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十章傳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文皇后點了點頭:“嗯,不錯,怡王妃知禮識趣,教養的孩子也一定是不錯的。聽説工部侍郎家的嫡出小姐自幼喪母,因為照顧幼弟幼妹而耽擱了婚期,也是個孝順的好女子,不如就賜給她的二兒子吧,世子妃做不成,嫡總是可以的,可不能委屈了人家的孩子。至於尚未議親的二女兒,也要給她相看一個好人家,就內閣侍讀學士的長子吧,那可是京城有名的才子,聽説七歲就能作詩,十歲就下場了,十三歲在若水湖畔的學子辯論會上一句話將眾多的文人學士説得啞口無言,臉紅耳臊的,都説是百年難遇的奇才,倒也是給怡王府臉上貼金的事。”管嬤嬤聽完文皇后的長篇大論,臉上雖然沒有什麼異樣的表情,可心裏早就樂翻了。
看吧,這就是攪和人家夫關係、婆媳關係、母子關係的報應啊!
只要是認識工部侍郎餘大人的人家,誰不知道他家的嫡出小姐至今未婚配的原因除了代替已故的母親照顧幼弟幼妹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她幼時患病,一條腿傷了經脈,走起路來有些跛,雖然大家都知道,可念在她這份孝心和姐弟情上,大家一般都不會主動去提,時間久了,也就變成了今天無人問津的地步。如今能得皇后娘娘賜婚,也算是她前世今生修來的福氣。
至於內閣侍讀學士江大人家的長子,確實有幾分才名在外,可他親孃是通房出身,雖然後來因為頗有幾分才氣而被記到嫡母名下,可到底還是與正經的嫡子不同,讓堂堂一個郡主下嫁給一個庶子,別説怡王妃知道了會氣瘋,恐怕江大人家都不敢接受吧?想必娘娘也只是想警告一下怡王妃的多管閒事,這樁婚事最後也多半會不了了之。雖然娘娘的一片“好心”會費,但那些蠢蠢動準備行動的人看見怡王妃的親生子女連番接受了兩次無端賜婚。怎麼也能醒過味兒來吧。
還是好好打理自家內院才是正經,目光老是瞅着別人家的事情又何必呢?真是吃力不討好啊!
管嬤嬤自然不會違背主子的心意,連忙應和道:“娘娘慈愛,他們定是會謝娘娘的一片用心!”文皇后用手輕撫一下眼角細微的皺紋,然後撐着腦袋半響,突然笑出聲來,然後又自顧自地搖了搖頭。
顯然是想起什麼有趣的事情了。
因為翰王妃的事情,文皇后已經很久沒有笑得這麼舒心了,管嬤嬤正想上前湊趣,就聽見康帝駕臨的聲音響起。
“皇后今可是遇上什麼高興事兒了?朕可是好久沒見你笑得這麼開心了?”康帝不等文皇后回神起身。就揮退了正要參拜的眾人。然後握着文皇后的手重新落座。
文皇后眨了眨眼睛。不答反問道:“陛下突然過來,可是有什麼事兒?”一般這個時候,正是康帝接見大臣打理朝政的時候。
就像是普通夫間的閒聊一般,康帝也學文皇后。並不直接回答,而是説道:“你猜猜看!”文皇后心念一動,笑着説道:“那臣妾就斗膽猜一猜,可是翰兒府裏的事情?”康帝臉上微微閃過一絲不自在,可不等文皇后細看,就聽他説道:“這孩子也算是個有福的,不管是昏也罷還是昏睡也罷,丈夫的寵愛,孩子的降臨。妯娌朋友之間的互相走動和好,乃至於婆婆的照拂都沒有耽誤和錯過,若論起來這世上最幸福的女子也莫過如此了。”
“陛下所言極是!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各種溝溝坎坎,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幸躲過,宸兒身世雖然不盡人意。可她偏偏就入了咱們翰兒的眼,也只有她讓翰兒散去了籠罩在身上多年的陰霾,添了幾分人氣。”文皇后有而發。
“你我都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這些年朕為了江山大業也沒少冷落你,如今心願達成,孩子們又各司其職,無論是做事還是為人處世都頗有建樹,朕是時候該放手享清福了!”康帝拉過文皇后的手拍了拍,語氣頗為慨。
“陛下,您這是…”康帝這番話説得有些突然,讓文皇后心裏憂喜參半。喜的是少年夫老來伴,康帝終於生出放下朝政的心思準備和她過普通夫的生活了。憂的是,自己的夫君不是那種無的放矢的人,今突然説出這番話肯定是有什麼事情觸動了他的心,雖然他們是夫,可畢竟還有君臣關係在那裏擺着,有些話就不能隨意問出口,所以她才會話説一半,等着康帝主動為她解惑。
顯然,康帝今提前回後宮,也是有此意的。
康帝似乎很瞭解文皇后的未盡話語,他接過文皇后的話頭説道:“朕這一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娶了你,最欣的就是你給朕生了幾個好兒女,最幸運的就是遇到卧龍先生,不用手染獻血就能完成中的抱負。論理,朕應該趁百業待興之計更加勵圖治,可你為朕生了這麼多能幹的兒子,沒道理讓老子累個半死,讓他們卻醉卧温柔鄉在那裏享清福。所以,朕想着,也是該到了讓他們挑起這個擔子的時候了!你我不妨趁着身子骨還算硬朗的時候過幾年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子!”文皇后放下心來,笑着説道,“陛下多慮了,就算他們再好也是您在前面掌舵的水平好,否則以他們的閲歷和修為又哪裏能做出今天的一番成績。”文皇后身為子和母親,説話做事自然要一碗水端平,既要考慮康帝的心情也要考慮兒女們的處境,康帝聽了這番話也不再辯駁,轉而聊了一些各家孫子輩的話題,用過晚膳之後,還有些意猶未盡,乾脆就扔下待批的奏摺留在了永安宮。
只是夜深人靜,當耳邊傳來文皇后平穩的呼聲時,康帝還是沒有睡意,心裏五味雜陳,總覺得肚子裏有很多話,可是卻又無法説出來。
不是無人能説,而是不知道該怎麼説。
當一個長期信賴的人突然消失不見時,他作為一個帝王,作為一個男人,也是和尋常人一樣驚異和無法釋懷的,可是有那麼多雙眼睛看着他,有那麼多事需要他來定奪處理,他又怎麼能將這種脆弱展現在眾人面前,而唯一的辦法就是裝作若無其事,該幹什麼就幹什麼,直到將有些人有些事忘記為止。
可你想忘記,有些人就偏偏不讓你忘記。
太子,作為一國儲君,一個兄長,顯然是合格的,可他作為一個兒子,就有些不太厚道了,明知道他和卧龍先生之間除了君臣關係,更是亦師亦友,當其中一個人突然消失不見,縱然事先早有準備,可心裏總歸是有遺憾的,這破孩子一點兒都不體諒,動不動就拿出那本書來勾引他這老頭子的傷心事兒,要知道他若是想要這本書,當年卧龍先生在金薩國呈現給他的時候他就收下了,還能等到他現在巴巴地跑來獻寶?
要説薑還是老的辣,當年他之所以沒有直接接受卧龍先生的這番好意,而是讓他轉給太子,就是知道有些人有些事即便是他這個九五之尊也不見得能夠駕馭,與其念着看着傷神傷身,還不如早點放手,凡事順其自然的好。
不過話又説回來,太子也算是忠厚的,雖然讓他琢磨出卧龍先生留書中的一些玄機,可從他這段子以來所取得的成績來看,並沒有獨攬功勞,要不是因為他求成心切生出一些雜念,以至於讓翰兒分神,估計以他們兄弟之力,假以時定能如願以償。
不過,翁失馬焉知非福,讓翰兒早點身出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翰兒媳婦真的是因為這件事昏不醒的嗎?
還是因為真的如太子臆測的那樣得了卧龍先生的幾分真傳,或者有一天也如卧龍先生一般…
不想了,不能再想了!
雖然只是一個女子,可也是翰兒費盡心思娶來的,要説了解,誰也不及翰兒對她的瞭解,他這個做公公的又何必那份閒心呢?
看來真是老了,居然也有些兒女情長起來。
如此這般的想了半宿,康帝第二天醒來身子自然不太利,從牀上坐起時,只覺得天旋地轉,更別提下牀去上早朝了。
於是,宣太醫,召見太子和朝中重臣做應急安排,永安宮裏自然又是一番忙亂景象。
歷來新朝初建最怕兩件事,一是上位者及其骨血親有什麼閃失,二是遇見天災*。這些本來都是尋常人家都會遇見的事,可若是被有心人從中攪和一番,那就別有深意了。
所以,等太子和幾位朝中重臣從永安宮裏出來,消息就已經傳出宮外了,那就是正值新朝初建,國泰民安之際,康帝準備傳位於太子,而他準備做個頤養天年的太上皇,好好享受一下兒孫福。而為了顯示皇恩浩蕩,凡是今年出生的嬰兒,均可到當地衙門領取一筆可觀的教養費。
雖然這個政策只是康帝為了轉移人們對他突然傳位於太子的視線,但是卻勵了很多人,以至於在明帝(宗澤浩)盛年及晚年時,朝廷的中堅力量很多都出自這一年出生的嬰兒中,而明帝念及康帝的這番苦心,更是把這一條列進了祖制,凡是在新帝即位當年出生的嬰兒,無論男女均可享受此等待遇,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