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六回北胡四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就要看書網】:91KS.ONLINE

第一百零六回北胡四雄在中國東征高麗的同時,北胡戰亂紛起。在草原上,實力證明一切。強弱食,這是草原的潛規則。各部族戰敗而歸,實力發生變化,實力強大的匈奴左賢王、氏王徹裏吉、鮮卑王慕容雅丹、盧水胡王當大王乘機出兵,兼併在戰爭中元氣大傷的部族和其他小部落。

北方諸胡族,匈奴的實力最強大。匈奴近年接連大敗,與中國戰損失慘重,由於匈奴人口眾多,錢糧豐盛,雄厚的基礎遠非其他胡族可比,所以匈奴仍然是草原上最強大的部族。

北方諸胡中,匈奴是最瞭解中原文化的,他們在中國北方邊郡與中國爭戰了近千年,他們的很多子民是匈奴人與漢人的混血兒。漢朝多實行和親政策,許多皇室公主嫁入匈奴,給匈奴帶來了中原的書籍、文化、技術等等。因此,匈奴人的很多思想理念和漢文化是吻合的。至少他們認為人吃人是野蠻的行為。

匈奴左賢王回返部族後,聽聞右賢王兵敗身亡,所部全軍覆滅,出兵右賢王屬地,威右賢王屬下部落臣服。然後在匈奴王庭召開匈奴諸部落盟會,迫匈奴各部落首領承認他的統治地位,詔告草原諸胡、西域各國,自稱左賢單于。

九大石胡領地與匈奴領地相鄰,部族勢力較台,是周邊諸胡中敢與匈奴抗爭的部族之一。這次攻擊中國晉陽郡,撤離時損失不小,但未曾傷得元氣。

左賢王統一匈奴的同時,九大石胡王出兵攻擊、兼併周邊弱小部落。這些部落因長期依附匈奴,往左賢單于處告急。左賢單于以此為藉口,出兵九大石胡王庭,一戰而勝,迫九大石胡王簽訂城下之盟,九大石胡無奈依附匈奴。左賢單于封九大石胡王為右賢王。九大石胡族郡自此被匈奴兼併,成為匈奴部落。

鮮卑部族是北胡中開化最晚,最野蠻無知的民族。中原割據時,鮮卑王攻克鄴城郡城,將城內男丁都屠殺乾淨,掠得鄴城近十萬少女,夜晚大肆辱,白竟將這些少女當作軍糧吃掉,中原為之震動。曹、金旋聞知後皆大怒,兩人合力,斷鮮卑兵歸路,殲滅製造鄴城慘案的所有鮮卑士兵,鮮卑王亦在此戰中喪生。鮮卑王妃、公主被俘,因貌美被曹收入西王府中。後來鮮卑公主刺殺曹,母女皆亡。雅丹聞得消息,待揮兵報仇,然而憑鮮卑部族本族力量,難以如願。雅丹心懷深仇,暗自聚集力量,等待雪恨良機。

高麗王邀請諸胡會盟,雅丹率先響應,主動請纓攻打鄴城,為父母妹妹報仇。不料鄴城郡城防禦士兵,卻是張飛軍團兵,戰鬥力強悍。雅丹不僅沒有攻克城市,反而損兵折將,糧草輜重盡被奪去。雅丹見形勢不利,當即立斷連夜退兵,因退兵迅速兵丁損失不大。

與鮮卑領地相鄰的鐵弗王損失慘重,合族軍三十萬在入侵中國一戰中損失十五萬,元氣大傷。雅丹率部與鐵弗兵一場大戰,奠定勝局。鐵弗王兵敗如山倒,率殘軍投降鮮卑。雅丹在兼併鐵弗後,又不斷出兵兼併周邊部落,實力大增。

盧水胡王當大王,在諸胡中威望較高,實力強大。當大王見草原戰亂紛起,眾雄都趁機擴大實力,不甘落後,出兵丁零、羯族,兼併兩大部族,勢力急劇膨脹。

此次北胡郡雄重新洗牌的過程中,氏王徹裏吉是最大的受益者。氏族原來領地在西域東部,由於此處水草漸枯,人口漸增,沿水源逐漸向東發展。

氏族是個開化未久的野蠻部族,人吃人的慘事在氏族族人中時有發生,在他們眼裏,人與其他動物沒有太大的區別。氏族實力較弱、人口較少,在草原西部諸部族中,弱於羌族、白匈奴族。西涼之戰,羌族大軍全軍覆滅,羌王柯比龍的戰敗身亡,羌族實力大減。徹裏吉抓住時機,統合族士兵進攻羌族,一戰而勝,迫羌族長老最終向氏族低頭。

白匈奴族屬於典型的白種族羣,遠祖因戰敗從西方遷到此處。白匈奴此次出兵西涼,集全族壯男丁三十萬與羌族合軍,志在必得。不料西涼守將呂布、龐統有勇有謀,兩次戰役白匈奴損折士兵二十五萬,逃歸部族士兵只剩下五萬。

徹裏吉兼併羌族後,實力大增,趁匈奴等強大部族無暇西顧,出兵攻擊白匈奴。白匈奴王拉吉集中族中勇士,與徹裏吉決戰,白匈奴全軍覆滅,拉吉戰敗身亡。親兵護着白匈奴王妃等,殺透重圍,僥倖逃得命,避難中國長安。

氏王徹裏吉能有今的成就,完全得益於先王。先王心儀中原文化,徹裏吉八歲開始聘請漢人為師,後又將他送至洛陽、長安等地歷練。因為中原文化的學習積累,氏族在徹裏吉繼位後發展迅速,氏族族人受徹裏吉的影響,積極學習中原文化。

氏族此次兼併的羌族部族,領地與中國毗鄰,對中原文化、生活習慣耳睹目染,潛移默化,是北方諸胡中比較文明的部族。

北胡四大部族在經過新一輪洗牌後,勢力領地從東到西為匈奴、鮮卑、盧水胡、氏族。四大部族在軍事體制上類似,除親兵外,皆未設立常規軍隊。各部落的少壯牧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得到作戰命令後,各自準備武器、兵甲、馬匹,集結後就是一支鋭的騎兵。上馬是兵,下馬為民,極大的減輕了胡族的財政壓力。

四大部族目前兵力為:匈奴九十萬,鮮卑七十五萬,盧水胡七十萬,氏族八十萬。四大部族勢力相差不大,相互都不敢率先挑釁。匈奴左賢單于聽聞中國訓練騎兵,意掃蕩草原,約會徹裏吉、雅丹、當大王會盟,商議對付中國騎兵的對策。

四胡大王聚齊,左賢單于道:“今聞中國訓練騎兵,意北伐草原,請教諸位高見。”雅丹聞言,面不屑,道:“中國士兵依仗城市堅固,又善藉助地形,以詭計取勝。若彼敢來草原決戰,鮮卑勇士必會將他們趕盡殺絕。”徹裏吉道:“鮮卑王勿要輕敵。中國士兵武器良,裝備先進。金旋雄才大略,手下將領齊整,身經百戰。諸軍中多有足智多謀之士,善於設計謀劃。中國大軍實勁敵也,若四部族合兵與其決戰草原,勝負之數未知。若各部族各自為戰,必會被彼集兵分殲,負多勝少。四大部族結盟,共同進退,中國騎兵不足懼也。”當大王道:“吾等各有領地,地域廣闊,大軍集兵不易。集兵後彼若不與吾軍決戰,吾軍空費軍力。若其乘虛攻擊別處,吾等該當如何?”徹裏吉道:“中國兵善於集中兵力聚殲,彼軍來到草原,相互間遙遙呼應,軍團間必不會太遠。吾等集兵圍攻其一路兵馬,其他軍團必定前來救援,即使彼不想與吾等決戰,亦不能避免。何況彼行軍速度不如吾等,到時彼想退兵亦不能行,吾等聚重兵合擊,可一擊而下也。”諸人覺徹裏吉所言有理,俱無異議。左賢單于等四人,殺馬盟誓,共抗中國。

此盟曰“四雄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