭文武各官文。

內弘文院註釋歷代行事善惡,進講御前,侍講皇子,並教親王,頒行制度。

內三院設大學士、學士,分別由滿、漢官員擔任。這是清代設大學士之始。清承明制,不設宰相,大學士參與議商軍國之大政。內三院是“參漢酌金”即參酌明朝翰林院和內閣的體制,並加以變通而建立的。

范文程任內秘書院大學士,而希福則任內國史院大學士,還有一個剛林任內弘文院大學士。

四月,皇太極宣佈即皇帝位,稱“寬温仁聖皇帝”定國號為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於盛京建丘、方澤,祭告天地,建太廟奉祖。

授白玉“大清受命之寶”祭告天地大典。十一。黎明,皇太極率諸貝勒及滿洲、蒙古、漢官,出德盛門,至天壇下馬,由滿、漢兩名導引官引領至壇前,向上帝神位立,上香,率諸大臣行三跪九叩頭禮,獻。奉酒。然後,皇太極率諸大臣跪,讀祝官捧祝文至壇上,北向跪。讀祝文,其文曰:“維丙子年四月十一,滿洲國皇帝臣皇太極敢昭告於皇天后土之神曰:勉徇羣情,踐天子位。建國號曰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追尊始祖為澤王,高祖為慶王,曾祖為昌王。祖為福王。皇考努爾哈赤為“武”廟號太祖,陵名為福陵。追封各功臣爵位。並配享太廟。

舉行尊號大典。大典在天壇之東設壇舉行。皇太極由中階升壇。御金椅。諸貝勒大臣按左右序列站畢,開始奏樂。眾行兩遍三跪九叩頭禮。

左班和碩墨爾戴青貝勒多爾袞、科爾沁貝勒土謝圖濟農巴達禮,和碩額爾克楚虎爾貝勒多鐸、和碩貝勒豪格,右班和碩貝勒嶽託、、貝勒杜度、都元帥文龍,分別捧寶,按順序跪獻。皇太極受寶,給內院官,放置在寶盒內。同時,進儀仗列於皇太極左右,眾再行兩次三跪九叩頭禮。

本作品獨家。。!代善代表滿洲、吳克善代表蒙古、范文程代表漢官,光海君代表朝鮮,捧滿、蒙、漢、朝鮮四種文體的表文,宣示曰:“我皇上應天順人,聿修厥德,收服朝鮮,統一蒙古,更得玉璽,符瑞昭應,鴻名偉業,揚天下。是以內外諸貝勒大臣,同心推戴。敬上尊號曰‘寬温仁聖皇帝’,建國號曰‘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宣諭結束,又行兩次三跪九叩頭禮。大家注意,用四種文體宣示不僅是語言形式問題,更是一種政治象徵,説明皇太極不僅代表滿洲利益,也代表蒙古利益,還代表漢人和朝鮮地利益。也就是説,崇德皇帝不僅是滿洲的皇帝,也是蒙古的皇帝,還是漢人的皇帝,朝鮮人的皇帝。總之,皇太極是滿洲、蒙古、漢人、朝鮮天下的共主,和當年努爾哈赤已大不一樣。

爾後,祭告祖陵,追尊先祖,大封功臣。十二,皇太極分敍諸兄弟子侄的軍功: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貝勒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貝勒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貝勒多鐸為和碩豫親王、貝勒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嶽託為和碩成親王等六大親王。又分敍外藩蒙古諸貝勒的軍功定朝會儀注,親王以下各官朝服,定元旦進表以及聖節慶賀儀。定宮中各殿名稱。

五月定五宮制,立清寧宮為中宮皇后,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正位中宮,東宮為關>西宮為永福宮莊妃。除了清寧宮皇后哲哲之外,其餘四宮無一例外都與歷史上的大不相同,都換上了朱影龍本不悉地四個女人,其中還有一個是鈕姑碌氏的,四妃率公主、福晉、命婦詣帝后前行禮。

皇太極在三院六部之外,仿照明制,設置監察機關…都察院。其職掌是參加議奏、會審案件、稽察衙門、監察‮試考‬等“凡有政事背謬,及貝勒大臣有驕肆慢上,貪酷不法,無禮妄行者,許都察院直言無隱。即所參奏涉虛,亦不坐罪”皇太極規定都察院的職能是:其一,督察皇帝,如有過錯,直諫無隱。其二,督察諸王貝勒大臣,如有荒怠政務、貪酒樂等九項過錯者,據實察奏。其三,督察六部,如刑部或斷案不公,或拖延過久等,稽查奏報。其四,自身防檢。

朝吏治,貪污行賄,都察院也不能免,指令其官,互太極特別指出:都察院官員為言官“所言非,亦不加罪”即説錯了也不犯罪,用我們今天話來説就是“言者無罪”這是給言官的一個特殊待遇。但實際上也不是這樣,言官要真説錯了,觸怒了皇帝,照樣免官。

仿明設理藩院。這是後金為管理蒙古事務而建立地機構。六月十三,皇太極命都察院承政尼堪為蒙古衙門承政,負責管理蒙古諸部事務。官制只分承政、參政二等,每等各有三、四員。

內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合稱“三院六部二衙門”這也是歷史上清承明制的由來。

如今大清國地版圖用皇太極的話來説:予承皇考太祖皇帝之業。嗣位以來,蒙天眷佑,自東北海濱,迄西北海濱,其間使犬、使鹿之邦,及產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種、漁獵為生之俗,厄魯特部落,以至幹難河源。遠諸國,在在臣服。蒙古大元,及朝鮮國,悉入版圖。

就是説。東自鄂霍茨克海,西迄巴爾喀什湖、貝加爾湖,南瀕本海,北跨外興安嶺地廣闊地域。原明奴兒干都司、遼東都司(山東北部除外)和蒙古部分轄境內的各族部民,都被置於大清的管轄之內。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和大明實際控制的面積大約相等。

雖然控制地土地不相伯仲,但是人口卻是極不相等。大明已經差不多有近億萬人口,而後金加上臣服的各部族也只有五六百萬,人口只有大明的十六分之一還不到。土地資源不是森林就是草原。再就是連綿不絕地山脈。還都是苦寒之地,不知道多少地方都是千里荒無人煙地所在。可以説所有大國之土,卻未有大國之民。

皇太極早在天聰三年即崇禎二年十一月十五,發表《告諭》:若謂我國小,不宜稱帝,古之遼、金、元,俱自小國而成帝業,亦曾其稱帝耶!且爾朱太祖,昔曾為僧,賴天佑之,俾成帝業。豈有一姓受命,永久不移之理乎!天運循環,無往不復。有天子而廢為匹夫者,亦有匹夫起而為天子者。此皆天意,非人之所能為也!

皇太極地野心在這一篇《告諭》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可謂説是野心畢,如今東面朝鮮,西面蒙古都已經對大清國構不成威脅,皇太極地下一步目標就是攻明瞭,只是現在的明朝已經不是十年前那個積弱不堪,內外困的明朝了,就如同老樹煥發了第二一般,長處了茁壯的枝幹,而腐朽地主幹不停的給枝幹提供這巨大的養分,如果沒有外力的影響,總有一天枝幹會長成主幹,讓後再長成一株枝繁茂盛地衝天大樹來。

要動兵就必須要有一個藉口,要沾着一個理字,不論是大明也好,還是大清也好,現在不是爭奪些許利益,這可是在爭奪天下,將來是要統御萬民的,就好像黑社會洗白了一樣,以前的事兒不能再幹了,就算幹也只能偷偷地幹,不能大張旗鼓了,要有大義,要有名分,這樣統一天下之後,百姓才會歸伏,不然靠殺戮,靠高壓政策這皇帝也坐不長久。

大明這種採取不聞不問,冷眼旁觀地態度讓皇太極有些無所適從,他原以為自己一旦登基稱帝,大明那年輕氣盛地皇帝一定不能容忍,定會有所行動,就算不會立刻發兵,也會下令關閉邊境的互市以及撤出大明在大清國內地投資和商人,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似乎他做了一件本無關緊要的事情,人家是提不起一點興趣,還是這裏面藴含了更大的陰謀?

“皇太極一定在想,朕怎麼這一次一點反應都沒有,還是像商議東江之事一樣,採取一些極端的報復,比如再搶一次他要娶的女人?”朱影龍笑的十分開心,朱影龍並不想有什麼反應,因為這樣損失的反而是他自己,除去大清國自己儲備軍糧,盛京一半以上的糧食通都被暗暗控制在大明的手中,只不過有多爾袞的掩護,皇太極是不可能發現這一秘密,還有兵器製造,基本都是漢人,早就滲透進去了,以次冒好,一次兩次仗打下來是不會發現的,而現在的大清國並沒有多少仗可打,最多也就是厲兵秣馬,訓練士卒,誰也不知道有多少劣質兵器發給了滿清的將士們在使用,朱影龍定下的“腐蝕”計劃已經悄悄的進入了大清國的內部,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好的學不到,壞的一學學個準,八旗的將領們也開始學會了鬥蛐蛐,遛鳥,吃空額,虛報損耗等等手段,軍隊已經開始慢慢腐化,等到皇太極躊躇滿志,做着一統天下的皇帝夢醒之時,忽然發現自己身邊的將領已經騎不上駿馬,拉不開弓弩了,不知道會是怎麼樣一個表情?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滅國之上上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