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八百七十四章多一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梁策的腳步頓了一下,他太不想和紀贍再碰面了。

如果要給這個時間加個期限的話,他希望是30年。30年後,到這個老傢伙的墓碑前暢所言一番,大概是不錯的體驗。

但在紀贍的老臉依舊如樹皮堅硬的時候,梁策看見了卻是有些怕了。

蔣同化看到了紀贍,也跟着停了下來。

梁策突然覺得自己的面子被落了。

“怕什麼。”梁策心裏的想法一閃而過,反而加快了步子。

蔣同化連忙跟上。

幾秒鐘後,兩人與紀贍差不多同時來到楊鋭身邊。

梁策站定了看向楊鋭,另外還掃了一眼紀贍。

嘴上説着不怕,但梁策還真的是有些畏懼紀贍的毒舌的。

今天來的學者比上次參加衞生系統會議的學者還要多,再被落了面子,撿都撿不回來了——儘管目前看來,梁策的面子已經被踩的稀爛了,但梁策本人心裏還是存着些念想的。

“楊鋭,恭喜了。”梁策搶在紀贍前面説話,想趕快走完這個程。

所謂輸人不輸陣,梁策自詡是北京長大的爺們,也有些倒人不倒架的講究。

楊鋭看到了梁策,笑着點了點頭,道:“多謝。”梁策有些失望,他原本還希望聽到一些諸如“承讓”或者“僥倖”之類的謙詞,但看起來,楊鋭似乎一點謙虛的意思都沒有。

梁策嘴角動兩下,勉強笑道:“這次沒機會做同事了,看看以後能不能遇到…”

“羣眾的眼神是雪亮的,楊鋭你保持這樣的科研態度,以後會一直贏下去的。”紀贍的聲音蓋過了梁策。

梁策猛的扭頭過去,心裏的怒氣罐子像是要爆開了似的。

痛打落水狗什麼的,他以前是很喜歡做,但從來沒想過,做了落水狗被打,竟然是這麼痛。

然而,紀贍並沒有!梁策,他面對楊鋭,語氣鄭重的道:“藥品生產是國民重器,我年紀太大,知識體系也落後了,希望楊鋭你能以新鋭的力量,為全中國人,把好這道關…”紀贍稍微有些絮叨,甚至有些不顧場合的拉住楊鋭説話,但周圍人都理解的站在四周不吭聲。

梁策悄悄的擰緊了自己的怒氣罐子,默唸了十八變倒人不倒架,才擠出一點點笑容。

人家本不是和他説話,他又怎麼好發火。

尤其是衝着紀贍這樣的人,最後怕是連句道歉都落不着,還得被人給罵

楊鋭的笑容就真誠很多了,配合着紀贍説話,並沒有絲毫的不耐煩。

周圍人也基本都是這樣的態度。

只有真的進入了科研行業,才會知道紀贍的堅持有多難得,多可貴。

而且,紀贍也從來不是個恃功而驕的人,事實上,他極強的原則,正好讓他做到了保守底線,不干涉他人的生存哲學,也因為這樣,科研圈子裏,與紀贍關係好的人不多,但不喜歡他的人幾乎沒有。

紀贍不是一個很有人緣的學者——大家都尊敬他,非常尊敬,但就個人私來説,既能忍辱負重,又能暢所言的紀贍,卻並不是一位好往的人。

當然,紀贍也不是喜歡朋友的學者,他尊敬師長,愛護弟子,唯獨不喜歡朋友,到開會的地方,他也總是喜歡坐在角落裏。

不過,紀贍喜歡楊鋭這樣的年輕人。

楊鋭,讓他看到了自己的青——雖然紀贍本人從來沒有天賦爆發的時刻,但是,楊鋭閃耀的成績,不停向前的成就,令人驚喜不斷的成果,卻讓紀贍想到那些曾經閃耀的,不停向前的,令人驚喜不斷的同齡人。

曾經的紀贍相信,中國的未來,將是由天賦超羣的,閃耀的,不停向前的,令人驚喜不斷的同齡人創造的。

現在的紀贍相信,中國的未來,將是天賦超羣的,閃耀的,不停向前的,令人驚喜不斷的年輕人創造的。

紀贍覺得,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了中國的未來。

那個富足的,健康的,沒有戰亂和饑荒,沒有痛苦和疾病,沒有貧窮和惡的國度。

為了中國的未來,紀贍願意付出所有。

更不會吝嗇於自己的祝賀。

“再次祝賀你。”紀贍説完了想説的話,就拉着楊鋭的手拍一拍,算做總結陳詞。

他祝賀的語氣乾巴巴的,像是濃烈的情曬乾了,碾碎了,凝固了似的。

楊鋭緊緊地握住紀贍,小聲道:“謝謝您仗義執言。”紀贍當對梁策説的話,早就傳遍了業內。

“不客氣。”紀贍的語言依舊乾癟,又道:“你招呼其他人吧,不要管我了。”紀贍向後退了一步,將自己的位置讓了出來。

楊鋭微微點頭,不慌不忙的與周圍湧上來的人握手,打招呼和致謝。

紀贍就站在旁邊看,開心的嘴角都要垂下來了。

他一點都不覺得被冒犯了,相反,他太喜歡這個樣子的楊鋭了。

紀贍相信,在中國,一名學者要走的遠,就得像是楊鋭這樣,既不能固執,又不能玲瓏,既不能剛直,也不能圓滑,所謂外圓內方,才有發展前途。

紀贍不是生活在真空裏的男人,在那段令人不堪忍辱的時代,紀贍最難受的,就是無能為力。

他羨慕楊鋭的能力,更在意楊鋭的能力。

楊鋭也是自我覺良好。

這是他沒有體驗過的模式。

比起在補習學校裏,應付各種學生和學生家長,就聊科研的事兒,更讓楊鋭輕鬆且愉快,而且,隱隱的還有我在做重要的事的覺。

事實上,gp委員會也可以説是最近幾年,國內生物界最重要的工作了,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了無數人的身體健康。雖然沒有美國fda式的權利,但就是這個沒有直接權利的委員會,也還是阻止了多起藥品生產中的重大問題,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和更多人的健康。

從現實的世界來看,這也是一名生物和醫學類學者能夠回報社會的最直接的方式了。

今天,眾人也都放棄了相對高端的純科學,就地聊起了接地氣的‮物藥‬學,特別是藥理學的話題,漸漸成為了聊天的重心。

楊鋭很快就融入了大家。

他畢竟是開發過新藥的人,這種親自參與之後的體驗,是看書和看論文難以體會的,相對國內目前學者們最多隻有仿製藥的經驗,楊鋭有着與年齡不相稱的資歷。

“依我看,咱們就地召開gp委員會的第一次預備會議吧。我們邀請gp籌備委員會共同參與,正好可以討論一下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一名委員會的委員揚聲提出了一個建議,立即得到了眾人的響應。

眾人紛紛落座,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和投票前相比,就地召開gp委員會的第一次預備會議,人員安排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唯一多出來的,就是補選未成的梁策。

想到此點的人,都不由自主的將頭轉向梁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