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343章戰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喂,生物工程促進會是這裏吧?”拍桌子的聲音讓梅英韶回神了。

梅英韶連忙道:“是這裏,請問您是哪個單位的專家。”這是他們的習慣用語,雖然來的通常都不是什麼專家,但話還是要説的。

大部分時間,他得到的回答往往是謙虛的“呵呵,算不得什麼專家”之類的話。

今天的情況卻是大不一樣,站在前台另一邊的男人只是抬了抬眼皮,就道:“北航,葛興邦,學部委員。”

“哦…哦,好的。”梅英韶本以為波瀾不驚的嘴角,再次了起來。

對圈外人來説,所謂的院士或者學部委員,或許就是一個很厲害的稱呼,所謂的社會影響力比較大而已。

但是,對圈內人來説,院士就太厲害了,也太稀罕了。

論數量,中國的院士人數比大熊貓還要少。如果外星人有什麼清除行動,只要將兩院院士全部幹掉,中國的科研增速瞬間得回落到負值去。如果再增選一次兩院院士,然後再幹掉,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差不多就廢掉三成了。

對生物工程促進會這樣的學會組織來説,他們既做不來生物工程,也做不來促進,算起來也就是個“會”字準確一點。

梅英韶和他背後的期刊社等等,都是通過生物工程促進會來為做廣告的。邀請各學校的學者來參會,給出一點不值錢的榮譽稱號,從而獲得一些學校和研究機構的訂單,進而擴大一點知名度,基本就是他們的全部目標了。

對於來參會的學者來説,他們也很是滿足的,京城的榮譽拿回家是很漂亮的,在某些地方,還可以當做省部級的榮譽標準來看待,不好就能加兩級工資。至於往返京城的開銷等等,只要對方學會發出公函,這邊就可以找單位報銷,也不是什麼大事兒。

80年代末的京城裏,衍生出來的開會經濟不是開玩笑的,如火如荼的酒店業熱,也是隨着這股子開會熱迸發起來的。

然而,梅英韶組織會議再多,也沒有邀請到過學部委員。

留在京城的,還能走路的學部委員,總共就那麼百來只,單論生物學的話,簡直是一個個都能數出來的。

“葛委員,我幫您搬行李吧。”梅英韶繞過前台,殷勤的要幫忙。

“恩,麻煩你了。”葛興邦雖然帶着學生呢,也是沒有推辭,而是打問了起來:“這次來參會的人不少吧。”

“是很不少。”

“都有誰來了。”

“這個,有藥科大的教授,化工大的教授,工業大的,農大的,林業大的…”梅英韶自己數着,突然覺心虛起來。我們一個市級的學會,真的能請來這麼些牛人?

他這個市級是真的市級。雖然直轄市是省部級的,但梅英韶他們哪裏能拿到市裏的批准,最終等於是通過區裏辦的手續,對外宣稱一個市級以混淆視聽。

但是,不管是市級的還是直轄市級的,面對這麼多專家都得虛啊。

梅英韶提着葛興邦的手提箱,走路都沒那麼自信了。

葛興邦微微點頭,道:“還是學校的居多。”

“是。”

“研究所的呢?來了多少?”

“有七八家吧。”梅英韶給了個約數。

葛興邦“哦”了一聲,陷入了沉沉的思考。

“到了,我們給您安排到二樓了。一樓稍微有點陰,住着沒有二樓舒服。這邊是全南的房子,打開窗簾就暖和了…”梅英韶小心翼翼的給做着介紹。按照他們以前的規程,來參加學會的學者要麼是自己找酒店或招待所住,要麼就是給學會錢來住,包括飯錢都是如此。

幾家出版社聯合搞的這個生物工程促進會,原本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模板,如今的期刊社都這麼搞,國內學者基本也都習慣了。

不過,學會其實還是有一點經費,用來給重要賓客開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