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章後勤和女直甲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就要看書網】
女直人上次伐遼國東京遼陽府,本來是十拿九穩的,金國東拼西湊湊起十餘萬大軍,由皇帝完顏阿骨打親自率兵圍攻遼陽府。
女直人現在還只是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替階段,生產力不是不達那麼簡單,而是基本上沒有生產力,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是憑着一股子野蠻勁以及用搶劫來誘惑女直部眾,這才聚集起了一批女直人隨同造反。起兵之初完顏阿骨打手下不過只有二千五百騎而已,不善攻城那是自然的,對遼陽府這樣堅固高大的城池女直人本來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在完顏阿骨打起兵之初就是這樣,女直人哪怕是對着遼國的小城也是無可奈何。最開始完顏阿骨打好不容易聚集起25oo騎造反,攻打寧江州的時候卻是笑話百出,女直人對着寧江那不過兩丈高的低矮城牆完全不知道該從哪裏下手,別説投石機、雲梯、撞車、井闌等攻城器械,就是遊牧民族特有的以騎攻城的技能女直人也不會,要不是寧江守將簫兀納實在是蠢得沒有辦法,女直人完全不可能有攻下寧江州的希望。
當時的情況是,完顏阿骨打帶着大敗遼國海州大竟耶律謝十的三千兵馬後的大勝之師圍攻寧江州。此時的寧江州城裏不過只有八百地方守軍,但簫兀納揮了他那幾乎前無古人的愚蠢,竟然帶着這八百一無訓練二無士氣裝備也不咋滴的守軍衝出城去戰,沒有意外地大敗之後,簫兀納嚇破了膽,帶了三百遼兵逃跑,讓大將大藥師奴留下來帶領剩下的不足三百的士兵守城,但儘管是這樣,寧江州用不足三百的地方軍隊還硬是頂住了完顏阿骨打八天的攻擊,守軍幾乎死傷殆盡後寧江州才陷落。
不過,寧江州之戰女直人雖然鬧出了歷史上少見的笑話,而且也只是一場慘勝,但不管怎麼説總是勝利了,完顏阿骨打遵從其開戰前的許諾,所有搶來的東西他自己分文不取,全部分給屬下將領兵士。女直窮苦,寧江小州的些須財物對女直人來説也是筆天大的財富了,因此完顏阿骨打用利益引誘到了更多的女直人加入他的軍隊。
而且,通過此戰,完顏阿骨打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千萬別硬攻遼國的城池,遼**隊再懦弱再腐朽,但攻城這個很有技術要求的活兒還不是女直人能玩得轉的,他立下了儘量跟遼軍打野戰的作戰方針。
在其後的遼天慶五年,也就是宋政和五年,遼皇帝耶律延禧親率大軍二十萬征討女直叛軍。不過,不能不説女直人狗屎運通天,在雙方大戰正酣而且是女直人岌岌可危的時候,遼國內部生了謀反,遼諸行營都部署使耶律章奴和東京守將高永昌約定謀反,擁立遼燕王耶律淳當皇帝,漢家文明一向是內部政治鬥爭遠大於國家外患,遼國已經漢化,耶律延禧當然是立馬就拋下就快要勝利的大軍倉皇跑回上京臨湟府去穩定局勢平定叛亂——結果讓女直人撿了個天大的便宜,遼二十餘萬大軍一朝盡沒,死傷不勝計數,女直人不但從降軍中招納了幾萬漢兵、奚兵和室韋兵充實自身實力,更是趁機攻下了遼國不少城池,更重要的是,新的漢兵和軍中工匠的加入讓女直人多少擁有了攻城的能力。
此戰之前,完顏阿骨打在寧江州“大勝”之後便在漢楊樸的建議下稱帝建國,定國號為“金”當時所謂的金國不過只有寧江一州和幾個小村寨而已,民不過萬兵只兩千。
這已經很讓人噴飯了,但更搞笑的是,遼東京守將渤海人高永昌不過是趁着東京遼陽府兵亂民叛的時候撿了個便宜而已,手下還沒有幾千士兵,居然也敢稱帝建國,他以遼陽府為地建立“大渤海國”定年號隆基,而此時的大渤海國唯一的“國土”遼陽城還處於暴亂當中,他還遠沒有跟遼陽府原遼國各官吏將領達成妥協,也就是説,當時的遼陽城還不在他的完全控制之下,這樣他既然就敢稱帝,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駐馬店大戰,也就是耶律延禧丟下大軍跑回上京的那次大戰之後,遼國陷入混亂當中,耶律延禧忙於處理內部紛爭,無暇再考慮女直人的事,不過,就是這樣女直人也不敢對遼國相過甚,畢竟遼國號稱率土萬里帶甲百萬也不完全是吹的,遼國的實力也差不多達到了這樣的地步。既然暫時不能對遼國動手,完顏阿骨打就把目光投向混亂的遼陽府之上。
本來麼,按照真實的歷史,完顏阿骨打上次攻打遼陽府,也就是大渤海國是一點力氣也沒有費,手到擒來,不過,還沒生的就不叫歷史。
真實的情況,也就是新的歷史就是,當時女直人大兵壓境,遼陽府的原遼國各官吏將領各自打算,投降金國的有之,逃跑的有之,留下來抵抗的也不少,不過因為內部實在太亂,即使女直人不善攻城也沒能完全收攏降兵的軍心,遼陽城還是守不住的,不過,好死不死的,因為林家當時正在攻打高麗,遼國駐高麗邊境的守軍一是為增援皇帝二是為避免捲入高麗戰禍於是撤軍回遼東,這一撤正好趕上女直人攻打遼陽——顯而易見,突然出現的鋭邊軍
本就不在女直人的計劃之內,女直人大敗。
因為這次大敗,金國損失慘重,不但剛招降還沒來得及收攏軍心的漢、奚、室韋降兵逃散不少,作為中堅的女直兵也死傷不少,出時有十餘萬大軍,逃回去的時候硬生生地減去一半,此次金國再徵遼陽卻是隻有不到七萬人馬。
更對金國不利的是,遼國駐紮在高麗邊境的鋭邊軍的回防不但打破了金國的謀劃,更是順帶着滅掉了所謂的大渤海國,東京遼陽府重新回到遼國的統治之下,這也為金國再徵遼陽增添了不少難度。
這便是王散帶給林靖文的好消息。
“不過,還有個壞消息屬下也説與主公傾聽。”王散話風一轉,一改剛才喜氣洋洋的樣子,變得有些擔憂。
“此次屬下親自去到遼東,因此打聽到的消息更為準確詳實。”
“女直人作戰就向歷史上曾出現過的那些蠻族一樣,就食於敵,他們出征往往只帶少量糧食,戰時卻劫掠敵方百姓,製作軍械所需勞力也是強拉的丁壯,更是驅使無辜百姓為前鋒為大軍抵擋箭矢。而我林家若是出征遼東就不一樣了,主公仁德,且遼東有不少漢人,我林家軍隊自不可能劫掠遼東地方,這糧食物資只能是從後方慢慢輸送過去,遼東道路極差,運輸不易,且輸送的過程中多有損耗,因此在後勤上我林家卻是遠遠落後於金國,更不可能強拉丁壯役使百姓。”
“另外,女直人自幼打獵,於弓矢之道卻是勝過我林家兵士,而且屬下尚且聽説一事,金國的完顏部女直人因居於阿什河域,不但習
箭,還習騎術,多次大戰得到遼國上好鎧甲之後,金國已經組建起一支甲騎,這支甲騎騎兵連人帶馬都包裹於重甲之中,刀劍難傷,戰力極其強橫,契丹人沒少吃金國甲騎的虧。我林家多為步兵,對付騎兵尚且吃力,對付甲騎只怕是兄多吉少。”王散一口氣説了這些,十分憂慮地對林靖文道:“此兩點主公不可不知。”林靖文早就擔心遼、金兩國的騎兵了,聽了王散的話更見擔憂,問道:“女直人有多少騎兵?甲騎有多少?有沒有弓騎?”
“這個屬下已經探得。”王散答道:“女直人野蠻蠢笨,並不知道隱藏實力一説,而且,為震懾契丹人,女直人往往是將自己的實力誇大不少。屬下探得的消息是,金國目前過半兵馬是騎兵,達到三萬騎之多,其中甲騎有一萬餘人,金國目前的甲騎幾乎全是女直人,其他騎兵有一多半是漢、奚、室韋兵。不過女直人並不象漠北的蠻族那樣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為生,他們是定居起來以漁獵和養殖畜牧為生,雖然幾乎個個得一手好箭,但並不是每個女直人都通騎術,通騎術的也不是個個善
,更是甚少人象漠北蠻族那樣習騎
之術,因此女直弓騎甚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記。”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決定一個種族的文明特別是戰爭方式。
林靖文聽得女直人弓騎很少才放下心來。弓騎的恐怖他騎能不知,蒙古騎兵就是弓騎的一種,漢代的上林騎、唐代的跳蕩騎也是,弓騎實在是集遠程攻擊和強機動為一體,特別是那聞名於世的逐突戰術,實在是騎兵戰術的大成,威力無窮。
至於甲騎,現在的契丹人怕,後來的宋人怕,但並不代表林家軍隊也怕。人馬皆披重甲刀劍弓矢難傷,但是弩呢,弩的穿透力比弓強上不止一倍兩倍,大規模的弩兵擊只怕甲騎也擋不住吧,連弩不行那就用強弩,強弩不行就用牀弩,再不行不是還有火炮麼,可惜的是火槍太不爭氣,現在的火槍的威力比弓都有不如,不然用火槍完全可以剋制甲騎。
還有重甲長槍兵方陣,那也是甲騎的剋星。
就是後勤問題難辦,這可是古代所有戰爭都難以解決的問題,林靖文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不過,林靖文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趁着現在遼東局勢緊張,全力收購牛羊等牲畜,假年,此事你親自主持,爭取多收一些牛羊,到時可以作為軍糧,我軍可以象歷史上的那些蠻族一樣趕着牛羊去打仗。”
“喏!不過主公,屬下只怕一時間難以收到多少。”林靖文也知道這一點,不過這也沒有辦法,此次戰爭決定的時間不長,沒能準備多少時間,倉促之下有什麼辦法都用一用,多少能有點效果。
治標不治本啊!林靖文揮手讓王散退下,苦思起可以解決後勤問題的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