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真假太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沒等孫傳庭和一干南京勳戚有所動作,南京城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幾乎是一夜之間,南京城裏城外就貼滿了告示,上面以醒目的大字寫着福王“不孝、下、干預有司、貪、婬、酗酒”有“七不可立”一時間,整個南京城都傳得沸沸揚揚,連販夫走卒和逍遙仙境的衣舞娘都在談論這件事。
這件事馬上把福王朱由崧推向了輿論的風尖口。
前文説過,在明代言論是很自由的,民間聲間指謫朝政是常有的事,這一現象在文風鼎盛的江南尤其普遍,很快,福王“七不可立”的告示就傳向了南京周圍的揚州、常州、杭州、蘇州、松江等地。
在東林復社的推波助瀾之下,各地士子紛紛聯名上書,堅決反對擁立福王。
一個士子的話也許不足以改變大局,可成千上萬名士子聯名上書,那影響力就非同小可了,史可法也是個讀書人,他當然看重整個士林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他的態度馬上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倒向了潞王。
史可法幾次約見馬士英,試着商討改立潞王之事,不過馬士英的態度卻很堅決,認為福王賢名不下潞王“七不可立”乃是子烏虛有之事,應該由應天府立案徹果,對於那些造謠滋事者堅決予以嚴懲。
埃王“七不可立”事件發生後的第三天,史可法再次召集南京官員商議擁立新君之事,讓東林復社中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次高弘圖和孫傳庭都來了,還有南京城內的那些個勳戚也不請自來了。
史可法趕緊讓人加座,請建安王朱統鉕等勳戚坐了。
待眾人落座。史可法才起身説道:“常言道國不可一無君,江南百姓急需新皇引領大家抵禦賊,恢復中原,今留都官場所有六品以上的官員都到齊了,各位王爺、侯爺、公爺和伯爺也都在。正好把擁立新君之事定下來。”話音方落,兵部左侍郎呂大器就起身説道:“下官以為潞王當立。”户部尚書高弘圖霍然起身,針鋒相對道:“本官以為福王當立!”吏部侍郎張溥道:“福王不孝、下、干預有司、貪、婬、酗酒,有七不可立!”鳳陽總督馬士英拍案而起。怒道:“那是子烏虛有之事。”禮部主事周鑣道:“空豈能來風?這些事豈是想捏造就能捏造得出來的?”
“你!”馬士英怒道“本官提議,立即把此事由應天府徹查,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查出幕後黑手。”
“馬大人!”周鑣義正詞嚴地説道“十萬江南士子已經聯名上書。堅決主張擁立潞王。馬大人説福王七不可立之事繫有幕後黑手縱,下官倒是要反問一句,誰有這個能耐,能讓江南十萬士子俯首帖耳?”
“諸位大人!”周鑣話鋒一轉接着説道“什麼叫民心?這就叫民心!什麼是天意?這就叫天意!民心不可逆,天意不可違哪!埃王貪、婬、不孝、下、酗酒,如果讓這樣地人坐了山河,我們大明就完了!”
“混帳!”馬士英怒道“本官早就説了。七不可立之説乃子烏虛有之事!”孫傳庭忽然起身,不失時機地説道:“馬大人所言極是,福王七不可立之説的確蹊蹺,假如福王真有這些劣跡,為何之前不曾聽到任何風聲?假如張貼告示者不是別有用心之輩,為何又要採取這種不可告人的鬼魅伎倆呢?”史可法的神霎時變得凝重起來,馬士英和孫傳庭聯了手,這事就不好辦了。
斑弘圖拍案而起,沉聲道:“本官提議。由應天府徹查張貼告示一案。本官倒要看看,究竟是誰在暗地裏煽風點火。敗壞福王的名聲?另外,在張貼告示一案水落石出之前,本官建議擁立新君之事暫緩進行。”馬士英道:“本官同意高大人地提議。”徹查張貼告示一案,恢復福王的名聲對馬士英有利,他當然不會反對。
出乎馬士英預料的是,以呂大器、錢謙益為首的東林復社中人也表示同意,其實這也不奇怪,東林復社地人正暗中與劉澤清、高傑、劉良佐三鎮總兵聯絡,準備給馬士英來一手釜底薪呢,擁立新君之事暫緩對他們有利。
史可法無奈,也只好同意擁立新君之事暫緩。
是夜,張溥寓所,東林復社中人再次聚議。
張溥埋怨周鑣道:“仲馭,都是你出的餿主意,讓人去貼什麼福王七不可立的告示,這下好了,馬士英和孫傳庭居然聯起手來了,萬一真要讓應天府尹查出些什麼來,那我們東林復社的名聲可就完了!”
“天如(張溥表字)兄,先別急。”周鑣呷了口茶水,淡然道“先別説小小的應天府尹有沒有這個膽子徹查,就算他有膽子徹查,等他查出真相的時候,潞王已然登基,那時候大局已定,誰還敢替福王翻案,嗯?”周鑣地話不無道理,只要潞王上位,福王“七不可立”就是假地也得變成真的!
錢謙益道:“仲馭説得對,當務之急是儘快聯絡劉澤清、高傑、劉良佐三鎮總兵,聯名上書向馬士英和南京官場施壓!”
“還有件事,不能不防。”周鑣忽然説道“今天高弘圖、孫傳庭一反常態,還糾集了南京城內的勳戚大做文章,倒讓我想起一件事來,那就是太子!”張溥道:“怎麼又扯上太子了?”周鑣道:“天如兄,牧老,你們想,高弘圖和孫傳庭原本是堅持要等太子來南京嗣位的。可今天他們為什麼替福王説起好話來了呢?他提出擁立新君之事暫緩,對我們的計劃有利,所以我們同意了,可你們想過沒有,假如他們暗中已經打聽到了太子的行蹤。並且正派人把太子接來南京呢?你們千萬別忘了,有個關鍵人物到今天都還沒有面!”錢謙益悚然道:“你是説南京提督王樸!?”
“此事不太可能吧?”張溥不以為然道“賊進京,怎麼可能放過太子?假如在賊進京之前。先帝已經有了安排,那太子也早該抵達南京了,可事實卻是遲至今還沒有太子的消息,這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太子已經遭受不幸了。”
“不,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周鑣搖頭道。
“假如高弘圖和孫傳庭真把太子到了南京。那我們所做地一切努力就會全部付諸東,到時候我們東林復社的人不要説入閣拜相、主持朝政了,搞不好還會聲敗名裂張溥道:“那該怎麼辦?”周鑣道:“高弘圖和孫傳庭假如真要把太子接來南京,必然會走水路,我們可以暗中知會淮安地劉澤清和揚州的高傑,讓他們在半路攔截,必要的時候…”説着,周鑣做了個殺頭地手勢,錢謙益、張溥、劉宗周等人然變。不管怎麼説他們都從小接受着儒家的教育,儒家的信條就是三綱五常,弒殺太子對於他們這些臣子來説那可是等同弒君之罪,是要誅九族的!
可正如周鑣所説地,事到如今東林復社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接手張貼“七不可立”告示一案,應天府尹魏大本不敢怠慢,連夜趕來浙直總督行轅拜訪孫傳庭,其實魏大本原本是想去拜訪王樸地,可惜王樸不在。他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拜訪孫傳庭了。畢竟孫傳庭是王樸地乾爹。
見了面,敍過禮。
魏大本開門見山地問道:“大人。張貼告示一案究竟要不要徹查?”孫傳庭道:“要徹查,但不能現在徹查。”其實這八個字是柳如是告訴孫傳庭的,張貼告示一案是打擊東林復社地絕好機會,這案子當然要徹查,把幕後隱藏地所有人全部牽出來,但現在還不是徹查地時候,因為大局未定!只有等太子到了南京,繼了大統,才是真正徹查此案的時候。
魏大本聽了個滿頭霧水,惑然道:“大人,你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