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紅櫻一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十八娘走到帳篷的一角一看,只見這裏正掛着一副嶄新的鎧甲,仔細看上去,在銀甲片之上,還刻着一朵一朵飄散的花瓣。她低頭看去,卻見那鎧甲的腹部,好笑的凸出來,上頭還畫了一個抱着錦鯉的穿着肚兜的胖娃娃。
十八娘忍不住噗呲一下笑出聲來,她若是穿着這衣服上戰場,敵人尚未出劍,就要笑趴下了吧。
“那個制甲的老匠人,你在晉陽見過的,我説你要上戰場,他氣鼓鼓的給了我這個,還給這甲取了個名兒,叫紅櫻。”十八娘伸出手去,摸了摸那甲上的胖娃娃,“紅櫻啊,是個很好聽的名字。”她説着走到了沙盤面前,看了看與長安城的距離,説道:“如今趙楚主要是靠烈火雲軍了吧,徐常負隅頑抗,他是一個頗有經驗的老將軍,這仗恐怕是不好打了。”李子期見十八娘説正事,臉正了正,“確是如此,我們在此安營紮寨,已經膠着很久了,拖得越久,對於百姓而言就越苦。”戰爭總是一樁勞命傷財之事,尤其是對於百姓而言,多年都未必能夠休養生息,緩過神來。
“所以咱們得多管齊下,另尋辦法。我此去除了説服祖父,更去了一趟清河,崔九已經答應戰在我們身後了。有他們在,北地無憂。而至於南邊,不是我妄言,不管是誰當那個皇帝,他們都是不在乎的。”李子期點了點頭,的確如此,北定中原才是當務之急。
“沈琅乃是憑空冒出來的太子,一定得不到多少信服。滴血認親什麼的,你我雖然不信,但是架不住有些人信。我打算讓人在長安城裏散播言。”李子期心中一顫,想到當初十八娘搬倒朝華,就是從言開始的,心中便忍不住隱隱期待起來。
“沈琅他其實的的確確是李貞貞的兒子,為了李唐的大義,這才假冒是趙義的兒子,等你打到長安城下,趙楚新任的太子殿下就會打開城門,放咱們進去。聽聞,他偷偷的與趙義滴血認親了,血不能相融!”李子期皺了皺眉頭,這麼説起來,其實也並非不可能。畢竟什麼李貞貞丫鬟的兒子,聽都沒有聽説過!遠遠不如這個補充了沈琅身份細節的故事,來得真切。
“言就是要真真假假參雜在一起,才讓人更加的信服。沈琅當初為了偽裝,接近李括又與你多有親近,這些事情反倒會成為他是李貞貞兒子的證據,就讓他看看,什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趙義一定會對他起疑心的。”
“十八娘,你説得很對,咱們再把當初沈琅拿了李貞貞的遺書,給她燒紙錢,並且得了玉璽之事放進去,讓鏡湖先生給潤一下…”李子期説着,拍了拍手掌心,高興起來。
十八娘卻是搖了搖頭,“鏡湖先生是陽白雪,傳言靠的是下里巴人。這事兒你就給北最合適了,她一張小嘴兒,堪比説書的。你只需要鏡湖先生,讓他那位得意弟子張問天,時不時的質問兩句就行了。”十八娘説着,取下了那個鎧甲,試了起來,李子期一瞧,趕忙走上前去幫忙。
“這只是第一個言而已,所謂言,自然是多種多樣的。另外一個慘無人道的故事,我相信長安城的官員們一定都很愛聽。話本子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六龍奪嫡記。”
“新任太子沈琅,先設第一局:巫蠱之術,陷害前太子,害得太子妃當場慘死;再設第二局:真假龍鳳,戳穿四皇子女兒身,害死崔皇后和四皇子;又設第三局:父子相殘,誘二皇子造反,並將其當場誅殺;第四局:兄弟情斷,鳩殺五皇子;第五局:蛇蠍美人,利用美人計,讓三皇子深陷勾欄院,長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廢物!”李子期眼前一亮,“沈琅心思毒辣,只差最後一局…就能登上皇位。至於最後一局是什麼,就算咱們不説,趙義自然也能夠想到。那些官員們都會心有慼慼,跟着這麼一位未來的陛下,真的能夠得到善終麼?是以,咱們不戰而能屈人之兵。”十八娘點了點頭,鎧甲已經穿上了,她如今的腹部只是微微隆起,但是她似乎已經能夠看到,後將那個抱着錦鯉的孩兒撐起來之後的可笑場景了,“我要讓南枝給我做一個枕頭,在這裏,免得傷到了孩兒。”李子期想想了一下,忍不住笑了起來。
“雖説不一定能讓他們不戰而降,起碼鬧個人心惶惶,是沒有問題的。”十八娘説着,又戴上了頭盔,那盔上豎着一縷紅纓,她這才發現,自己這次的盔甲與李子期的是完全不同的,他的是黑的,連頭上的纓子也是黑的。
“這次咱們的怎麼不一樣了?”李子期神秘的笑了笑,牽住了十八孃的手,“你跟我來。”等她走出營帳,便被眼前的一幕給驚呆了,只見在她的面前,站在一個龐大的紅大軍,飄揚的大旗上寫着巨大的紅櫻二字。
十八娘突然有些明白,李子期到底是想幹什麼了!
從他帶她去晉陽的秘密軍營的那一刻起,他就謀劃好今了。
他讓她大秀箭術,又四處裏宣揚她在松州的戰績,為的便是將這支軍隊到她的手中。
可是,沈家已經有沈庭掌握兵權了,她若是也帶兵,實在是太盛了。
十八娘側過頭來,看着李子期的眼睛,卻見他笑了笑,出了一口白牙,拍了拍十八孃的肩膀:“沈將軍,不去見見你的部下麼?他們這些人的命,我今便到你的手中了。我説過的,我們要並肩而戰,難道你認為自己,比其他的將軍更加的不可信麼?”十八娘眼一紅,認真的點了點頭,“諾。”她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大軍面前,鄭重的説道:“我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個士兵枉死!李唐的大旗將屹立在長安城的城樓上,而我們紅櫻軍,便是李唐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