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對關中的戰略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雲錚説得非常自信,因為在他心裏,對於整個中國大地,他都有着比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更為直觀的瞭解。是的,這就是他早就記在腦子裏的中國山川地理各種地圖。將這些衞星地圖和自己繼承來的軍事素養一綜合,他覺得自己已然在戰略上佔據了上風。
事實上在現在的雲錚看來,中國古代軍事地理格局乃是一種棋盤型格局。
從軍事地理的角度看,中國的地理格局就像一個不規範的圍棋盤。在這個不規範的圍棋盤上,關中、河北、東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東、湖北和漢中是其四邊,中原為其中央腹地。
中國的地域雖然遼闊,但在歷代戰爭中起決定作用的卻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大體上分佈在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上。
雲錚所謂的起決定作用,主要是指在歷代戰爭中,上述九大地域的重要往往關係到天下的統一與分裂、關係到一朝一代的興與衰,或者,在中原政權與外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中關係到中原政權的存與亡。
古人慣講“山川都會”一般説來,在那些既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通的地方容易形成戰略要地。
幾列東西向的山河與幾列南北向的山河縱橫錯,將中國腹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區域。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大體上呈東北…西南向分佈。其中,第二級階梯東部邊緣地帶的一系列山脈…北起燕山,循太行山南下,經嵩山山脈、方城山,接桐柏山、大洪山,再轉向鄂西、湘西山脈而接雲貴高原…為中國的東、西部之間的一個重要分界線。南北之間也分出幾個層次,其主要的分界線則為長江、黃河、淮河及秦巴山地,此外,中條山、大別山也起到了補充作用。
這幾列縱橫錯的山河將中國腹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這些地理單元的腹地一般都有一定的空間容量,外圍有險要的山脈或者江河為之險阻;有大大小小的江河周內外,既是這些地域內部通的運輸線,又將不同的區域聯繫起來,這種聯繫乃是區域之間戰略關係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
山脈和江河的戰略意義各相同。山脈的意義重在阻隔,而貴在有孔道可以通行;河的意義重在通,而貴在有據點可以扼守。
一般説來,山地的斷層地帶或者江河源穿切山嶺所形成的河谷低地便於作為穿越山地的通孔道。如關中四、太行八陘所扼通道及穿越秦巴山地的幾條棧道便是如此。江河主要是作為人力、物力運輸的通線。以江河作為險阻,還須在那些重要渡口或支與幹的匯處建立據點,以確保對這些江河的控制。如黃河的孟津和蒲津、長江的瓜洲渡和採石渡、淮河的潁口、渦口、泗口等處,便都伴隨着重要軍事據點的形成。
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則易於在紛亂的局面中建立據地,形成局部的秩序,積蓄力量;有江河水道可以通,則便於向外部投遞力量,便於向外擴展,也便於介入全局。上述九大戰略要地大都擁有這些條件。
當然,雲錚心中的着九大戰略要地並不全是按後世的省級行政區劃來劃分,而是主要是考慮到它們在軍事地理的格局中以其地形、地勢的原因構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它們在歷代戰爭中也的確顯示出了它們作為一個個獨立單元的地位。
其中,關中主要是指陝西省的秦嶺以北部分;漢中地區則因其相對獨立,單獨作為一個戰略要地;東南主要是指江蘇、安徽兩省的中南部;中原則主要指河南。其它幾地則基本上同於後世的省級行政區劃。在稱法上,關中和中原都沿用了古代的稱法,因為這種稱法本身就極富戰略彩。
在上述幾大戰略要地的外圍,有一些地域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地位也很重要;但由於位置的關係,這些地域險要的山川固然保護了自己,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它與外部的聯繫,妨礙了它對於全局的全面介入,因此在歷代興亡中,對於全局未能顯示出決定的意義。當然,近代以後,中國的國防形勢發生變化,它們在軍事地理格局中的地位也有所變化。只是這就不在雲少帥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在這個棋盤型格局中,關中、河北、東南和四川分處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一般都有比較優越的山河形勢,有相對穩固的後方和可以憑恃的山川險阻,能夠一種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態勢;有優越的經濟條件,足以供養、支撐起一個龐大的政治、軍事集團;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易於形成一定的社會政治力量。一種勢力興起之初,佔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可以建立起據地,從容經營,積累力量,為後進取天下打下基礎。
關中山河四,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崤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有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地勢上,關中對東部平原地帶呈高屋建瓴之勢。關中四面有山河為之險阻,幾處重要的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其地位重要者,函谷關扼崤函之險,控制着關中與中原之間的往來通道;武關控秦嶺東段之險,扼守着關中東南方向的進入通道;散關扼秦嶺西端之險,控制着關中與漢中、巴蜀之間的通咽喉;蕭關扼隴山之險,守備着關中西北通道。四險固,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進取。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取;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從而使關中具備一種能進能退、可攻或守的態勢。
雲家所據的河北,也有自身的優勢。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環抱,南面中原。燕山山脈起着抗擊北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個中原的安全。居庸關、山海關、松亭關、古北口、冷口、喜峯口等關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脈的幾條通孔道。太行山脈為河北的右側翼的重要屏障。紫荊關、倒馬關、井陘關、滏口等關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脈的往來通道。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東西向的河,如拒馬河、*沱河、漳河等,在中原政權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也能夠加以利用,建立河防體系。對於由北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而言,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地區的意義就在於它將農耕經濟的中原地區與遊牧經濟的北聯繫起來。這種聯繫在他們的統治受到來自中原的挑戰時顯得為尤重要。而現在雲錚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強大的經濟實力開始同時執行牧馬政策,使漢軍可以起胡馬為戰,從而大大的加強了雲家騎兵的威力。
東南和四川,雲家目前還顧不上,雲錚暫且不多做考慮。
關中、河北、東南和四川四角地位得以形成,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條件,即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優越的自然條件。自然條件優越,宜於農業生產的發展,才能夠儲糧養兵,供養、支撐一個龐大的政治軍事集團。
關中腹地為渭河、涇河、洛河及其支形成的沖積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古代河北的農業生產條件雖不如現在,但河北特別是河北北部擁有一種比較好的在內地與外之間、在農耕經濟與遊牧經濟之間進行貿易的條件。這種經濟特跟河北作為中原與外之間的一個重要銜接地帶的地位是相適應的。而現在的河北,因為雲錚的關係,經濟實力更上一層樓,如果制霸天下,經濟應該不會太拖後腿。
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大多能成就一方霸業。但要統一天下,僅有地理條件還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才能整合出一種強大的社會政治力量。一種強大的社會政治力量是進取天下的社會基礎。在分處四解的幾大戰略要地中,建立於關中和河北的政權都曾經完成過統一天下的大業,歷史上的全國政權也大多定都於此二地;建立於東南的政權,大多能統一江南半壁江山,與北方形成對峙之局,而少有統一天下的(除明朝朱元璋外,但現在還沒出現);建立於四川的政權多為割據政權,而沒有一個政權曾統一過天下。究其源,都可從這些政權所賴以建立的社會基礎中探尋一二。
一個地域能否興起強大的社會政治力量與這個地域的民風、社會文化特及其發展水平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只説關中與河北。關中地近西戎,風俗勁勇,民皆習戰;自商鞅變法,秦人以耕戰為本,遺風披,影響深遠,形成了與東部地區迥然相異的社會風尚,秦漢時期即有“關東出相,關西出將”無風注:《後漢書》卷五十八虞詡傳的説法;北朝後期,鮮卑軍事貴族與北方漢姓土族結合,形成集團勢力…關隴集團,關隴集團成為西魏、北周、隋和初唐統治的基礎。
河北自戰國時起便一直是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前沿重地,河北勁悍習戰民風的形成與這一點有很大關係。自趙武靈王改制,胡服騎,河北兵,為天下雄。另一方面,河北的政權相當大一部分是由起自外的遊牧民族所建,這些生長、生活於馬背上的民族,男子皆於騎,是天生的戰士,平時遊牧馳獵,戰時出征打仗;而且,那些人據內的遊牧民族大都能夠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這樣,新興民族初起的鋭氣、遊牧民族宜於征戰的天和對於漢族先進文化的接受,幾個方面相結合,所形成的力量至少在軍事上令漢族難與爭鋒。
山西、山東、湖北和漢中分處四邊。四邊之地,一般也有比較險要的山河形勢,但這些地域綜合條件不如四角。它們都夾在兩角之間,彼可以來,此可以往,既是雙方聯繫的紐帶,又是雙方對抗時爭奪的焦點。其地形特點也與它們的地位相符,既有供雙方出入的通孔道,又有可以扼守的險要;而且,它們與中原之間有比較捷近的通道。興起於四角的政治勢力,要想擺割據一隅的偏霸局面,向外擴展,必先爭兩翼,控制夾該角的兩邊。
山西在整個北方地區具有樞紐的地位。山西地形的主體是由東西兩側的山脈夾中間一系列珠狀盆地構成的。東面太行山脈構成河北西部屏障,西部呂梁山、中條山與黃河一道構成關中的東部屏障。山西境內山河分佈錯綜複雜,形成了一系列小型珠狀盆地。這些盆地地形都相對封閉,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區域。在這些小區域內,分別形成了一些軍事重鎮和重要關隘。它們分別面向不同的方向,顯示出不同的戰略意義。山西的山河形勢使山西具有一種極為有利的內線作戰的地位。山西地勢高峻,足以俯瞰三面;通向外部的幾個通孔道,多是利於外出而不利於入攻。這是山西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也是山西在北方樞紐地位得以形成的地理基礎。匈奴劉漢滅西晉之戰、北魏百年興亡的歷程和五代政權的頻繁迭興均能比較典型地反映出山西在北方的樞紐地位。
山東地形的意義在中國東部的大平原上顯得尤其突出。山東地形的主體是魯中南低山丘陵,三面都是平原,東面為渤海和黃海所環抱。山東的一些重要軍事據點基本上分佈在魯中南低山丘陵的四側,大都依山臨河,控扼一方。黃河在北方地區東西縱貫,為東、西部之間的一條通大動脈。大運河在中國東部的大平原上南北縱貫,為南北之間的通大動脈。大運河開鑿以前,淮河支泗水徜加開鑿,便能連能長江和黃河,從而起到溝通南北的作用。山東便處在這兩條大動脈匯的位置上。另外,膠東半島為古代海上運輸的一大中轉地。山東在南北之間尤居樞紐地位。南北對峙之際,山東常是爭奪的焦點。中國政治重心東移後,連接政治重心與經濟重心的南北通動脈大運河,正處在山東的監控之下,所以山東地位舉足輕重。明初朱元璋北伐以攻佔山東而打開大都門户、“靖難之役”中朱棣以躍過山東而南下金陵,尤能顯現中國政治重心東移之後,山東在南北爭衡中的地位。
秦嶺和大巴山脈夾漢水河谷構成漢中地形的主體,兩列山脈平行聳立,東西延綿,漢中便夾在它們之間。秦嶺東端有武關,西端有散關,另有三條穀道,可為漢中與四川之間的通道,它們是褒斜道∥駱道、子午道。在漢中與四川之間,也有兩條穀道穿越大巴山脈:金牛道和米倉道。漢中夾在關中和四川這兩個上游地區之間,利害關係的膠着程度遠非東部的淮河所能比擬。淮河南北尚有廣闊的地域可作迴旋,在漢中地區則沒有什麼迴旋餘地,南北雙方在漢中地區一時的得失往往足以產生決定的影響。從蜀漢開國到滅亡一前一後在漢中地區經營的得失,比較典型地反映出漢中在南北之間地位的輕重。
漢中地區南北利害關係如此膠着,東西伸展的天地卻非常廣闊。西漢水河谷低地提供了一條由漢中通往隴西的比較平坦的通道。隴西地勢明顯高於關中、四川,自關中、四川仰攻隴西較難,而自隴西下攻關中和四川卻較易。這就給在漢中、關隴一帶的角逐者們提供了一個思路:與其在秦嶺南北爭一之短長,不如取遠勢爭隴西,取得一種地理上的有利態勢。蜀漢北伐多出祁山即是出於這種思路。若由漢中地區向東南伸展,兩側地形呈現一種驚人的對稱。秦嶺向東延伸然後向北包轉,與熊耳山、崤山、華山等山相連,形成潼關險要;大巴山向東延伸然後向南包轉,與武當山、荊山、巫山等山相連,形成三峽險要。這些險要是川、陝二地形成“天府之國”的地理基礎,卻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川、陝勢力的東出造成了困難。這樣,當東、西方之間在三峽或潼關正面陷入僵持局面時,西部勢力可以出漢中從側翼打開僵局。出漢中從側翼撕開潼關正面僵局最典型的戰例是蒙古攻金之戰;出長江與出漢水相配合以打開三峽正面僵局的典型史例是戰國時秦攻楚之戰。
無論是哪個角的政治勢力,在兩翼經營的得失,都足以決定其興衰,足以決定其能否擺偏霸格局,向外擴展。經營好兩翼,以守而言,可以鞏固其防守態勢;以攻而言,可以包圈中原,進取天下。
對於關中來説,漢中和山西為其兩翼,尤以山西的經營為關鍵;對於河北來説,山西和山東為其兩翼,亦以山西的經營為關鍵。因為北方的爭雄常表現為關中與河北之間的爭雄,山西像一個楔子楔入關中與河北之間,雙方在山西的角逐往往具有決定意義。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河北和關中爭奪的關鍵,山西,是為雲家所有。而對冷家極為關鍵的漢中,卻為周家所有。
所以雲錚相信,雲家對周家,天生在戰略上就佔據了優勢。而周家對冷家,則也有同樣的優勢。
故而云家的第一目標不是周家,而周家的第一目標,也不該是雲家…
嗯,編輯在催我結束本書了,他希望我這個月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