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整治軍屯即將開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明朝的官員俸祿極低,比如一個正七品的知縣,一年也就三十來兩銀子。
摺合成現代社會的人民幣,一個月也就兩三千塊錢的樣子。
這大概要因為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貧民,知道百姓的疾苦,對於官員的貪污**一直抱有極大的警惕,矯枉過正所致。
這二三兩一個月的銀子表面上看來維持一個官員每月的生計當不在話下,可問題是,這工資還包含着辦公費用。而明朝有是出了名的小政府,大社會。一個七品知縣領了工資,還需要拿這錢給師爺、衙役發薪水。如此一來,每月都有巨大的赤字缺口。
地方上如此,央政府也是如此。
所以,到了後來,大家都覺得這麼下去不是辦法,於是,開始了自湊資金解決辦公費用問題。
如此,就產生了一個種叫常例的東西。
所謂常例,就是官員們在打道互相送錢。
比如,你是一省的巡撫,要向央要一筆河工銀子,合計十萬兩。
得了錢之後,你得按照一定比例,比如兩成,返還給吏部。剩餘八成,才真正屬於你自己。當然,這八成你還得提個三四成,用來給辦河工的人開工資。真正用在防水防災上面的,有個四成就算是不錯的了,堪稱清廉。
去央辦事,要給人送錢、提成是一種常例。
每年夏、冬兩季,你還得給相關上級單位送錢。
夏天的叫冰敬,冬天的叫炭火。
尤其是炭火,因為是在節前送,顯得分外隆重。你若是給得少了,好説,來年咱們打道的時候,你就等着被穿小鞋吧。
以前,這些常例也沒有一個標準,大家都是隨喜,數字都限制在一個大概的範圍之內。比如你給內閣閣老送炭火,一般都在兩千多兩,最多不超過三千。
今年過年,是劉瑾獨攬大權之後第一次收禮。
他本就愛錢,又一想,內閣閣老都能得三千。我劉公公乃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手握批紅大權,可比內閣牛多了,這個是數字自然要向上浮動一下才合乎身份啊!
一拍腦袋,劉瑾就列了一個表格,下發到各級政、軍機關和衙門,算是一個正式件。
上面規定,省巡撫一級的官員給他劉瑾送炭火的時候要送一萬兩,府一級五千。鹽政兩萬、河政兩萬、漕運兩萬…如此種種。
劉瑾獅子大張口,就拿省一級別來説,一萬兩,那可是上千萬人民幣啊!
這還僅僅是炭火,其他,你進京除了給劉瑾送常例之外,還得辦事吧。對不起,另外給錢吧。省一級一萬,府一級五千…
光一個節,劉公公就金百萬,一躍成為億萬富翁,過了一個肥年。
百萬不過是冰山一角,劉瑾不是一個人戰鬥,他手下可養着一大票人馬。
劉公公收錢,他們也不能白跑腿不是,一樣要雁過拔。
加上人數眾多,除去他那一份,官員還得另外準備一份。而這一份的數字更是大得驚人,據説,劉瑾手下的所有人馬這個節加一起,至少得了七八百萬好處。
劉瑾胃口如此之大,進京辦事的地方官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如鹽政與河道這種肥得油的衙門倒還罷了,拿一兩萬兩銀子出來對他們來説不過是雨,可其他清水衙門的官員卻是苦不堪言。
如果你不給錢,只怕還沒離開京城,一紙免職書就下來了,你還是麻溜地摘了官帽回家養老去吧!
給錢吧,大家一個月俸祿才多少,就算從其他地方摳一點,也架不住劉公公這麼血淋淋地給你來上兩口。
沒辦法,只能借,向人借,向高利貸借。
高利貸這種東西可不是要惹的,利滾利下來,任何人都經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