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67章紮營有講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新軍!新軍的建立、建設終於開始了!鷹揚衞…鐵翼鷹揚!

分割線雲錚與叔父的道別花了整整一個上午。更新超快顯然,光是道個別肯定是用不了這麼久的,只不過這叔侄二人的確是在密室中談了整整一上午,然後雲錚才在五百騎兵的護送下離開江寧北上,而云岱則一如平地處理作為欽差該處理的公務。…就好像兩人之間只是拉了一上午的家常。

雲錚急急忙忙地趕回去,是要處理紮營。紮營並不象後世的人所想的那麼簡單,即便是行軍途中的營寨,起安營也是很有講究的。

就説大魏軍,其軍營四周要圍起一道臨時的木牆。製作方法是先砍兩排樹幹,一排長一排短,把樹幹底下燒焦以後埋二分之一入土,長樹幹排成緊密的一排在外,短樹幹排成一排在內,然後在兩排樹幹之間架上木板,分為上下兩層,這樣長樹幹長出的部分就成為護牆,木板上層可以讓士兵巡邏放哨,下層可以存放防禦武器和讓士兵休息。大魏軍通常是一百名名士兵再加上百夫長(正副各一,紮營的時候也是如此,大家的營帳兩兩相對,在營帳的周圍和營區之間要挖排水溝。嚴士兵在各個營區之間亂竄,本營區以內也不許各個帳篷亂跑。

每個營區挖一個公共廁所,有意思的是雲家軍的軍規中對於軍營衞生特別重視,不厭其煩的強調廁所挖的位置非常重要,要離水源和貯藏糧食的地方遠遠的,要離營房有一定的距離,但不能太遠,以免上廁所的官兵不能及時歸隊,當然也不能太近。軍營還非常重視防疫,比如人和牲口的生活垃圾要及時掩埋焚燒,重病患和傳染病患要隔離等。

總而言之,紮營是件大事,萬人以上的紮營必須由該軍統帥親自決定,更何況新軍的主營位置選定?關於這點,哪怕雲逸向來跟雲錚關係要好外加膽大包天,也不敢妄下決斷,所以他雖然早一天到達揚州,卻只是在揚州城外臨時安營,並未做長期駐紮的打算,而且婉拒了揚州知府蔣福山讓他在揚州府規劃好的幾塊營地中隨意挑選一處的好意,表示一定要等雲都指親臨才能決定。

雲錚知道眼下其他諸軍都還未到,自己的鷹揚衞先到正好可以搶先選好一處好地方,所以他在趕到揚州之後,連城都沒進,就直接去了鷹揚衞駐地。

駐地的士兵已經接到消息,知道自家少帥今明兩天之內會趕到大營,所以在軍紀軍風上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所以雲錚趕到之時,對自己這次的新軍士兵基本上還算滿意,尤其是這批人的身體素質看上去很是不錯。

這裏岔句話,中國古代人的身高基本上還算不錯,很可能是在清朝時總體變矮了不少。(資料就不列舉了,免得佔字數。這一點在看後世的秦始皇兵馬俑的時候便可看出,兵馬俑的馬匹與現在的馬匹沒有差別,而其中的士兵們的平均身高基本上是180cm,個別軍官身高190甚至以上,可見當時的秦軍,至少鋭的“中央軍”有這樣高的標準。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應了秦軍的強大。…畢竟七尺男兒就算達標的身材了,而在秦漢年間(中間小有差別,七尺也就是一米六幾的樣子。

然而也不知道是大魏朝這個時代的中原王朝的確比較富有,至少雲錚所常見的衞所士兵身高都還算不錯,平均水準按他的習慣標準,應該在165cm以上,將領則顯然更高,175算正常,180以上的也不是特別少見。當然像雲錚這樣,十五歲就已經接近190cm的還是極為少見的。不過也不難理解,他可能是因為先天基因太好,後天營養又足…他老子山帥雲嵐的身高據他目測大概185188cm之間,他的漂亮媽身高估計170172cm,所以雲錚絕對是優秀基因的良種結晶…

雲錚對士兵的狀況基本滿意,那麼當然他就更要好好的履行他的都指揮使責任了。選擇紮營地點,是他的第一件工作。

此次訓練屬於成軍訓練,但是按照萬昌天子的“放血計劃”雲錚認為訓練不是短時間內就會結束的,所以這次紮營有兩種選擇:一是固定軍營,長期駐紮的;而是戰時軍營,也就是野戰軍營,隨時可以開拔的那種。

按説雲錚既然知道這次集訓肯定費時久,那麼他當然應該選擇前者,因為這樣的永固型營寨才符合這次集訓的時間安排。然而云錚卻偏偏選擇了按照野戰方式紮營,並且他心裏已經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在訓練中找機會讓士兵們臨時把軍營拆掉,然後又重建。這不是吃飽了撐得慌,而是一種近乎實戰的預演。他希望這樣做的效果能夠類似於當初他大學軍訓時,在累昏頭的晚上正睡得香的時候聽見教官吹集合哨…

野戰軍營也可叫做野戰築壘。中國早在公元前22世紀的原始社會末期就出現了築壘設施。古代兵書如《孫臏兵法》、《墨子》、《六韜》、《尉繚子》中,也有築壘、偽裝、障礙、渡河、道路等詳細的理論記述,而且這些理論被廣泛運用於指導城池的修築和防守。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兵器、戰術的變化演進,城池構築更加合理堅固,並且用於野外作戰防護的野戰築壘發展起來。

古代野戰築壘主要是以土、石建築的臨時駐兵點,並結柵、挖壕鞏固其外圍為其主要形式,但也有以兵車首尾銜接構成環形營壘的;同時還包括一些以野戰為目的的土木工程作業,如攻城地道等。

簡而言之,野戰築壘就是按照野戰環境修築的以保護己方和攻擊敵方為目的的具有臨時或半永久的軍事工程設施。

雲錚很幸運,因為他雖然只有一個腦子,但實際上等於擁有兩個人的智慧。所以他不僅清楚眼下大魏軍隊的紮營方法,還略微知道一些後來的經驗。

唐朝建立野戰軍營的辦法,是大魏朝的主要借鑑對象。

在營地的選定上,唐朝將帥極為重視。要求選在“左有草澤,右有泉,背山險,向平易,通達樵採,牧飲相近之地”以利於警衞、防守和便於人馬生活。還提出8種地形“不堪安營”規定若遇此類地形時,應“急過勿留”概括起來,主要有三條:一是不要在山頂或四周水澤的高地以及孤立無險的高地上立營。因為這樣雖然符合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原則,但軍隊機動不便,易被敵軍圍困,有被斷水源糧源的危險。二是不要在低窪之處,特別是附近有高山的低處築營。因為這樣雖然可能獲得水草之利及機動之便,但地形不利防守,且有遭到水淹的危險。三是不要在河川山谷要衝之口及柴乾草深之處築營。因為這樣雖然有控制要路和牧草豐富之利,但風口及深草之處易遭火攻。

營地選定之後,即具體劃分所屬各軍的營地位置。唐軍的戰鬥偏組,按《李靖兵法輯本註譯》記載,通常“諸大將出徵,約授兵二萬人,區分為七軍”即“中軍四千人”

“左右虞候各一軍,每軍二千八百人”

“左右廂各二軍,軍各二千六百人”宿營時,一般中軍立一大營,下屬6軍,每軍分立3營。全軍以中軍大營為中心,按不同的排列方式將18個營壘配置於中軍營壘周圍。如果地處“平原廣澤,無險可恃,即作方營”即中軍營壘居於中央,其餘各營築於其四面。如果有險可恃,一般排為“月營”中軍大營在中間,下屬6軍各營壘成“單列,面平背險,兩翅向險如月初生”即面對敵方成半圓形。各營相去中間“亦各容一營”各營結合部均在遠兵器控制之下,可相互以火力或兵力進行支援。拔營出發時,前衞部隊先行,派出“騎驍勇,搜索數里”並在險要之處的側方,派出警戒分隊,掩護本隊通過。還要派出類似調整哨的“候騎”在沿途特殊地形處,設置路標和發出調整信號。本隊在各軍出發之前,要將本部三分之二的戰兵,部署在營壘“二三里外,當面佈列”

“一如臨陣”以掩護輜重部隊做拆除賬幕、裝載物資等撤營工作。等到撤營工作結束,再收隊出發。部隊到達宿營地時,同樣要派出警戒部隊,掩護各軍安營築壘。安營後,各營要派出“外探”

“於營四面去營十里外遊弈,以備非常,如有警急,奔馳報軍”此外還要派出“外輔”(潛伏哨,三、五人一組,在夜間“于軍前或於軍側三、五里外穩便要害之處安置”攜帶戰鼓,不僅負責監視敵情,還擔負當敵軍“犯大營”時“鳴鼓大叫,以擊賊後”的任務,主要起心理戰的作用。如果在宿營地“擬停三五”時,則規定要在距營壘“一二百里”範圍內“安置爟烽”還要派出騎兵遊弈巡邏。

大魏朝建朝之初幾乎照本宣科的接受了這些經驗,而後在長期的與遼國、西夏等國的戰爭中,又總結出了一些新東西。在戰爭中,大魏軍隊對於野戰築壘在軍事作戰中所起的作用的已有深刻認識,所以把以防禦為主要目的的野戰築壘用於主動進攻,便出現了對西夏作戰時的以壘為攻的“保寨政策”同時還出現了由野戰築壘發展成的具有大縱深,點面結合的有核心支撐點式的山城防禦體系。用雲少帥的口氣來評價的話就是這樣:“堡寨政策”和山城防禦體系的出現説明我國古代野戰築壘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保寨政策”是關中軍周家的傑作,跟雲錚眼下的紮營關係不大,暫且不去説它,且説雲家軍的主要防禦方式。

雲家軍對抗遼軍的兩大防禦陣勢,一前一後,前者是“山城要”後者是“高城巨弩”高城巨弩,乃是説如燕京這樣的大城,不僅城牆修建得高大堅固,而且擁有先進的大型牀弩等守城利器。而山城要這個一線防禦陣地才是關鍵。…上次雲錚擊潰遼軍前鋒後退至檀州,這個檀州就是山城要的主要後援基地之一。

這些要式的城池構築的特點是:1、幾乎全在環山相圍而有峭壁懸崖,拔地而起的高山頂上。2、山頂上有較寬敞的平地,有利築城,有利屯兵積糧,有利軍民教養生息。3、通路少而險,敵方無法攀越。4、各城都在其附近山頂上,設有子城,以求穩固,並分散敵進攻兵力。5、各城多扼山帶水,成犄角之勢,棋佈星分,如臂使指,相互策應。

這些發展成為要形式的城,主要是依靠山形陡峻,依山傍水,在構築上遠比一般城池簡單。一般在高山所築城寨,以石為主,並不太高。在城牆上設觀察、擊設備,準備大批石彈、石塊作為兵器。對主要通路則層層設防,因無法同時通過大部隊,故防守極易。另在山下以石塊構築外城,主要為警戒和掩護羣眾耕種之需,限於山地地形,城腳下無法設護城河,但在主要方向上,也有廣泛設置壕溝的。

雲錚原先那個世界的遼、金、元三代,都出自北方遊牧民族,其用兵特點是大規模騎兵集團的運用。由於以騎兵為主,故長於野戰,但對野戰築壘不甚重視,往往是能戰即戰,不戰即疾馳而去,如勢需停留,為防敵襲擊,往往環繞主帥營帳,鋪氈立帳而居,其周圍再以車環之,一般不另築木柵或挖掘塹壕。如需攻城,其築壘方式也大體如此。隨着其政權的封建化和漢化的加深,其軍事築壘等大都直接模仿漢軍的方法和式樣。

所以,雲家的辦法使得遼軍很難突破前線防線,而即使他們突破了前線防線,面對後面的高城巨弩也基本只有望城興嘆的份了。當然,雲錚這個後世人知道,這裏頭還有很大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大魏朝不是自己前世歷史中那個大宋,它沒有丟失燕雲十六州,所以不僅馬源保護住了,而且從地形上來説也很好佈防。

有了這些經驗,眼下的雲錚就只剩下一個麻煩。…當然麻煩也不小…這前後兩種方式出現了矛盾。

唐朝的經驗認為軍營不能立在山上,而云家軍的經典戰術卻十分推崇山城要。雲錚此刻必須做出抉擇。

如果説把軍營當成山城要一般安在山上,那麼揚州城必然是這個“要”的支力點,以揚州城的經濟實力來説,這當然是綽綽有餘的。不過問題是,山城要是雲家軍發明出來對付外族入侵的辦法,它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敵人只在對面,而不會出現的股後面。

而最近學乖了很多的雲少帥眼下卻有一個懷疑,那就是自己現在為鷹揚衞紮下的這個營寨,是不是真的跟雲家軍先前的情況一樣?他覺得只怕不一樣。

《論語?衞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雲錚剛穿越過來的時候,説實在的,這小子實在沒有什麼遠慮,他幾乎連近憂都沒覺到。不過經歷了這麼些事情之後,他總算知道眼下這個時代,只怕本沒他期望中那麼安寧,所以他必須考慮一些有可能發生的對他而言十分不妙的事情了。

譬如説,青龍教。

眼下的青龍教並不敢與官軍正面對抗,上次發生了一起跟官軍出現衝突的事故,官軍還吃了點小虧,最後的結果卻是青龍教當地大方下令將動手的教眾給了官府。雖然雲錚本人對於那個青龍教大方竟然做出這等處理到驚訝,不過人家的確這麼幹了,雲錚也沒什麼多話好説,只是心底裏總是覺得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

他並不覺得現在青龍教對官府做出一些妥協就一定是軟弱,他更願意將之理解為蓄力。…就像希特勒發動攻勢前特別喜歡大談和平一樣。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青龍教反旗一舉,那幾十萬教眾定然就是幾十萬大軍,雖然他們的器械可能糟糕了一點,但據雲錚對最近看到的中央軍的估算,只要中央軍丟掉一兩個大城,那麼預料中的青龍教叛軍就有可能得到不少鋭的裝備,到那個時候,這些軍事素養雖然不高,但被宗教武裝起來的教眾很可能就會變成一隻餓虎,要説他們有可能打到揚州來,別人多半不信,但云錚卻覺得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所以,為了防備這種可能,雲錚覺得不能直接套用眼下雲家軍最愛使用的山城要辦法,要不然的話,雲錚難以想象在萬一揚州被圍的情況下,依託揚州供給存活的鷹揚衞軍營裏頭的三萬大軍該怎麼辦。如果周圍沒有敵軍,那麼當然他們可以往北退往淮安,可是萬一已經被洶湧的青龍教叛軍圍住了呢?那豈不是隻有餓死山中一途了?

但是山城要的防衞訓練又是雲家軍的一個重要“訓練課題”不可能遺忘或者放棄。雲錚必須找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

於是,一臉鬱悶地雲少帥現在正在孤山下望着靖江孤山發呆…靖江孤山沒有鄱陽湖畔大、小孤山雋秀,也不比廣東肇慶孤山俏麗,更不如杭州西湖孤山嫵媚…然而,它卻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孤”山…長江北岸、南通之上、江寧以下,蘇北大平原唯一的一座山,故而頗具盛名。

雲錚望着這山,心裏有了決定。

本~書~~超~速~更~新。