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引蛇出洞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就要看書網】
爐暖坐,檀香繚繞,一幫天姿國的后妃娘娘們都聚寧的坤寧宮中,有的下棋,有的打牌,還有的忙活着手裏的針織女紅,再就是幾個剛剛生養不久的妃子懷裏抱着龍子鳳女,逗
哺
,斷斷續續銀鈴一般的笑聲傳出,一派祥和温馨的家庭和睦畫卷。
如此温馨和美的畫卷任何人見了,怕都不忍心去破壞,朱影龍眼見後宮一片安寧祥和,而自己恰恰剛剛做了一件足以破壞這片難得寧靜和睦的“壞事”如此,他又怎忍心去破壞這一切呢?
“皇上,您不進去?”徐應元看皇帝擺駕到了坤寧宮,卻到了宮門外突然停下了腳步,不由的輕聲發問道。
朱影龍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揮了揮手,轉身道:“算了,回去吧。”
“是。”徐應元不清楚皇帝為何突然情緒有些低落,但他只需要知道凡是聽命行事就可以了。
前一段時間內閣改組,朱影龍的力幾乎全部放在那上面,新衙門,新官職的設定幾乎都出自他一人之手,不僅勞心而且還勞力,饒是朱影龍年輕的身體都有些吃不消,不
生出一段
慨,皇帝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職業。
“徐應元。”
“奴才在。”
“讓王承恩停了這幾天的翻牌子吧,朕想一個人獨處一下。”朱影龍有些疲憊的閉上了雙眼,坐上了龍攆,吩咐道。
“是。”徐應元乾淨應聲,轉而道“可若是娘娘們問起原因,奴才該如何回答呢?”
“你就説朕這些子乏了,需要靜養一下。”朱影龍道。
“奴才明白了。”
“你明白什麼了?”
“奴才的意思是。奴才曉得了。”徐應元忙維諾道。
“哦,你明白就好。”朱影龍若有深意的瞥了徐應元了一眼,再一次閉上了雙眼。
“皇上,回養心殿嗎?”
“不,去武英閣。”
“是。”得知皇帝要來武英閣,孫承宗早就領着軍機閣一幫大臣在閣門外候。
“落輦!”隨着徐應元一聲輕喝,龍輦緩緩落下。
“臣軍機閣首輔大學士孫承宗…”
“好了,諸位愛卿都平身吧,朕不過是來看看,你們不必如此興師動眾。該幹什麼都幹什麼去吧。”朱影龍在徐應元的攙扶下,微笑的走下龍輦,緩緩的走到跪倒在地上一干大臣道。
既然皇帝都説了,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去,那自然是從命而去,不一會兒,數十位前來候地軍機閣官員散的七七八八,只留下孫承宗、熊廷弼等幾位重臣。
“孫愛卿,朕讓你們討論並制定的‘軍銜’制度進行的怎麼樣了?”朱影龍去手上雪白的狐裘手套,
到身側徐應元的手中。微笑側身朝孫承宗問道。
“皇上的主意是好,不過老臣幾個商量了一下,覺得…”孫承宗稍微頓了一下,看到朱影龍嘴角的笑容似乎收斂了一下。便不再説下去了,皇帝德威重,許多時候已經開始獨斷專行,某些時候。已經似乎聽不進大臣們的進言了。
“覺得什麼,老愛卿不妨直説。”朱影龍扭過偷看看到孫承宗臉上那一絲猶豫的神,忙放緩情緒道。
“老臣等覺得先行還適宜行此‘軍銜’之制。或者暫緩施行此制。”孫承宗畢竟是天子重臣。又知朱影龍心
。當下道“如今朝廷軍制還很混亂。天下諸衞十之三存,存者皆疲老之輩,能用者不足一二,軍制敗壞,貪墨**比比皆是,老臣等認為,當務之急,首先是推行新地義務兵役制度,肅清軍隊中的敗類以及貪生怕死之輩,按新軍的編制辦法推行全國,設立預備軍,常備軍以及戰鬥集團軍三種不同的編制,進行裁、撤、並、退,然後再推行‘軍銜’制度,這樣不至於與現行的武將官法混亂,‘軍銜’制度也能少些阻礙,水到渠成。”看的出,這些話孫承宗是經過一番斟酌,也道出了一些實情,也證實了他心中的擔憂以及對‘軍銜’制度的懷疑,畢竟‘軍銜’這個東西是個新事物,能讓孫承宗這些人接受已經是大不容易了,而且這個事情急也是急不來的,朱影龍自己也在考慮是先施行‘軍銜’制度還是先對整個國家的軍隊進行改造,相對而言‘軍銜’制度好推行,阻力也不會太大,畢竟‘軍銜’只是虛地,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爵位’而已,在想當一段時間們還是與‘爵位’並存的,既然是帝制國家,是不可能完全取消爵位分封制度,這一點朱影龍現在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而‘軍銜’制度對中上層軍官影響並不是很大,因為最後能封爵拜侯的人是少之有少地,但對中下層的軍官可是影響深遠,‘軍銜’的實施可是對他們軍功的一種肯定,更加能決定他們
後地命運,朱影龍之所以要施行‘軍銜’制度,更大的想法是改變中下層軍官已經普通士兵的命運,他們才是軍隊地最基本地存在,也是國家地柱石,贏得他們的心,就是得到了軍心,軍隊就能固若金湯,當然這些他是不會對孫承宗等人講地,一個好的將軍可以跟自己的士兵吃同樣的飯菜,睡同樣的帳篷,就算他真的愛兵如子,但真正替士兵着想,能夠明白一個普通士兵內心真正的想法的卻很少,他可以關心可以愛護甚至護短,但他們始終是兩個不同世界上的人,士兵永遠觸摸不到將軍的光環,將軍也不可能一輩子過着跟士兵同樣的生活,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只要社會存在,這種等級就算再模糊它還是客觀存在的,人又是有**的,從低等級到高等級是每個人的有思想之後的**,當然,聖人除外。不過既然已經是聖人了,等級也不會低了,而‘軍銜’制度則給了普通士兵以及苦苦在低層打滾為帝國
血拼命這些絕大數人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得到更高待遇,和進入更高階級的機會,‘軍銜’制度地推廣,軍隊必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它不僅僅是一種‘制度’,更多的是直指軍心背向的一種東西,這也是朱影龍為何要推出它的原因。
説到軍制改革。這又是朱影龍心中最為關心的一塊,新的義務兵役制度已經制定出來,舊的‘衞所制’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樓房推倒了重建容易,但如果在舊的樓房裏拆掉一道牆,換上幾柱子或者其他卻並不容易,可以説稍有不慎,不但新換上地柱子被壓斷,整個樓房都會崩潰坍塌,尤其軍隊之中都是些沒有文化的
鄙莽夫。這也難怪幾千年來文官一直瞧不起武將的原因之一,軍中更是你有你的規矩我的規矩,把國家的軍隊視為自己的東西的人不乏人為什麼歷代君王每每害怕的“功高震主”的原因之一,軍隊都成了臣子私人地東西,只能聽你私人的命令,如此哪一個做君王的不如坐針氈。視其為仇寇敵患呢?
因此軍制改革的第一步並不是頒行新地義務兵役制度,而是給軍隊掃盲,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軍隊就是殺人的工具。最好就只要會殺人就行。再就是學會些規矩就可以了。反正這些人也不知禮儀,也學不會孔孟。至於將領,能認識字,看的懂軍令,武力上超過一般士兵就可以了,這樣也便於君王控制,再到戰時讓一文官領軍,藉助文官的智慧,破除敵軍地陰謀詭計,便能無往不勝了,有明一朝到了中後期基本上都是這麼幹的,若不是湧現出大量文武雙全的將領,明朝估計早已亡國多時了,明朝借鑑了唐朝地府兵制,又把宋朝地軍廂軍制度學個十足,安史之亂最終導致唐王朝地沒落以至滅亡,宋王朝的重文輕武也讓宋朝成為歷史,不能不説衞所制對剛剛立國地明朝來説絕對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好制度,但那是蒙古肆
中原之後,人口急劇下降之後的臨時產物,後期明朝人口急劇膨脹,衞所制已經成了制約明朝國防發展的龐大阻力,雖然有了後來的募兵制,但未能形成持之以恆下去,而且募兵制只能算是衞所制的一個輔助制度,不行的時候才拿出來使喚一下,如此一來,空有名將輩出,也無能力挽救明王朝的滅亡,有此説,明朝的滅亡,衞所制也是一大原因,儘管它號稱“兩百萬大軍”在朱影龍看來,軍隊的掃盲比軍制改革更加尤為重要,首先要讓士兵們明白他們為何而戰,為誰而戰,還要讓士兵們瞭解自己的國家,瞭解自己的軍隊,還要賦予士兵們的榮譽
,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為混口飽飯吃,有片瓦藏身之地,更加要讓那些軍官們明白,軍隊不是他們升官發財的地方,更加不是他們可以利用手中的刀槍欺壓百姓的工具,因此掃盲才是重中之中,而掃盲之中的認識以及思想掃盲更加是今後軍隊工作中不能有任何鬆懈的重重點。
而施行‘軍銜’制度就是給士兵們賦予他們應得的榮譽和獎賞,這也是朱影龍為什麼如此關心“軍銜”制度的原因之一。
“推後施行朕不同意,暫緩施行這倒是可以考慮,雖然新的義務兵役制度已經頒行天下,但真正實施起來恐怕要到三五年之後,現在朝廷並不缺兵員,而大量裁撤老兵勢必會降低軍隊的戰鬥力,兵部花名冊上在籍的士兵有近兩百餘萬,朕看過了,以現在的國力,似乎本負擔不起這麼多軍隊的消耗,因此裁撤已經是勢在必行,但怎麼裁,從哪裏先裁,裁撤多少,裁下去的人怎麼安置,這些都是目前諸位愛卿工作的重點。”朱影龍邊走邊道。
“皇上説的是,老臣記下了。”孫承宗亦步亦趨,頻頻點頭道。
朱影龍繼續道:“還有朕知道雖然兵部上花名冊上寫了那兩百多萬個名字,實際上有多少人在籍,這個必須要給朕核實清楚,欺壓百姓,吃空餉、貪污收賄、以權謀私還有軍紀散漫的統統都給朕裁掉,不要怕沒兵,你要是給朕裁掉三分之一,朕賞你一個侯爵,裁掉二分之一,公爵!”孫承宗聞言,渾身一震,呆立當場,須知想熊廷弼這樣立下蓋世功勳的將領都不曾有望封候,而他僅僅只要辦成了裁撤軍隊一事就能有望封侯,這個侯爺來的未免太容易了,就好像天上掉下一個金元寶,一下子砸到自家腦門上。
而且朝廷本來就有成例,熊廷弼不僅是天子重臣,又是國丈,按理説他早就該封侯了,但皇帝就是遲遲未封其爵位,甚至連提都未提,許多大臣都明白,皇帝不封熊廷弼,那麼其他所立功勳有望封爵的人也就沒有理由要求朝廷分封爵位,因此下面也頗有些怨言,但又聽説朝廷將會以‘軍銜’代替,而應得爵位的多是立過戰功之將領,因此風波也就平息了下去,而世襲的爵位制度又變成的終身制(皇室除外,但也只能隔二代降級終止),皇家都廢除了世襲,下面的公侯們自然也接受了這一爵位制度改革,怨言自然會有,但這對於多子多孫的家族來説,這反而是一種解。
“皇上,老臣實在…”確信朱影龍臉上的神不是跟他開玩笑,當即有些惶恐道。
“老愛卿,你不必推辭了,朕意已決,外面的臣子們都説朕為人刻薄寡恩,將士們為國浴血拼殺,連個爵位都不肯封一下,其實朕不是不願意封他們,而是不能封他們,老愛卿,你知道原因嗎?”朱影龍和顏悦的上前一把握住孫承宗一雙冰冷的老手道。
“老臣愚昧。”
“民間有句俗語,老愛卿可知道?”
“皇上請説?”
“這句俗語就是‘富,不過三代’,意思相當明瞭,財富累積至三代而盡,老愛卿可知這裏面的原因何在?”孫承宗沉默半晌,這句俗語他豈能不知,可這不過是世人總結一些現象而已,可真正為這種現象思索的人卻不多,孫承宗雖然是儒家宗師一級的人物,可平所講也都是儒家的大道理,可從來沒有想過這民間俗語中竟會隱藏着什麼深的道理,如今被朱影龍這麼一點,霎時有警醒的味道,須知這句俗語製造者不一定知道這裏面藴藏着什麼深意,但聽者卻別有一番想法,如果再深思,更加覺得這句話簡直就是警世恆言。
過了許久,孫承宗才長長的吐了一口氣,眼神之中閃現着異樣的光彩道:“皇上這麼一説,令老臣無地自容,老臣先前一些想法實在是愧對皇上。”
“有能力者,自立自強,自然會出人頭地,我大明朝若都是些考祖蔭庇佑的平庸之輩,國如何能強,民有焉能富呢?”朱影龍鏗鏘有力道。
“皇上思慮深遠,非老臣能比,那些人鼠目寸光,如能明白皇上的這一番苦心,就不應該對皇上心懷任何怨恨。”孫承宗道。
“朕之所以封你爵位,正是因為老愛卿你所做之事雖然現在看不出什麼成效,但對後世之人來説,其功不亞於拓疆萬里,如此朕有豈會吝嗇一個爵位呢?”朱影龍十分的開心,畢竟能有人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那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老臣愧不敢當。”孫承宗頓時被誇的老臉一紅,趕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