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願為公子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北鄧,又名郟山。
東西延綿三百餘里,猶如長龍般,橫卧睢陽城北,是睢陽北面的天然屏障山巒起伏,風光綺麗。
相傳,道教始祖老子,曾在此山煉丹,故而在後世,成為道教聖地…花菊庵就坐落在北鄧山腳下的一處峪谷之中。谷中生長有野花菊,立秋之後,紛紛綻放。五彩繽紛,滿山絢爛,成為睢陽一處景緻。立秋過後,來此遊玩者絡繹不絕。在欣賞完花菊之後,人們會登高而亡。每到傍晚,幕蒼茫。立於北鄧山上,可見雲霞縹緲,令人恍若如進入了仙境…
鄧山晚眺,是後世洛陽八大景之一。
只不過曹朋前世並沒有來過此地,更未曾欣賞過這晚眺的美景。
周圍羣巒起伏,山川格外秀美。遠眺睢陽城廓巍峨,只是在幕中,隱隱透着一股子衰敗。
和陳羣並肩站在北鄧山上,曹朋不由得心曠神怡。
這裏沒有什麼人工雕琢的痕跡,也看不到滿天的纜車,一派自然風光。
往山下看,野花菊正燦爛。
往遠處看,睢陽城就在眼簾“…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他不由得發出一聲慨,不成想卻被陳羣聽得真切。
“再福,何故如此嘆?”
“呃,只是偶而發,當不得什麼。”
“是嗎?”陳羣不由得笑了,點點頭沒有再追問。
和曹朋爬了半天山,也欣賞了北鄧的景緻。陳羣覺到有些疲乏於是便生出了歸家之意。
他今天找曹朋説是賞菊,實則是想要清楚曹朋的打算。
而曹朋已經把話挑明瞭,陳羣也就放下心來。他開始盤算着如何去整頓睢陽集市,平定民生。
睢陽的物價,在東漢年間一直高居不下。
即便是歷經董卓遷都之變,破敗的睢陽,同樣是物價驚人。
在許都,一升粟大約要一百三十餘錢;而在睢陽,同樣一升
粟價格就高達二百餘,近三百錢。這還是許都屯糧之後,曹
平抑糧價之後的結果。如果放在早先,一升
粟一度超過了一貫錢,其物價之高,可見一斑。陳羣現在所要做的,是盡力讓睢陽的糧價回落。
熹平年間睢陽糧價不過百餘錢。
陳羣不指望能回落到熹平年間的水平,只要等穩定在二百錢左右,便能稱得上是非凡政績。
“阿福,我們回去吧。”
“也好。”曹朋也有心離開,於是便點頭應下。
“晚上到你家用餐?”
“為什麼要到我家?”陳羣嘿嘿直笑“如此好時節,焉能沒有美食?但若説美食,還是你家小鸞做的最好。”
“大兄,做人不能這般無恥。”
“賢弟,你來睢陽我尚未為你接風,不如今天就在你家中補上,略表為兄這一番心意。”你家給人接風要去被接風之人的家中吃飯。
好在曹朋對陳羣也已習慣,所以笑罵兩句之後也就答應下來。
此時,金烏西沉,幕雲四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